潘武云的主要经历

潘武云

潘武云(1943-)出生于浙江温州瑞安。中国语言学家和中国音韵学专家。

中文名:潘武云。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温州瑞安

出生日期:1943

职业:语言学家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代表作:语言研究,东方语言学。

性别:男

轮廓

潘武云,1943,浙江温州瑞安人。中国语言学家和中国音韵学专家。因为家庭背景,我不能参加高考。高中毕业后,他在温州一些工厂当临时工,挑泥,拉板车。1979考入复旦大学研究生,1982获得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温州师范大学。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博士点负责人、上海大学比较语言学E- Institute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社会联合会副主席、《语言研究》编委会、《语言科学》编委会、《民族语言》编委会、《中国语言》编委会、《东方语言学》主编。曾应邀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星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捷克查尔斯大学、瑞典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省清华大学进行学术合作研究和学术访问。

数字年表

1943三月出生。浙江温州瑞安市人。

1961高中毕业。然后他努力了18年。

65438-0979,潘武云考上复旦大学语言学研究生。

1982获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65438-0986年,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邀请,潘武云在奥克兰举行的中国语言与方言大会上作了中心演讲,题目是《吴语概论》。65438到0993,从温州师范大学转到上海师范大学。同年被授予现代汉语博士生导师,担任博士点负责人。

1994应我校邀请,在中国语言起源国际研讨会上作中心演讲,题目是《中澳语系假说的一些佐证材料》。

65438-0999任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CSU)副主席、上海CSU语言研究中心主任。

1986以来,多次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星大学、奥斯陆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大学、科技大学邀请,进行讲座、研究和学术访问。

2001年,中国大陆、台湾省和香港的语言学家决定建立“21世纪中国语言方言数据库”,潘武云教授被任命为该计划实施组的大陆召集人。

潘武云的“汉语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是200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唯一的语言学科项目。

2003年,由潘武云主持的市教委重点学科项目“正常人语音数据的测试与分析”,首次实现了语言学与医学的合作研究,不仅为我国病理语音学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做出了贡献。

生活经验

1943年3月,潘武云出生在新城镇九里村。在瑞安县中心小学(现实验小学)读完小学后,随家人搬到了温州。少年潘武云,聪明伶俐。除了体育课,他几乎每一科都是班里第一。然而,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品学兼优的学生却在高考中落榜了。是家人。当时潘武云的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于是,潘武云的档案被盖了一个蓝色的章——这个人高考可能考不上。

之后,潘武云在一家工艺美术厂当学徒。潘武云手下有三个弟弟,在工艺美术厂每月14元的工资根本维持不了一家人的生活,于是潘武云努力工作,一天挣1.25元。22岁那年,潘武云在一家木材厂拉板车,和弟弟一起去煤球厂抬煤,肩膀都是淤青。我在造船厂建了一个船坞。七月盛夏,我短裤被水浸泡,全身都是水泡。我在65438+二月的隆冬下水,浑身发抖。每天12小时的高强度劳动,而潘武云也做着没人做的最苦最累的工作。

从1961高中毕业,到1979考上复旦,潘武云努力了18年。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苦,因为像潘武云这样家庭背景的人,别说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只能做苦力,整天和劳改释放的人一起拉车,挖土,扛煤渣。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支撑潘武云坚持下来的是读书和学习。“我觉得我应该对得起自己。我这么擅长自己看书,不应该自暴自弃。人们可以在大学里学习,所以我可以自学。”学习成了潘武云辛苦工作生活中最快乐的事。在温州造船厂工地上捡泥土的时候,空空的担子过去了,潘武云一边呼吸,一边朗诵着南方的歌,担子来的时候,潘武云又咬紧了牙关;温州锅炉厂金工车间,任务完成后,潘武云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忙着在地上做高数题;在温州锅炉厂的端车床床边,潘武云用脚控制着车床,拿出抄好的《左传》,默默背诵。埃里亚被钻孔机记住了。文学、美学、哲学、音乐、艺术史“我爱读书,什么都要读。”

65438年到0969年,潘武云遇到了人生中的重要人物郑张尚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温州人)。当时潘武云对语言学很感兴趣,经常看音韵学方面的书。我真正涉足语言学是在我接触到张铮·方上之后。

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学家吕叔湘借给郑章尚方一本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因语言需要整理该书,想先收回。张铮方上找到潘武云,请潘武云帮忙抄这本书后面厚厚的方言词汇。虽然当时潘武云对国际音标一知半解,但潘武云还是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式两份地认真抄写了这本书。张铮·方上很感动,认为潘武云是一个孤独而愿意坐冷板凳的人,是学习的材料,于是开始教潘武云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潘武云逐渐开始跟随张铮·方上学习音韵学。

从1969到1979,10年,潘武云和郑张尚方相互鼓励,钻研知识,以坚定的信念,相信总有一天会迎来学术的春天。

1979,潘武云36岁,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那一年,温州锅炉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潘武云,考上了复旦大学语言学研究生。

1986潘武云在奥克兰举行的中国语言与方言大会上做中心演讲,题为《吴语概论》;1994期间,潘武云在中国语言起源国际研讨会上做了题为《中澳语系假说的一些佐证材料》的中心发言。

65438-0986潘武云访美时,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科创始人王世元教授的DictionaryofComputer软件很感兴趣。回国后,潘武云立即申请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汉语方言音韵计算机处理系统》。那时候潘武云不懂计算机。为了完成项目,潘武云每天早上8点去机房,直到半夜才回来,看计算机书,写程序。看到电脑屏幕前流泪,潘武云让正在上小学的大儿子帮忙看屏幕。过了一个暑假,题主就来看看。潘武云是我国最早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汉语音韵学和方言学研究的学者之一。这是国内语言学领域的一个创举,使后来的研究者受益匪浅。也使得整个语言学科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计算机的速度与人工操作不可同日而语。一般人工操作一个方言的同音字表要四天,用电脑只要四分之一秒。

比较语言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兵团作战,多方合作,共同攻关。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观念。一方面,潘武云参与了复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合作计划,充分吸收了分子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提供的学术营养;另一方面,潘武云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语言学科充分合作,调动一切力量,完成了东亚语言区的比较工作。

2006年,潘武云担任上海大学E-比较语言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负责招标,聘请学者,对东亚地区的语言进行调查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弄清东亚语言的原始面貌,进而调查整个东方文明的起源。为了这个项目,上海市一年拨款654.38+0多万,高校654.38+00年提供50万。潘武云说,这将是潘武云学术生涯的顶点。30多名教授参与了这个项目。

学术研究

潘武云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古代汉语的历史声音:

1.指出古代汉语也像一些现代亚洲南方语言一样有次音节类型,从而成为*C-r-2的古来源。古*l-被Bodman改成短元音前的古元音和长元音前的古元音,并给出了语音解释。

3.古代有小舌停,中世纪成了影、晓、盒、云。盒妈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来自舌根,一个是来自小舌。

4.重新划分上古-p和-m的韵部,提出明确的划分标准。

5.指出和声关系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态反映。

潘武云还翻译了几部古音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一部是高本汉的《修订汉语大词典》,一部是《汉语原话和汉藏语》,一部是埃德温·g·蒲立本的《古代汉语的辅音系统》。

中古汉语的历史音韵学;

在对反切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古汉语语音的基本框架,提出了确定音、韵、中音的三个基本反切原则。潘武云从这些原则中得出了推论:

1.《切韵》中的每一个韵都有相同的主元音和韵尾,从而修正了以前对同一个主元音的登正、_ ~灰、迹~魂等韵的构造;

2.两种“双钮”在中间音上有所不同,并对“双钮”的中间音作了新的构造。

汉语方言学:

潘武云认为,南方方言是南方土著人民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土语言特征的混合语。根据这种语言历史观,潘武云指出汉语方言史的研究只能在历史层次分析的基础上使用西方的历史比较法,主张用各种历史层次的建构来代替原始语言的建构。潘武云发表的许多汉语方言论文都是用历史层次分析法来解释以往方言史观无法解释的方言现象。

汉语史与东亚语言史之比较:

东方语言的历史研究关系到东亚人类和文明的起源,汉语史在东方语言的历史比较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将在东方学术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潘武云教授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学者之一。

辩证法和历史层次分析法;

长期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基本上都是用谱系学理论来研究汉语方言的形成史,但效果不佳。潘武云认为,谱系学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汉语方言史的研究。汉语的南方方言并不是从中原汉语分化出来的,而是南方非华裔居民通过双语阶段逐渐接受汉语的结果。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西方历史比较法应用于汉语方言史的研究,而应该运用历史层次分析法来弥补西方历史比较法的不足。潘武云一直致力于用这一理论研究南方汉语方言,解释南方方言中用谱系学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使这一理论逐渐成熟,成为历史语言学中的普适理论。

探索新的研究方法;

潘武云一直致力于把新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语言学和方言学。潘武云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被评为优秀。并被多家单位使用,将推动古今汉语和汉语方言大规模历史比较的革命性发展。

博学和学术贡献

潘武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历史音韵学、方言学和东亚语言比较。潘教授很早就意识到,这些研究中需要分析的大量语言材料,只有借助计算机才能完成。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潘武云自学计算机知识,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语言的历史比较和分析,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作为学者,潘武云教授渊博的知识和开放的研究使潘武云在音韵学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潘武云先后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星大学、奥斯陆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邀请,到各地讲学、开展研究、进行学术访问。潘武云的《汉语历史音韵学》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中国音韵学研究的主流著作”。欧洲汉学跨国项目《新汉语大词典》决定采用该书的古音系,并邀请潘教授于2012年4月在查理大学就此系统进行系列讲座。

潘武云教授不仅为语言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为中国语言学领域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人才。龚群虎,2001潘武云博士研究生,复旦大学人才引进,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言语与听力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2000级博士研究生黄教授被聘为《语言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潘教授对教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潘武云指出,当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还要“被学生培养”。潘武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教学,帮助每个学生发展适合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学生在这方面做出成绩的时候,潘武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

主要作品

一.专著

温州音频文件1999

《汉语历史音韵学》,200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潘武云文选》,2002年,安徽教育出版社。

第二,翻译

汉语词典修订版(高本汉)

原始汉语和藏语

古代汉语的辅音系统

赢得荣誉

汉越与>:切云《汉澳语系假说的几个佐证材料》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1995。

《汉语否定词来源考证》获2004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早期经验

(1)1943三月出生。浙江温州瑞安市人。

(2)1961年高中毕业。然后他努力了18年。

(3)65438-0979,潘武云考入复旦大学语言学研究生。

(4)1982获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