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语文教育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与国学密切相关。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文化教育
近年来,国学热潮方兴未艾,全国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和各种形式的国学活动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所体现。《小学语文》选编的国学优秀内容,是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窗口和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国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呈现方式以及国学元素在语文教学中的注入策略,以更好地发挥国学元素在现代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意义。一、什么是“国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对国学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他认为“国学可以理解为参照西方学术,研究和解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科学。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过去的全部历史文化”,包括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学技术。狭义的国学主要是指思想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今天应该认识、提炼并积极发扬的重点。”因此,国学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理解和研究,也是一种文化身份认同。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国学内容
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至六学年全套语文教材中国学内容的粗略统计,可以看出,一至六年级的十二本教材中,包括选读部分在内,共有421篇课文,其中国学40篇,占总课文的9%。此外,大量的国学分布在课文后面的“中华园”或“回溯拓展”部分。这些国学内容分布在课文和课文后的知识拓展部分,让小学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国学部分是语文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它不仅体现了语文的课程性质,而且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丰富资源。
实现现代汉语课程目标的必由之路之一。第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元素的注入
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使青少年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还可以增强他们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注入国学的积极元素?
1.经典读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国学修养,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还可以将阅读活动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也可以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增加学生素养、积累语感的“助推器”。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的黄金时期是在十三岁之前。按照这个规律,小学语文学习应该以记忆和积累为主。新课标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160首优秀古诗词(段),是根据语文教学规律和小学年龄、智力特点提出的。朗读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因此,利用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可以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人格培养的目的。
2.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每天上课前几分钟,老师给学生生动地讲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国学的无限精彩故事,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从中理解了什么,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国学经典的内容,讲解其含义,使学生听得开心,学得轻松,同时消除了重复阅读带来的厌烦。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中国典故中的生动事例,给学生以生动的语文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3.齐秦字画。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包括琴棋书画、民俗风情等国学元素。它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图景和精神风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从小学低年级开始,让孩子受到音乐、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让孩子沉浸在文化艺术的氛围中,可以增加国民文化素养。这些对于国学的深入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认为,音乐、书法等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深入人心,唤起人们无意识的超越境界的幻觉,唤起平时被压抑的记忆。让孩子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国学的精髓,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产生更深更广的影响。
4.不如去万里路读万卷书。除了鼓励小学生在假期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外,还可以组织以国学为主题的夏令营,或者带孩子以家庭为单位外出旅游,增长见识。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假期带孩子去游览名胜古迹,让孩子了解祖国的历史,陶冶情操,用心感受几千年的文化氛围。去名胜古迹旅游,不仅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开阔孩子的视野,还可以激发孩子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
爱,从而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更深的感受。国学的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多元一体”。
国学最重要的当代教育价值之一是传承民族精神。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提升思想境界。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在实践中,要让国学走进课堂,走进学校,走进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印象深刻,促进德性的养成。要提高学生的修养,陶冶学生的气质,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参考资料:
【1】章太炎。国学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纪宝成。中国研究的当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6-04-05。[3]南讲座南[G].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