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钻研小学数学教材
经过新教材的教学,我才真正明白老师努力学习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新教材留给老师的教学空间太大了。如果不认真研究教学参考和教材,不知道每个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乃至后续学习中的重要性,不知道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教学目标不准确,教学步骤就会或深或浅,给自己的教学留下很多后遗症;其次,经过三年多的教学,我真正理解了“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应该说,没有一个专家或老师能说自己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绝对正确、绝对好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以获得教育者的知识。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客观上是不同的。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这是不可否认的,就像农村学生连数学书上的卡通动物都不认识一样。这是事实。这就要求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小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问题解决”等领域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选择材料,合理设置教学活动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自从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一直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向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方向转变。同时,我也很犹豫,很担心。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呈现出可喜的面貌。1,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浓厚。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丰富有趣,学习内容有用,探究的问题具有挑战性,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另外,我给学生留的作业很少(但很实用),学生自然学得轻松愉快。2.大多数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我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他们解惑解惑”,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全体学生养成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健康发展。我的口头禅是“这个问题很难,不妨和同伴齐新一起想办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孩子”使一般学生有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后大胆地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4.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开放的。由于新教材教学中算法和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明显活跃和开放。5.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是逐渐形成的。在教学中,学生每学完某个知识点,就让它作为例子,或者经常说“这个数字、公式、信息、公式、图形等能让你联想到什么数学知识?”启发学生对呈现的知识进行重新思考,进而形成串联相关知识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经过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我逐渐成长起来,所教的学生也呈现出可喜的样子。不过也留下了一些教学上的遗憾:1,部分同学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在教学中,总是以“课内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少给学生写习题的时间”为借口,为学生在计算方面的问题开脱,却不鼓励学生课后练习(又担心学生学习负担重)。其实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每天练习几道计算题的习惯并不难(不要受“一年级学生不准布置作业”等规定的影响)。我可以大胆的说,我教的两个班没有一个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方法,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存在速度慢,正确率低的问题?原因如下:第一,这些同学很懒(他们按照老师的规定自己出题的时候总会想出一些很简单的题目【比如10穿越,五个三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笔试题目...]且习惯差(一般);第二,我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每当遇到学生的计算错误,我只是要求他们改正,导致学生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意识和改正错误的习惯,改正了再改,也无所谓。所以我觉得如果能在鼓励教育的同时对犯错的学生严格要求,即使采取适当的惩罚,学生犯错的频率也会低很多。2.有的同学解题能力差。在几年的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内容大多充斥着购物和租车、包车。用老师们的话来说就是“二年级开始租车包车,四年级的差生才被录用,才有点眉目,能解决其他稍微综合的问题,二年级的和尚就莫名其妙了……”传统教材直到三年级才进入两步应用题的思维训练,而新教材从二年级就开始涉及两个未知数。学生必须掌握“假设”、“尝试”、“整体思维”的策略,加上“拆分”、“弥补”的思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差生在这个问题的学习上简直是飞一般,再好的学生也无法形成有条不紊的表达思维的能力。用孩子的话来说“我是‘编’出来的”,但这个话题可以是个例,也可以是个例。我想如果下一轮再教二年级,一定要设置一些贴近生活、数量关系明确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让每个学生初步学会用解析法(哪些问题必须知道……)和综合法(知道哪些信息可以提醒我们可以问哪些问题……)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然后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把“提取”和“绘制”渗透到学生身上。其次,要在高二乘除法的意义教学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理解。
自然地解决乘除问题而不是猜来猜去,为中高水平的综合解题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是否能降低学生在“解题”领域的学习难度,提高解题能力,还有待检验。
我觉得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及根据不同学生情况调整自己教学行为的能力。但是,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是* *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想尽办法找到真正对学生学习有效的教材、教法、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