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轴对称教学的思考

完全重合与完美对称——关于轴对称图形磨削过程的思考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通过试教、听课和上课,我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一,教科书的解读

本课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大范畴,学生现有知识以一年级的定向和简单平面图形为基础;为以后学习如何旋转一个简单的图形90°打下基础。本课教材提供了民间剪纸、脸谱、天安门门等图片。,以及课后老师收集的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图片,为这节课营造了浓厚的审美氛围,让学生欣赏美,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操作,找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材非常重视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思想始于行动”的理念。为了深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我决定在实践中探索。看了教材和初步的教学思路后,开始尝试教学。

二,第一次教学与反思

【教学总结】

首先,欣赏和感受对称

师:欣赏生活中收集的对称图片。你感觉如何?请仔细观察,发现它们有相同的特征。

健康:对称。

老师:你真了不起。你知道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两边都一样。

老师总结: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相同的物体,就说是对称的。

二、理解对称图形

老师:所有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吗?它们是如何对称的?怎么才能证明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了研究这些问题,老师还带了一些平面图形。

教师展示平面图形,学生分组讨论分类。

教师:自己判断分类,引导学生用“折叠”证明图形的对称性。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折叠所有对称的图形,并谈论你的发现。

生1:发现叠得整整齐齐的东西不多也不少。

生2:双方在一起。

……

老师:也就是说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第三,理解对称轴

老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我们折叠的对称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折痕。

老师:折痕的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一个对称的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叠的折痕,叫做对称轴。同学们,这些对称图形对折可以完全重叠,所以我们称之为“轴对称图形”

第四,练习巩固

1,学生判断轴对称图形。

师:数学上,对称轴也可以画出来,我们一般用虚线表示。

2.在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几何图形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展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学生:取出平行四边形,用手折叠,判断是否轴对称?

3.游戏:老师展示对称字母图形的一半,学生猜是什么字母。(何晓)

请同学们一起拼读——何笑。这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美丽的河村小学。

4.老师给你半个图形,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

第五,老师总结课。

[反思]

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式学习,二是发现式学习,三是接受式学习。学生们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残疾人是如何生活的。这就是——学习;并且让学生蒙上眼睛,像盲人一样做简单的家务,这就是体验式学习。两种学习效果相比,后者明显好于前者,因为后者是亲身经历。体验式学习不仅激活了学生的认知需求,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身心。它是一种知识的综合学习,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教学后,很遗憾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完全巧合”就像建在沙滩上的海市蜃楼。无论是入门还是新教,总感觉太粗糙,缺少一些数学的味道。所以,我问自己:

(1)轴对称的本质是什么?

和平移、旋转一样,轴对称也是变换图形的方法之一。课后我查了一些资料,有两个想法:

1,物体的对称现象,抽象成平面图形后,就是对称图形。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平面图形的轴对称现象。所以第一个环节和第二个环节之间有很大的漏洞。如何从物体的对称性过渡到“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是我急需解决的问题。

2.轴对称图形是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叠的图形。什么是“完整”?什么是对称轴?对称轴有什么特点?在以上的教学设计和过程实施中,学生被迫“品而不厌”,从未完全理解什么是“巧合”和“完全巧合”。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因此对于如何判断平面图形是否轴对称有很大的疑问。

(2)体现本质的载体是什么?

数学教学要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进行,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就是要抓住“对折”和“完全重叠”这两个关键点否则就是靴上的抓痕,浪费时间。但如果重点选对了,一定不能有场景,不能有载体,否则学生是看不懂的。这样的教学,成了我们老师的一厢情愿。“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找到适合知识本身的、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活动和形式。已经综合考虑了很多方案。我觉得应该在“对折”这个活动上做文章。”重合”和“完全重合”的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也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带着以上的认识和思考,我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三,二次教学与反思

[教学过程]

首先,欣赏和感受对称

师:欣赏生活中收集的对称图片。你感觉如何?请仔细观察,发现它们有相同的特征。

健康:对称。

老师:你真了不起。你知道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两边都一样。

老师总结: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物体,就说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对称的物体?

二、理解对称图形

老师:我们刚才看到的是这些对称物体的照片。我们把它们画在纸上,得到了这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还对称吗?(图略)

生:是对称的。

老师:孩子们很聪明,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像这样的图,我们称之为对称图。(黑板上“对称”后:图形)

老师:所有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吗?它们是如何对称的?怎么才能证明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了研究这些问题,老师还带了一些平面图形。老师展示平面图形。

请组长拿出信封。课前老师发给你的1,把里面的平面图形拿出来。学生分组讨论分类。

老师:你们都同意他的划分吗?你怎么知道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有什么办法证明吗?

引导学生得到“对折”的重要方法。学生向他们的同学展示。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折叠所有对称的图形,并谈论你的发现。

生1:发现叠得整整齐齐的东西不多也不少。

生2:双方在一起。

……

老师:就是说对折后,左右两边重叠。(板书:巧合)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发现它们重叠了。现在我们组的同学再把不对称的图形折叠一遍,看看这次有什么发现。

它们重叠吗?

真的没有吗?一点巧合都没有?

这个图对折后是重叠的,这个也是重叠的。这两种重叠有什么区别?

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也就是完全重合!(板书:完成)

老师:通过拍手,你可以体验到两个手掌的完全重合。

第三,理解对称轴

老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我们折叠的对称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折痕(板书:折痕)

老师:老师还通过折叠得到了一些不同的折痕。这两条折痕和你的不同吗?

生:我们的折痕左右都一样。

老师:也可以说折痕的左右两边是“完全重合”的,但是老师折叠的折痕的左右两边不会是一样的。

老师总结对称图形,这种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叠的折痕,我们称之为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同学们,这些对称图形对折可以完全重叠,所以我们称之为“轴对称图形”(补充板书:轴)

轴对称图形

对折并完全重叠

折叠对称轴

第四,法官

1,老师: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判断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里?请在心里想想。

数学上也可以画对称轴,一般用虚线表示。(演示)

生:独立判断图形是否轴对称。

2.在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几何图形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展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并简单判断它们分别有多少对称轴。)

学生:从2号包络线中取出平行四边形,判断是否轴对称。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时,什么最重要?(对折,完全重合)

3.游戏:老师要给你看的是几个字母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老师只能给你看图片的一半。你得猜猜是什么字母。(何晓)

请拼在一起,看看是什么。(是何晓)没错,这就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美丽的河村小学。

4.老师给你半个图形,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

第五,教师总结新课

事实上,对称不仅给人以美的感觉,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眼睛的对称性使我们看物体更准确。耳朵的对称性让我们听声音更清晰,更立体。蜻蜓的对称是为了平衡的需要。人受到启发,设计出来的飞机能在蓝天上平稳飞行。

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轴对称的世界,一个美丽的世界。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擦亮眼睛,发现更多的美好。

[第二次反思]

我的教室

1,只差一步——画出照片中的物体,它就变成平面图形了。它使轴对称图形的研究变得有意义。

2.只是多了两个比较:先把“对称图形”折叠起来,再把“不对称图形”也折叠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部分重合”和“完全重合”的比较过程。“完整性”的概念是明确而准确地建立起来的。学生掌握了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的重要方法。其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折痕和老师折叠的折痕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只有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叠的折痕,才叫做图形对称轴。

我的学生

我的学生处于较低和较高阶段的交界处,他们的数学思维在不断发展,但经验永远是最好的教育形式之一。只有我们弯下腰,走进孩子的内心,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从学生的生活中捕捉事例,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创设情境,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感悟和深刻的体验,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成为一种品质,一种能力,一种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