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里开始学习楷书?

学书法应该从哪里开始?有人认为应该从隶书入手,隶书的结构容易掌握,基本笔画变化不大,笔法随意,容易引起初学者的兴趣。有人把汉字比作树,认为篆书是汉字的“根”,隶书、楷书是这棵树的“茎”,行书、草书是这棵树的“花和叶”。“根”写得好,就容易掌握隶书、楷书、行草。还有人认为可以从行书入手,这样可以学得自由活泼流畅快速...总之,完全没有必要限制从什么样的剧本开始。

然而,更多的书法家和教育家认为,学习书法应该从楷书开始。楷书是从甲骨文、篆书、隶书、草书发展而来的一种书法。自汉末魏晋以来,至唐代达到书法艺术的高峰,因其形制方正(现俗称“方块字”)、结构严谨、疏密整齐、便于使用和识别而沿用至今;是学习书法的基础。有了楷书基础,就可以写隶书和篆书了。下午可以写线草。就像一个人先学会站,然后会走,如果连走都不会,再去学跑,恐怕没有不摔倒的。在这方面,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深有体会。

宋代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对楷书、行书、草书的关系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真(开)线,线长草。真如站,走如走(走),草如走(跑)。站不起来就行,不行就走。”其实有的书法家能写出好的行书和草书,恰恰是因为他有楷书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大概很少能在行书和草书上有所进步。

那么,可以先学习篆书和隶书吗?要看篆书和隶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这就好比小学生各种作业都要打基础,汉字也是一样。如今篆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并不大,更多的是作为艺术欣赏和研究。对于初学者来说,短时间内掌握并不容易(当然我不反对中学生学习篆书,因为有的有楷书基础)。至于隶书,正如已故著名书法家邓散木所说,它现在主要用于装饰艺术,而不是像楷书那样广泛使用。所以现阶段应该以楷书为主。至于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循序渐进地发展。在这方面,我主张不要那么拘泥。

但也有同学认为篆书别人看不懂,可以用来“吓唬”人;有人认为草书是龙凤舞,不认真练楷书基本功就觉得“帅”,因而进步不大。

楷书是一种规范科学的汉字,并不难学。只要坚持,就会进步很快。草书则不然。草书是变化最多的书法风格,对点画要求更严格,更放纵。草书接下,点画长短不是一个字稍有变化。比如“知”“行”这两个字,在草书中“知其长短而行”。“知”的第一笔和“行”的第一笔长短不一样,“知”的笔和“行”的笔长短不一样。如果不仔细辨认,很难看出是两个字。所以草书写起来比较难。《草书歌》前两句说:“草之贤者最难,龙蛇争笔。”我说的是这个道理。

所以学书法从楷书开始,楷书实用功能强,人与人之间容易交流,容易理解,有艺术欣赏性。它结构美观,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现在提到书法,一般称之为“珍、曹、李、篆”,意思是楷书字应用广泛(报纸、杂志、书籍、文献等。).其实书法的演变是从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开始的,然后是隶书、草书(。也是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

前面讲的是楷书的结构和笔法。因为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行书、隶书、篆书。

楷书又称“隶书”、“真迹”,由隶书和曹彰发展而来,形成于魏晋。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楷书是东汉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写的木简。最早的碑刻是古浪碑,立于公元272年三国吴凤凰元年。对于永和木简,尚承祚先生说:“字体平实,波浪几乎完全消失(整体),正在变得开阔。”魏朝大臣钟繇对隶书中的“蚕头凤尾”等横笔、笔画进行了改革,对笔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推荐季直表》和《宣石邮报》是隶书的代表作品。著名的渭北有郑文公碑、张梦龙碑、龙门二十品等。从李到楷过渡的“丛宝子碑”和“丛龙岩碑”被称为“李楷终极原则”。晋代楷书兴盛,王羲之继承了钟繇的笔法,有了自己的独创。他的小楷《论乐艺》、《黄庭经》、《曹娥碑》、《画赞》和王献之的《洛神赋》,一直是后世书法家学习的范本。

魏晋时期除了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之外,还有索靖、魏观、谢安、知望、王闵。唐代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楷书创作严谨多变,已达炉火纯青的程度。虞、、褚、薛是初唐“四杰”中成熟楷书的代表。晚唐时期,唐代书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们的代表人物是颜真卿和刘公权。宋代楷书的代表人物有苏轼、黄庭坚、米国、蔡襄。赵孟頫应该是元代第一个被推崇的,他的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有冼玉书、康(ná o)、朱允明、、王充、董其昌,包、何、钱枫、邓、赵、?大叔,郑燮,金农等。(中小学生书法入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