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课教什么?
1,在教学内容上
我们应该从注重技能训练转变为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上,几乎所有的人,包括一些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都忽略了儿童美术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生命的“生命阶段”的意义。作者认为,儿童画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一幅画的完成,它的稚气、天真、浪漫是我们成年人所不能企及的。艺术教育应倡导“有教无类”的隐性教育模式。所谓“不教”,就是教师不要过早地用技巧来规范学生;“教”就是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在我一年级的美术课上,我让孩子们根据课文用铅笔画出各种线条,然后填上他们认为好看的颜色。结果每个学生都画得很漂亮,有的一看就是风景画。其他的就像树林...既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提高了学生感受线条和色彩搭配的能力。
美术课教学生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技能,培养什么样的技能,就要好好备课。比如四年级《我的小世界》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描述他们的小世界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方式把小房间展示给老师和同学看。有的同学让父母拍照带,有的同学自己带世界的照片。由学生自己引入图片,不仅丰富了孩子的思维,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美术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形成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下理解艺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2.在教学方法上。
要注重模仿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传统美术教育多以“看画”或“示画”为主,结果最后大家都一样;美术教学的真谛基本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学生唯一的灵感也在“临摹”中逐渐消失。当然,复制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要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即将到来,也最好能够呈现出独特的个性。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是现代艺术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比如我在教“鸟”的时候,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鸟的各种叫声。教授色彩时,让学生听一组音乐,然后和色彩一起坐在正确的位置上;让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把画好的画倒挂起来等。,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客观地表现对象;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创造了条件。
激发兴趣,巧妙引入
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轻松的课堂能让学生处于最佳状态。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注重直观形象化和游戏活动化,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新奇有趣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采用学生优秀作品展示的方式,老师会讲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根据教材内容用多媒体穿插一些音乐,让学生对学习这门课产生兴趣,把听课当成一种乐趣,就会主动学习这门课。
培养情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一堂小小的美术课,渗透着美术老师对学生的深情与关怀。没有感情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感情是双方面的,这就需要学生有感情。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感情,对学生充满深深的爱,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潜能,促进智力发展。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生不容易画出充满自己想法的画,这是他们长期模仿的结果。写作是程式化的,思考是程序化的,不是观察自己画的图,而是不加思考地记住结果。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要开动脑筋,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比如,通过去郊区写生,唤起小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自觉主动地表达自己看到的东西,让学生感到舒服。
第三,在工作评价中
艺术教育的理念应该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
儿童画是儿童特有的语言,是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认识,是儿童与我们交流的工具。我们要努力理解和认识其意义,创新其内容,从过程入手,建立新的评价方法。因为小学美术教学不是专业教育,也不是培养专业画家。著名画家马蒂斯曾用一句话表达了对绘画的追求:“我只画了一幅画,没有画另一幅。”有一次我在教学生画小鸡的时候,有学生在纸的底边画小鸡,上边大多是一个太阳和几朵白云。中间有一大块空白。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把鸡画在中间?学生说:“鸡怎么会在空中?”我突然明白,他们把纸的底边做成了地平面。我引导他们:如果我们站高一点看地面或者在飞机上看地面,我们的画面会是什么样子?他们是用心在画,这就是创作。只有从儿童的特点出发,真正实现包括智力和情感在内的审美、认知、教育功能,儿童艺术教育才能符合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小学美术课上,老师千万不要吝啬对你的赞美,因为你的赞美,你的言语,你的眼神,都可能塑造一个画家。在评价学生美术作品时,要注意方式。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评价也应该进行改革。评价要及时,虽然不能吝啬,但也不能过度,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首先,评价要多方位,教师要积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记得使用挫伤学生积极性的语言。教师要肯定作品的优点,然后提出不好的地方让学生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