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究视角下的文本研究——故事文本研究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文本阅读横向控制
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又称?跨学科融合?就是把文学和其他学科进行比较,包括文学艺术,文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学和自然科学。它是横向延伸到人类各种文理的比较文学研究,是更高层次的文学研究。
美国学者库勒在《符号的追求》一书中强调,要突破文学研究的闭门局面。只有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关系,才能为文学研究注入新的生命。因此,我们在研究和探讨文学的产生、内容、形式、历史发展和本质特征时,既要关注文学自身的内在特征,又要考虑和比较其相邻和相关的学科,进行横向比较和分析,从宏观整体上更全面、更透彻地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这种文学比较研究的思想无疑对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很有启发。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以比较研究的课文。如果在学习课文时能有跨学科的比较视角,对课文的解读往往会更到位,这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培养自觉比较的思维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这对突破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改革的传统套路,整合和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可以将跨学科研究的比较研究思想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对文本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跨学科比较研究可以涉及文学以外的各个学科,如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生理学、文学与美学、文学与音乐、文学与艺术、文学与数学等。本文主要涉及以下几类:
一.文学和宗教
宗教和文学是人类精神的孪生兄弟。他们几乎同时诞生在对浩瀚星空的崇拜中。在人类精神生活的历史中,文学和艺术长期依附于宗教体系,宗教成为艺术的载体,随着对事物认识的细化和意识的分类,文学也从其中独立出来。然而,宗教对文学的影响从未停止,宗教思想、传说、习俗和语言渗透在文学中。无数作家从宗教中获得创作灵感,并运用或改造宗教主题。宗教甚至影响到文学发展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比如印度佛教对中国文学影响很大。可以说,如果不是佛教的媒介传播,中国文学史上的许多篇章都将被改写。中国文学受佛教文化影响的时代一般始于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一些著名文人或与佛教有缘,或出入高僧之门,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包含和表达了佛教思想。唐宋时期,佛教的影响趋于达到高潮,更多的人写佛教诗,以佛教为诗。他们的作品将佛教与中国传统风格相结合,反映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特点,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典型表现是所谓?诗里有禅吗?。
正因为如此,我们研究这样的作品,不可能不涉及宗教。只有了解宗教文化的影响和其中隐含的宗教思想、宗教习俗、宗教教义,才能真正理解和透彻理解作品,也才能从超越学科的高层次视角对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理性探索。
《断山寺后禅居》诗,照常修建,献给佛寺,抒发寄情山水的隐逸之心。诗人清晨爬山,入小福寺,初升的太阳照着山野树林。如果不知道佛教徒把和尚聚集的地方叫什么?丛林?这种知识,还不会实现吗?高林?有赞美佛寺的意思,在照亮山林的场景中表现出赞美佛祖和宇宙的感觉。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全诗描绘的是禅房及其周边环境,从头到尾扣一扣?安静?――?安静?、?空的?、?沉默?是因为诗人欣赏了这座佛寺美丽绝伦的居所,欣赏了这座空门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隐逸的情怀。这显然是因为诗人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
再比如柳宗元的诗《江雪》。诗中没有一禅,但全诗充满了禅意:天地是那么纯净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物无声。其实这是柳宗元出于对当时唐朝没落社会的痛恨而创造的一种虚幻境界,看似虚无缥缈,又远离尘世。再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苏轼的鼎丰伯(别听林中打叶声),也是说玄学远离世俗,后世禅宗开悟,佛性大发?淡泊境界?。
这些是佛教教义中的时空观、生死观、世界图式观,以及认识论对作家及其创作的影响,在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王安石等人的诗歌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佛教徒?空的?、?无常?、?轮回?和其他观念一样,也影响了中国文学产生了《红楼梦》?一切都是空的?,“儒林外史”?无常?,三国演义?因果报应?。佛经文学的想象性特征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想象思维,从而创造了一系列具有非凡虚幻境界和奇异世界的作品,如吴承恩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研究这些作品时,要考虑和比较它们与佛教的关系,进行横向的比较和分析,才能真正理解这些作品中所蕴含或再现的深层思想。
总之,我们不能否认,无论是佛教还是佛教,宗教和文学总是密不可分的。研究和理解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可以从跨学科的高层次视角进行比单方面研究更深层次的理性探索。
第二,文学和哲学
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是深刻而密切的。许多哲学家在文学领域比在哲学领域更活跃,他们中的一些人很难判断自己是哲学家还是作家。也有很多作家和哲学家彼此成为密友的例子。例如,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哲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道教是自然的?他和他以后的学者所写的《庄子》,具有很高的哲学和文学研究价值。柏拉图和雪莱,斯宾诺莎和歌德,康德和希拉,克尔凯郭尔和卡夫卡,都是哲学家和作家成为密友的典型。这种既是哲学家又是作家或者是哲学家密友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会带有明显的哲学印记。如果忽略了这些作品中的哲学观点和思想,就很难真正把他们的经典阅读做到位。
比如《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本书,可以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也可以体现他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它的中心思想是人们应该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流动。这其实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空,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却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开心吗?人生观。在庄子看来,人一辈子辛苦?心灵是一种服务?是没有意义的,也是悲哀的,所以要追求人格独立,人格理想,精神自由,逍遥游可以说是对这一点的充分展示。
另外,虽然我不是哲学家,但是我受到了一个哲学家或者某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这种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例如,加缪的哲学和他的文学作品对后来的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老庄哲学的追求就是顺其自然,也就是成就?与道合一?还是?物我合一?、?我是一个人?境界和对立?心灵是一种服务?,提倡?不要把东西放在东西里?,归人?自然?这种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自然观对后来的很多学者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因为社会条件的恶劣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坎坷,在创作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回归自然?倾向和志向。最能体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付出的是什么?回归自然?他的诗是《归园饮酒》。陶渊明向往和追求的是什么?自然?,实际上,庄子凭什么主张呢?自然?、?无所事事?原来的理想世界和原来的理想世界有相似之处。以及陶渊明在《归Xi词》中的反对?心灵是一种服务?,提倡?自然无为?以为,这恐怕和庄子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如果不知道这些影响,就很难体会到这些融入作品中的哲学思想,当然也很难把作品研究到位。
第三,文学与心理学、生理学
文学和心理学的关系必须讨论。众所周知,小说是有体裁的。心理小说?作为一个流派,?心理小说?主要描写人的内心心理。早期,人们熟悉卢梭的《忏悔录》,这标志着司汤达的《红与黑》作为一部心理小说正式确立。自20世纪以来,学者们试图密切文学和心理学的关系,并通过精神分析的引入,心理学成为一门研究无意识的学科。这项研究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还有的作家把心理学领域的记忆、梦境、无意识、潜意识带入文坛。这样的小说叫什么?意识流?。?意识流?这个词是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哥哥,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它指的是人的思想或感情的连续流动。意识流小说是典型的心理小说,人的意识流成为小说的绝对主题。从心理小说乃至意识流小说的出现来看,文学与心理的关系不容忽视。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在中国,王蒙的《春之声》就是代表。解读这类作品,不涉及心理学理论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能认同文学和心理学的关系不能因为心理小说和意识流小说而被忽视,那么我们很多人可能还是会用自己当初的常识去理解下面的文学现象。比如宋代诗人宋祁写的《玉楼春》,是?青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用一个?闹事?汉字描述了沉默的杏子的繁荣,而宋代大诗人苏轼走得更远。他在《夜晚观星》中写了《寂静的星》,并说?小星吵吗?但他们分别受到了李煜和纪晓岚的批评。在李渔和纪晓岚看来,这些写法是违背常识的,因为没有声音的杏子和星星怎么会有声音呢?这是一个错误。但是,心理学和生理学告诉我们,人类的感情会有吗?搬家?这种现象叫做。通感?。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经常可以打通和交叉。颜色好像很鲜艳,冷暖会有分量,气味会很尖锐。比如气味刺鼻,高音区响亮,颜色冷暖。通感在文学中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段和一种特殊的隐喻,大多数教师也用这一原则来引导学生理解。其实这些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喻,而是人的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反映,是感情的去除和普遍性。因为星星太多,影子像烧开的水;红杏在枝头盛开,你比我更红,好像在打架。这恰恰是作家对人类感知普遍规律的生动反映,所以成为流传千古、魅力不减的优美修辞语句。这种心理,生理?通感?说起来,文学创作中修辞手法的研究也可以看作是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在文学作品中运用通感的例子很多。比如19世纪的意大利诗人巴斯古利写过一句关于星星的名句:?蓝天上的一簇星星像小鸡一样叽叽喳喳地走着?就是把视觉和听觉连接起来,把无声的东西用声音写成优美的句子。再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微风吹过,送来淡淡的清香,像远处高楼上幽幽的歌声?然后呢。池塘里的月光参差不齐;但光影有和谐的旋律,比如梵蒂冈上演奏的一首名曲?两地嗅觉与听觉、视觉与听觉分别相连,把荷香月色的神韵写得惟妙惟肖。再比如刘的《长江三峡》?这一天,我感觉像是在一首宏伟壮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在句首对三峡的景色做一个概括性的概括,把视觉和听觉这两种感官连接起来,把三峡的壮美景象变成一部交响乐。写武侠的戏,作者用了另一种通感:?突然,是一片绿草坂口,像一首充满爱的乐章?视觉和听觉感官会再次被打开。
总之,我们在研究一个文本时,不仅要注意文本本身的内在特征,还要考虑和比较其相邻和相关的学科,进行横向的比较和分析,即进行?跨学科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超越文学本身的范畴,从宏观的角度更全面、更透彻地把握作品及其语言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