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教育课程,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思想品德课大多是情感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基本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课堂就会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让思想道德教育贴近孩子的生活,体现孩子的需求,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是每个教师都应该解决的问题。

第一,建设绿色课堂,营造活动氛围。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德育课堂活动的重要空间。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很多学生的作品:自制的开贴、各种粉笔盒;很多装饰教室的装饰品都是学生自己做的——树叶贴、豆贴等。倡导这些充满童趣的课堂布置,不仅美化了课堂,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教育他们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张贴学生感兴趣的德育画报,并定期更换,这些图文并茂的漫画不仅给学生新鲜感,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此外,我们还可以把课堂搬到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搬到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和阳光的操场上,搬到热闹的市场上...只要适合活动,能够激发道德和情感体验,就可以考虑在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造一个童真的世界,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有效的空间保障。

第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

在孩子眼里,世界是多彩的,课堂是有趣的,知识是需要互动的,他们都有一颗追求进步的心。利用孩子追求进步的心理,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小竞赛,如小组竞赛、男生女生竞赛等。在《秋天来了》儿歌比赛中,所有的孩子都全神贯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的同学心不在焉,你会发现没有老师说话就有小胳膊打他:“快背,我们组拿不到小红花。”你会发现又是一张严肃认真的小脸,老师的心里充满了幸福。你会发现,近十句的儿歌,只看了三四遍,就已经烂熟于心了。我对他们学习的速度感到惊讶。我才悟出一个道理:“教的方法有千万种,最重要的是得对方法。”之后我吸取经验,在课堂上用了很多活动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在“今天我值日”课上,我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自己的值日能力。在每个小组内部,都有不同的分工,比如扫地、倒垃圾、擦桌子、摆桌椅。孩子们很认真。他们仔细扫,把桌子挪一点,看一看,挪一点。他们正在认真完成他们的任务。对于一些值日表现不好的同学,有自发的小老师示范,当然少不了我的引导和帮助。在学习“我是家里的开心果”时,给了孩子们一个展示的机会。他们把自己的小品放到教室里,进行了生动的表演,把大家都逗笑了。作为一名老师,我绝对相信,因为有他们,这个家庭永远充满欢笑。内向的孩子看了同龄人的表演后会受到启发。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我相信孩子们有所收获。在研究我可爱的家乡时,我们现场培训了一个小导游。小女孩站在讲台前,礼貌地说:“你好,我是西飞四中迎宾校区的记者。我叫张。欢迎来到我的家乡——阎良,这是世界上唯一的航空城。”。。。。。。“听着小导游精彩的演讲,同学们对家乡有了更多的了解,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学生在内化教育和活动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把这种思想上升到了自身素质。给学生一个轻松的氛围,让他们不觉得老师是在教育他们,这样更容易让他们接受老师的观念,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踏入社会生活,在亲身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组织学生帮助孤残老人,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老人的艰辛,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孝心,让他们对生活有更多的体验,对社会有更多的责任。还可以组织学生打扫生活环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促进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扫墓,听英雄事迹,培养学生为国争光,报效祖国。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总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然学习习惯的形成如此重要,作为思品的老师,就应该在课堂上精心组织教学,找到适合学生情绪形成的各种方式,在生活中、细节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