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塞在南通创办盛达纱厂时

盛达纱厂创建于1895(光绪二十一年)。

南通张塞创办盛达纱厂1895。毛泽东说,中国工业界有四个人不应该被忘记:轻工业的张塞和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文物博物馆领域的人都很熟悉张健的名字。1905年,张謇先生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张謇先生的人生成就远不止于此。

张謇(1853—1926),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江苏南通人。晚清状元。早年,他是淮军将领吴长庆的副官。光绪二十一年(1895),张之洞在南通创办盛达纱厂。克服重重困难,于1899完成。后来,盛达第二、第三、第八棉纺厂,广生榨油公司,复兴面粉公司,紫竹铁冶公司,大大轮船公司,通海大有金、大禹、大来、大丰、华成等盐场公司相继成立,淮海实业银行成立,形成以张謇为首的盛达资本集团,全盛时期资本总额达3000万元。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民主党派人士时说,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忘记四个人。说到纺织行业,张健是一个不能被遗忘的人。

张謇在办实业的同时,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他用企业经营的一部分盈余和募捐所得,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和十多所职业学校,以及图书馆、剧院、医院等。自1902,其中纺织学校、农校、医学院成绩最好,三校于1920并入南通大学。张謇主张“欲使国家强盛,必先教育,欲兴教育,必先兴实业”,称实业与教育为“富强之本”。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3年,张謇出任北洋政府农林工业总长。次年,农林工商部合并为农商部,张謇仍为长官。1915、袁世凯因不满自己公开复辟帝制,辞职回南。回国后,他继续从事实业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后来,由于北洋军阀连年混战,洋人在华倾销,沿海盐场连年灾荒,盛达集团的企业负债累累,处境十分困难。张謇曾多次呼吁废除不平等条约,国际税法平等,停止内战,实现国内和平,但都无法实现。1923,他被迫向银行借钱还债。1925年7月,欠盛达钱的盛达工厂和公司被上港和金城等债权人接管。1928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因病去世。

新中国成立后,盛达纱厂通过公私合营转制为社会主义企业,并更名为南通市第一、第二、第三国营棉纺织厂。

盛达纱厂保留的历史建筑和设施仍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格局,种类也比较齐全。主要文物有钟楼、营业厅、专家楼、清华车间、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旧址、唐闸工业小学教学楼等。

盛达纱厂院内的钟楼是盛达纱厂的标志性建筑。据说它的功能不仅可以计时,还具有了望和防火的功能。营业厅建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这是盛达棉纺厂管理机构的办公楼。二层砖木结构,简洁大方。现在它是盛达棉纺织厂历史的陈列室。大楼前有一座张健的雕像。专家楼建于盛达棉纺厂早期,供来厂安装机器的英国专家使用。该建筑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378平方米。由英国人汤姆设计、上海草鞋顺建筑厂承建的清华厂房,是南通现存最早的现代工业建筑。1898建于18年2月,是砖木结构的锯齿形厂房,占地500平方米。厂房除外墙翻新外,基本保持原貌,现用于生产。

唐闸工业小学,前身为张謇在1905创办的“唐闸工业公艺人学前教育小学”,是一所职工文化教育小学。这座教学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这是一座二层有十一个开间的砖混建筑。它有一个环形回廊和一个清水外墙。平面呈T型,建筑面积1,354平方米。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经过近几年的维修,保存完好,现为港闸区实验小学办公楼。

南通纺织专科学校由张謇于1912年创办,同年更名为南通纺织专科学校,成为中国最早的纺织大学。1927改为南通纺织大学,后更名为“南通大学纺织系”、“南通学院纺织系”,1952并入华东纺织工程学院。南通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旧址有学生宿舍楼和纺织图书馆楼。学生宿舍建于1925。为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567平方米。图书馆大楼建于1934,纺织毕业生捐银一万两。为二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07平方米。

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盛达纱厂作为扩建工程被列入南通博物苑。盛达纱厂历经百年沧桑,跨越三个世纪。它是中国现代纺织工业发展的标志和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