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工作心得[三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建设和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如何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如何履行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职责,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用实践回答的问题。
在我看来,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要终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热爱教育事业。现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和教师的兢兢业业。只有深刻理解这一点,才能唤起我们对教师工作的热爱,并将这份热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
“老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各种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学而不厌,不厌其详”的精神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美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有用人才,全面发展,适应竞争形势。
其次,要热爱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一个老师应该是一个雕刻大师,他能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把一块空白雕刻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本质上,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学困生”之所以“落后”,是因为他们的潜能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影响。主客观因素都会严重影响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应该更加关注这些所谓的“学困生”。在他们身上,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发现他们生活上、品德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用激励机制去充分肯定和鼓励他们,恢复他们的温暖,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精神距离,让他们“师从老师”。这样,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就会有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的老师除了“言传身教”,还必须非常重视“榜样”,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此,教师在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上一定要严肃、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此外,老师应该定期与学生交流,向他们敞开心扉。他们不仅可以从生活中讲出自己的宝贵经验,还可以向学生公开自己的人生教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导师,更是好朋友。
这一周我受益匪浅。师德师风建设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良好的教育环境,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的体会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几十年。我不能说我的经历,但我有几个想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教学理念: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行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一定要背,一定要背,一定要理解,看起来是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项任务,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很容易扼杀学生对语文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迷恋,从而抹杀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觉得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平稳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和熏陶的作用。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美。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美,去尝试去理解和琢磨,去发现美,去寻找那种美的表达。让学生爱上阅读文章,乐在其中,甚至希望并学会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然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吸收精华,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从而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有法,教无法。有了好的教学理念,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自然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不同年级的教材内容自然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对他们来说,理解文章内容应该不难。所以在教课文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学到了什么。老师要引导的是学生觉得难以理解或者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抓住重点,老师要因势利导。在学生自主理解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特点,认识到这样表达的优势,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写作和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和课文内容,而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学会输入,还要学会输出,也就是使用。
总之,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尽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学会使用。
第三章: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的经验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事半功倍,就要知道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什么。现在我将我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1,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并围绕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设计,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主题,使学生无所适从。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我们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的阅读趋势。有一次语文新书发了以后,学生很新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口袋里全是虫子?”我翻开苏联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书第九册,看到《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文章,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的兴趣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找一些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读,和学生一起在线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视频和录像。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理解科学精神。
第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注意课外阅读的机会。这个机会因学生、老师、环境而异。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的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时机。这种意境的一般表现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处于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每天早上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要朗诵钱的《酸橙颂》!”另一个说:“我要背王冕写的墨梅!”另一个人说:“我要背诵王维写的《柴璐》!”"另一个说:"我要背李白写的《早制白帝城》这本书!我恍然大悟:原来,阅读兴趣的来源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紧从学校阅览室借了十多本《古诗词集》,发给学生轮流读。几周时间,班里45个学生全部读完了十几本古诗词集。就在那时,我在班上举行了诗歌朗诵会。于是,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背诵,很多人能背出30多首古诗,至今历历在目。借此机会,我向全班宣布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学生可以每周从阅览室借书一次。一时间,班里读书蔚然成风。
第五,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解决了“学”的问题。通过20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写提纲法。主要是勾掉文章的总结,列出提纲。
2.卡提取方法。即在阅读时,将文章的要点或关键句子、段落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替换法。也就是根据你的阅读习惯,在文中设计各种符号,圈,点,勾,画。
4、批语批注法。就是把评论的话写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
5.指数法。即索引阅读,记下文章标题、作者、报名、期数、页码,必要时翻索引。
6.剪切粘贴法。也就是把好的文章和片段剪下来贴在剪贴簿上。这些方法主要基于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作用非同一般。课外阅读“天地广阔”,必将是语文素质提升的又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