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是孩子走出家庭,接触社会,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个阶段。同时,也是他们形成基本道德观念和心理素质的阶段。也是孩子学习和掌握各种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的阶段。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模仿性和记忆性很强,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对获取健康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是逐渐养成各种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阶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一个好习惯往往能起到迁移的效果。比如,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的形成、高尚情感的培养都有补充作用。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爱护清洁卫生,可以迁移到学习、工作、生活中,成为一个时刻自觉、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热爱集体遵守社会公德、注重精神文明的人。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他们从小养成以卫生为荣、不以卫生为耻的良好品质。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个人,会让你终身受益。因为年龄小,小学生的很多好习惯还没有成型,就像一张白纸,等待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如果教育者不用好的健康的内容,一些不好的不健康的内容就会乘虚而入。到时候就很难改了。正因为如此,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之一。

第一,为人师表,做表率。

作为教师,教育是灵魂的艺术,是灵魂的感受,是灵魂的理解,是灵魂的培养,是灵魂的创造。在教育中,我们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对于犯错的同学,我们不妨给他一把椅子,听他一次,给他同情,给他包容,给他一些建议,给他一个期待。

班主任一方面承担着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种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重任。班主任每学期制定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班级活动等形式开展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另外,班主任还有榜样示范的作用,这个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尤为重要。

乐器示范:老师随时随地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乐器和整洁大方的形象。

语言示范:她脸上的表情充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教师与活生生的有思想的孩子一起工作。老师总是用饱满的情感和高昂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③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要有充分的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老师都要指导他们怎么做,同时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的纸屑,我悄悄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地面脏了,主动用扫帚扫;桌面脏了,自己擦;桌椅歪歪斜斜,排成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在无声的榜样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第二,宣传主题,提高认识

学校少先队大队充分利用晨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开展以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宣传督导活动。如定期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检查;设立督导岗,督导学生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开展以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每周将举办一次专题健康广播,内容包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拥有正确的睡眠姿势、生活作息规律、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注意卫生、预防各种传染病、近视、龋齿等。利用广播电台闭路电视播放保护视力、做眼保健操、预防龋齿、上学期间正确刷牙方法等专题视频,组织五六年级女学生观看青春期健康教育视频。

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班级集体的卫生习惯由每个学生表现出来。教师对班级的各种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对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和困难,帮助他们尽快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让卫生习惯好的同学成为骨干,起到榜样的作用,带动卫生习惯差的同学。在他们进步不大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制度约束,规范化培训

方圆离不开规章制度,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认真规范的训练,让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培养、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幼稚的心灵上烙下良好的习惯。比如常规课堂训练:课前认真备课,学习用品要整齐摆放在课桌指定位置。课间行为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个人卫生训练:保持指甲、手、脸、衣服清洁,饭前便后洗手。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特点,按照他们的发展和成长规律,不同年龄的学生需要有不同的卫生习惯内容。讲清培养健康习惯的目的和意义,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培养。比如大一第一个月重点教他们正确的读写姿势,第二个月重点教学生正确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以后要逐步培养学生不乱扔纸屑杂物的习惯。

初三年级:衣服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的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中年级:勤换衣服洗澡,保持红领巾整洁,保持教室和公共场所干净整洁,不留长发,经常剪指甲,随身带毛巾或卫生纸控制鼻子。

大四:保护牙齿,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教室和公共场所清洁,留长发,勤剪指甲,保持衣着整洁得体,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学会收拾房间。

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的综合反映。之前学生还有很多不良的卫生习惯,对校园文明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第四,加强活动,促进培养

(1)开展以健康知识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班级活动。主题班级团队活动是教育学生自我的好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学校要求每个班级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良好卫生习惯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如热爱学校、美化校园、讲究卫生等,从自身做起,将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与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通过班级活动引领学生自觉践行。

②学校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示范班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可以有效调动班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健康意识提升为健康行为表现。

③进行个人卫生检查。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老师和各班卫生委员会检查组对各班学生逐一检查,结果记入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卡,并成为每学年一次文明示范班评比的依据。开展个人卫生检查,可以使卫生工作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有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教育需要不断优化教育环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管理,也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让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培养教育的目的。

当然,开展卫生习惯教育的有效途径很多。总之,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学生的长期努力和教师的不断监督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卫生标准,必须持之以恒,一点一滴,滴水穿石,长年累月,让教育的养成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督促学生自觉养成各方面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