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师的作用是什么?

“老师,如此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突出了教师的尊严,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发达的人,一个有个人兴趣、思想和感情的社会人。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性,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新课程标准确认语文课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应该尊重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自觉放弃将教师视为知识权威的传统做法。传统上,语文教师被动地使用教材,为了教教材而教语文,把语文定义在狭窄的教材空间里。但是,当前必须努力拓展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外延。结合校本课程——学习客家文化,带领学生校外参观客家龙屋;教完诗歌单元后,我引导学生了解客家文化,要求收集客家山歌,然后模仿,让他们感受到很多上课感受不到的东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当教师投入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中,进入一种境界,把自己作品的艺术形象再现给学生时,师生之间就会实现认知和情感的自然融合。文章不是没心没肺的东西。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文章是以情感人的。我们可以带着表情把它们读得很美,把自己的感受毫无掩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在课堂上,我可能是无拘无束的李白,也可能是忧国忧民的杜甫。我有何其芳的热情,角落里的乡愁,还有艾青的深度...通过我的激情,与学生产生了* * *声,从而更准确、更到位地表达了作者在文章中的感受,并通过我的言行生动地诠释了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从而拉近师生关系,拉近心理距离。教师角色的转变,其实就是教育理念的更新,难度极大。只有跨过这道坎,语文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落实,语文教学的春天才能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