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比一比》第一册的教学内容:教材第6 ~ 7页的内容和“做”,练习1中的1 ~ 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一一对应有初步了解,知道“一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数量,知道多与少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一样多”的意思,知道多与少的意思。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法比较物体数量,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兔头、猪头、砖木图片。
学习工具准备:铅笔、橡皮、梨、苹果、三角形、圆盘、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首先,听故事并提出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离开父母自己生活。他们每人建了一座小房子。老大建了一座草房,老二建了一座木屋,弟弟建了一座砖房。房子建好后,他们高兴地搬进了他们的小屋。但是有一天,一只又饿又渴的狼来了。他先来大哥家,使劲吹。大哥的稻草屋被吹倒了,大哥逃到二哥家。但是狼又使劲吹,二哥的木屋被吹倒了。没办法,两兄弟赶紧逃到弟弟家。这一次,无论狼怎么吹,砖房都不动。后来,三只小猪用脑子赶走了坏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砖房最结实。”这一天,天气晴朗,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嘿!为什么那边的草那么忙?小鱼“华”一声跃出水面,看着它。哦,原来是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邻居兔子盖最结实的新房子!他们搬木头,我搬砖头,他们做得很棒!小房子很快就要建好了!那边的石桌上有许多美味的食物。招待猪的一定是一只热情好客的兔子。
(一),教学“尽可能多”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三个猪哥。老师播放录音《三个猪哥》。让学生边听边回答(边看书):
1.为什么三个猪哥要帮兔子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热情好客。
2.图中有多少只兔子?每只兔子能搬多少块砖?
当学生回答时,老师贴上兔子头和砖块的图片。
3.一只兔子移动一块砖。有多余的砖吗?你有多余的兔子吗?
一只兔子正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说:兔子有砖多。(板书:就这么多。)
学生代表理论,重复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的完全一样,只要能充分说明意思就行。
4.图中还有哪些物体?(随机比较)
(2)操作(教材第8页“做”的1题)
1,老师引导学生放“一样多”。
老师放了六块橡皮后,学生们被要求尽可能多的放铅笔和橡皮。
意思是1的同学放在投影仪上,其他同学放在课桌上。最后,学生们看它们是否和投影仪上的一样。
2.全班独立把“一样多”。
梨片(5片)下面放苹果片,苹果片放多少梨片就放多少。
回答:有多少片梨?一片苹果正对着一片梨...有多余的吗?梨片和苹果片怎么样?
(C)教授“多,少”
1.图片上有多少头猪?有多少块木头?(学生回答老师,贴上小猪头和木头的图片。)
2.一只小猪头正对着一块木头。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你有多余的木头吗?是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写:多,少。
老师的解释: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也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谁多谁少,谁多谁少。
3.图片上还能对比什么?(随机比较)
(4)操作(《做吧》第二题)全班开始操作,1同学在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放了五个delta,delta下面放了一个a ○比a ○多1。你在第二行放了几个零?
2.行1有四朵红花,黄花比红花少1。第二行有多少朵黄色的花?
第二,新知识的运用
1,问题1:左边猴子多,右边骨头多。(避免学生以固定的方式思考)
2.问题2:学生观察公鸡和鸭子虽然放得一样长,但密度不同,进而判断鸭子多,公鸡少。
3.问题3: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一样多的基础上,学生只需要比较两个盒子中的第二排。第二排的多,相反的少。
4.问题4;这个问题是比较同一排的数字。第五周期珠子出现时,只出现一颗黄珠,所以黄珠多,红珠少。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三、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知道在比较的时候,一定要一个一个的比较,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课件《位置》第一课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具体情境中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空间方位的能力,并能准确判断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用上下、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正确描述人和物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游戏,揭示主题
1.游戏:
向上指天空,向下指地面,双手向前指,然后摸后脑勺。
首先,老师示范做,然后让学生站起来一起做。
问题:谁能告诉我们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先和同桌聊,然后说出他们的名字)
2.在黑板上写字。
第二,讨论交流,获取新知识。
1.上上下下
(1)给我看看主题图。老师:这是某市的一座跨江大桥。看,多壮观啊。谁能告诉我他从地图上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主题图,重点引导学生用“上”和“下”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课件展示主题图的左侧部分,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体验物体的上下相对性。然后填写上面()或下面()的空格。
(4)船上有什么?汽车下面有什么?
(5)联系实际生活,学生用“上”和“下”来描述周围事物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和课桌...大家说说吧。)
2.正面和背面
(1)课件在主题图的顶部显示三辆车,然后看右边的位置描述部分。让学生体验物体的相对性。
(2)说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它的位置。在说的过程中,要抓住一个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前后的相对性。)
(3)拓展练习红色面包车后面是什么车?汽车前面是什么车?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
1.听命令演奏。
先放数学书,再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下面,最后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面,说,谁在上面?谁在底部?
谈论它
(1)你座位前面是谁?谁在后面?(目的: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前后的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多少学生?你排名第几?让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从后面数,以得到不同的答案。
3.听听童话,贴贴。
老师稍微改编了一下课本提供的练习2第三题,让学生根据老师讲的故事情境在学校卡片上贴一张贴纸。
第四,家庭游戏和知识巩固
(1)回到家,把你的玩具(不同形状的玩偶或积木)排好,告诉家人它们的上下或前后顺序。
(2)课间做练习的时候告诉家长谁在前谁在后。
第二节课左右
教材中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然后要求学生解释左右手的习惯性分工,从而建立左右的标准。
教材第10页“做”题1,让学生摸左右耳朵,拍拍左右肩膀,抬起左右腿,感受身体的左右两侧。在“做”的第二题中,通过学生的实际活动,说说自己的同学前后左右是谁,进一步把握左右。
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和顺序。
(2)通过活动,让学生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过程:
第一,游戏刺激,知道左右
1.玩“听指挥,做动作”的游戏
老师:你喜欢玩游戏吗?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做,看谁做得又快又对。仔细听并做好准备:
指着耳朵(不要放下手,看着对方,帮助纠正任何一个说错的人。)
……
2.增加游戏难度,导致左右为难
老师: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仔细听:指向左耳(你是指左耳吗?想想吧。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的是右眼(手不要放下,同桌看对方,看有没有错,怎么改正。)
老师:我发现这次孩子反应慢,还是有错误。那就好好想想。与上次相比,我们这次的游戏难度如何?
生:增加了大概。
老师:板书,指导写作。请记住,“左”字下面是“工”字,“右”字下面是“口”字。
3.理解右手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渗透到思想教育中。
老师:请举起你的右手。
老师:右手的这一边是右边。右手能做什么?
司;右手的作用真的很大!我们的另一只手是我们的左手。我们的左手能做什么?
老师:是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做事情总是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可见左右手是好朋友。我们同学也要团结互助,这样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4.认识你身体里的其他好朋友。
老师:哪位小朋友能告诉我们,我们身体里还有哪些这样的好朋友?
5.增加游戏“听指挥做动作”的难度,巩固左右知识。
老师:孩子们很棒。他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分辨左右。让我们增加游戏难度,仔细听:
左手指左耳,右手指右耳,左手指左肩,右手指右肩,左手指右肩,右手指左肩。
第二,挥学校工具,了解左右。
1.挥棒。
老师:同桌合作,把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按电脑上的顺序摆放好。
(课件演示:依次为:铅笔、橡皮尺、铅笔盒、小刀、五种学习工具)
老师:我们先确认一下。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
数数
老师:按左右顺序数。通过点亮学习工具进行计数,计数后要求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右边的橡皮擦是第三块。
左边的橡皮擦是第一个。
老师:同样的东西,往不同的方向数,顺序不一样。
谈论它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
(2)告诉我哪两种学习工具在尺子的左边还是右边?
4.想干嘛干嘛,然后同桌互相聊。
第三,听音乐,做动作。
老师:站起来,大家把座位收起来,立正!(让音乐老师和学生一起做)
“拍左肩,拍右肩,跺左脚,跺右脚,向前跳,向后跳,甩左手,甩右手,踢左腿,踢右腿。”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从慢到快)
第四,拓展应用,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1.说出来。日常生活中左右用在哪里?如果我们靠右行走,老师渗透我们,从小就要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同时学习一些生活常识,比如过马路,先看左边,再看右边。
2.想想吧。小动物们早早起床,在森林里做早操。从左边看,小猴子排第二,从右边看,它排第三。小朋友,你知道有多少小动物在晨练吗?
教学反思
《位置》课程根据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用嘴巴表达,用手操作,用心思考。学生总是在教师营造的特定场景中,在前后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以下是我对定位教学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和组织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意识地体现探究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活的数学活动中来。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课本中的例题和结论转化为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的活的数学活动。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要从“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课堂设计要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发活动”获得“体验”。新课程改革也将学习视为“做”和“体验”的过程,突出了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在上下前后左右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口令,拍手。当他们看到自己的镜头和别人一致时,笑容是那么的灿烂,从中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加成功感。如果他们同时发现自己“被骗”,会迅速改正。这种设计既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又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满足,让学生的内心充满兴奋和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只有学生的情感体验才是愉快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学生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做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习,让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但我发现这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接受的,有的学生知识不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和方法的探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欠缺,说明这门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在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也希望老师们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