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三首古诗教案。

四年级语文三首古诗教案的教学内容:学习《江边独寻花》、《寒食》、《瓜州泛舟》。

教学目标:

1.体验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课后认识三个新单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写场景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授课时间:本课程1课时。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阅读应该以情感阅读和欣赏为主。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解读和理解,我们可以理解内容,体会文本中所描写的景物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及三位诗人生平与创作的资料。

2.课文的插图。

反复阅读,理解诗歌。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整体感知阅读的节奏和诗歌的画面。

2.学生可以自由练习阅读,读出正确的发音,读出句子,把握节奏。

3.点名朗读,互相学习,互相欣赏。

4.小组内轮流阅读,并利用参考书或课文中的笔记,努力弄清句子的意思。

评朗读,感受诗意

1,自由阅读,边阅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点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初夏江南水乡的景色。第二句主要描写劳动人民紧张忙碌的工作,也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工作的忙碌。

3.想象画面,动情地读。

《古诗三首》教案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河边独自寻花。

第一,吟诗赞美春天,引入新课

1.老师深情地读了《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五彩缤纷,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三首关于春天的诗。首先学习第一首《独自河边寻花》。

第二,根据大纲交换报告

1,阅读并解释题目,理解“盘”、“绝步”、“求”的含义

2.介绍诗人及相关背景。

3.按名字读这首诗,注意纠正发音。

第三,复读,互相交流。

1.踊跃发言,讨论学习方法。除了读书,还应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词?

2.看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3.回归文本,自由而认真地读诗,边读边想:你从这首诗里读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学生可以自由阅读,交流前可以分组讨论。)

4.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师生交流。

5.用评论,用你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第四,认真阅读,体会交流感受

1.大声读出名字,准确读出节奏,感受节奏之美。

2.音乐老师示范阅读,学生想象画面。

3.默读,画出描写那些风景的画,有描写花花草草的,有描写蝴蝶莺的。

4.投影花景,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5.带着感情读前两首诗。(按名字读,对照读,一起读。)

6.刚才我们在路边看花。现在让我们走进花丛。你看到了什么?你又听了什么?指导阅读。

7.这是怎样的“缠绵”?这是什么样的“自由”?带着感情读完最后两句。(按名字读,按评价读,按比赛读,一次读完。)

9.配乐读全诗。

动词 (verb的缩写)测试反馈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

不及物动词分配

收集杜甫的诗,背诵一部分。

板书设计:知道诗人解诗——抓词解诗——读诗解诗。

古诗三首教案第二节课的教学内容:寒食。

首先,阅读问题并解释它们

我们三年级学了一篇课文《清明节的由来》,里面提到了寒食节。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是晋文公为了纪念抱柴烧死的圣人介子而决定的。从这一天开始,古人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按照当时的习俗,寒食节把柳枝折起来插在门上,以示纪念。

第二,根据提纲进行汇报和交流

1,诗人和时代背景

2.以名念诗,注意纠正读音,引导“于”、“暮”、“后”等词的识记。

3.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4.展示阅读情况。

第三,再读,汇报,交流。

1.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告诉我图中的风景。

2.回到正文,仔细读诗,思考:你读过什么?你不明白什么?

3.沟通你理解的,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要重点引导和理解“飞花”、“御柳”、“汉宫”、“五王子”、“传烛”等术语和习俗。

4.用评论,用你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第四,细读,展示,交流。

1.自由朗读,正确读出节奏。

2.展示交流,感受节奏之美。

3.指名阅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想象画面。

4.默读,画出诗中描写的风景。思考:哪些句子写在春天?

5.大声读诗,想象画面,体会:这是怎样的春色?你印象最深的话是什么?重点引导对“无处”的理解。通过阅读和交流,我知道长安城和皇宫里春意盎然,非常热闹。

6.感性阅读。

7.老师导语:寒食节当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世界一片黑暗。但是宫殿里出现了多么奇怪的景象啊?谁能享受这样的特权?读诗,自由思考。

8.读诗。思考:从“传记”这个词里,你似乎看到了什么?皇城外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你感觉如何?

9.交换阅读所得,体会诗人的轻蔑和不满。

10.带着感情读。按名字读,按评价读,按比赛读,一口气读完。

动词 (verb的缩写)测试反馈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

3.默写古诗。

不及物动词分配

继续收集关于寒食节的信息。默写古诗。

第三类

教学内容:寄宿瓜州。

第一,新课程的引入

讲贾岛诗《推敲》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根据大纲交换报告

1,看题目,理解题目。注意理解“泊位”的含义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以名念诗时,注意纠正读音,尤其是“健”、“舒”、“欢”的读音。

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5展示阅读情况。

第三,重读关于知识和意义交流的报告

1.观察插图,说出图中画的是什么。

2.回归正文,自由阅读,思考:你懂什么?你不明白什么?

3.沟通你理解的,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4.师生交流,让学生画画明确京口、瓜州、中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明白诗人的故乡并不遥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健”、“舒”、“青”、“欢”等关键词的含义。

5.带着评论,用自己的话谈谈古诗词的含义。

第四,仔细阅读理解与交流报告

(1)阅读和体验情感。

1.男女生点名朗读,引导阅读节奏。

2.练习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3.自由阅读第一句和第二句,把握“一水房”和“只隔”的体会。老师板书:离家近——真想还。

4.自由读诗,哪首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怀?你学了哪些单词?对把握“再”和“当”这两个词的理解。)老师板书:离家很久了——什么时候还?

5.引导朗读,读出迫切的乡愁。

(2)欣赏和欣赏美。

1.自由读诗,说说你认为诗中最准确最精致的词是什么?

2.引导学生学习“学习环节”,理解王安石修订的故事。

3.讨论:王安石之前把“要”“要”“要”“要”“要”这几个字都改了。请想一想:

王安石为什么选择“青”字而不是其他字?相比之下,“绿”字有何妙处?

(《绿》描写了春风下大地的巨变,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4.引导读“绿”字,读出惊喜,读出喜悦。

5.“绿色”是点睛之笔。同学们怎么感觉一句话这么厉害?

6.带着音乐和情感读全诗。

动词 (verb的缩写)测试反馈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

第六,总结三首古诗的写作特点,指导练习。

《江边独寻花》抓住了最具春天特色的景色,如花、蝴蝶、莺等。动静结合,生动多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寒食记》先写了白天的“花满楼”,后写了晚上的“汉宫蜡烛”,写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捉弄特权的不满和讽刺。

《登瓜州》从俯瞰京口开始,触摸风景,用一个“绿”字写出江南的春色,甚至道出诗人深深的乡愁。

七。分配

搜集王安石资料,默默写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