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小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校教学改革,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师长期工作实践,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五步实践模式:

一、有趣介绍的初始问题(5分钟左右)。

这一步是让学生先打好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进行“自学”前的准备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引入新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把更多的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要求教师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图片、故事、动画、音乐等。在学生明白自己想学什么后,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提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表扬学生的提问行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寻找目标指导自学(7分钟左右)。

找准目标,即准确把握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不仅是对学生,对老师也是如此。师生只有目标明确,方向才不会偏离,才会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才有效率。识别目标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在课前识别,也可以在课上逐一识别。

教学目标确定后,学生转向自学。这里的关键是,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拿出相应的自学指导(指导计划),让学生在自学提示的指导下,更有目的地学习。学生要把自学的情况做好标记,知道自己能听懂什么,自己好像听懂了什么,自己没听懂什么,这样才能在学习和小组学习中更加主动,为所在小组争光。自学要有老师监督检查,防止自学流于形式。团队会对学生的敷衍发挥进行扣分,便于加强小组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学习自学,并(www..Com)要特别重视学困生的自学指导。同时,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涣散的学生,要给予正面引导。

第三,讨论交流,汇报展示。(约18分钟)

(1)群发。学生将首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或学习经验。因为我们学校班级大,学生多,所以花在小组交流上的时间比较长。小组讨论可以分为结对学习和小组学习。学生先结对学习,让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然后针对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学习,让小组内的学生相互交融,思想相互碰撞,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实践单独使用结对学习或小组学习。小组交流时,组长要肩负起维护学习秩序的责任,报告人要有条不紊地记录讨论学习情况,随时准备向全班报告。

(2)呈现。小组派记者在全班展示,老师根据教学难度和教学时间决定展示哪些组。原则上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轮流展示,尽可能多的组。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都想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都想获得存在感。教师要积极鼓励,机智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表达欲。在整个集体中表现好的同学会得到加分,或者在课堂上得到小红花的奖励,让学生明白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是密不可分的,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他们的大局意识。展览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在展览中提出新问题,通过再次课堂讨论解决,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有时候当学生讨论不出正确的结果时,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就需要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当然,老师也不能为了勉强完成教学任务,总是急于出成绩,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变型训练反馈调整(约10分钟)

学生经过自学和合作学习,解决了力所能及的问题,但没有从本质上把握问题的特点,需要巩固。这个层次的教师要通过变式题的训练,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掌握多角度的解题方法,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掌握解题技巧。教师也可以找到本次培训中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澄清。

五、有效培训,知识落实(约5分钟)

测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老师基于动机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肯定和鼓励,给他们注入学习动机,对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归测试,通过测试题、提问等多种形式对重点内容进行反馈训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该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原有僵化的教学模式,体现“先学后教,先试后导,课内实训”的思想。充分利用变式训练和分层测试,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