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教育孩子的难点在哪里?
案例一:人格培养
周女士的女儿两岁半。她每天早上必须穿她最喜欢的衣服。幼儿园规定穿园服,她就是不想穿。每次迟到,她都不情愿地穿上园服去幼儿园。周女士对此很疑惑。
专家指导
儿童的审美发展是他们认知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在会说话之前就已经表现出对某些颜色和样式的偏好。父母要认可孩子的审美自由,为他已经开始独立做决定而高兴。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象力极其丰富。她们穿公主裙就觉得自己是公主,穿超人服就觉得自己是超人,所以往往会忽略场合或者天气等客观因素。
给父母的建议:
买衣服的时候,尊重孩子对颜色和款式的意见,不必把自己的审美强加给孩子。有时候孩子大冷天想穿裙子,裤子外面套个裙子也不错;
把家里的旧衣服放好,比如爸爸的衬衫,帽子,妈妈的长裙,围巾等。放在化妆篮里,供孩子随时模仿和打扮。这样既符合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又能逐渐让孩子知道不同的场合需要穿不同的衣服;
当孩子的要求太高太多的时候坚决拒绝。当讲道理不起作用时,可以不理会,但事后要和他进行补救性的讨论。
至于幼儿园设置园服的做法,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刚开始萌发自我意识,往往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辨认出周围几十个孩子的外貌特征。如果没有个性化的服装,会增加孩子集体生活的难度。
案例二:渴望教育
郑女士对孩子无止境的要求感到头疼。每次我领着孩子上街或者去公共场合,孩子总是买这个买那个,这种情况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现在儿子有一堆玩具火车、赛车、摩托艇,但似乎都不能让他满意。他喜欢所有的车模,不同颜色不同型号都要买同一款式的车,而且看到别的小朋友还会一直吵着要玩具,但是买回来后没几天就扔一边了。虽然我现在有能力给他买,但是我怕我把孩子惯坏了。
专家指导
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因为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无可非议,满足孩子意愿的权利在家长手里。也许很多家长认为这是金钱教育,但本质上是一种深刻的欲望教育。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欲望,而幼儿期其实就是奠定孩子对欲望的基本态度,这决定了孩子以后能否正确面对各种诱惑,包括情感方面和物质方面,还有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烟、酒、毒品等等。
其实欲望本身没有错,但是满足欲望是有时间、地点、数量限制的,否则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障碍。当孩子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时,内心的痛苦远比小时候强烈。
给父母的建议:
当孩子只关注自己的欲望时,就会泄露家庭其他成员的欲望。几个欲望放在一起后,他们会和孩子讨论各种欲望的轻重缓急,最终寻求解决方案。
上街前,提前跟孩子解释清楚什么能买什么不能买,让孩子有心理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会尽量按照约定去做,一旦食言就不再追究。
给孩子买东西最好是有合理的理由,比如:庆祝生日,奖励一个好的行为等等。很多家长喜欢随意给孩子买礼物,往往让孩子找不到“理由”。
孩子有时会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出现暴力的言语或行为。家长要尽量保持冷静,让孩子发泄出来,不要被他的气话激怒而打架。谈话需要等到孩子平静下来。
案例三:挫折教育
韩女士今年36岁。她过去在一家外企工作。自从有了孩子,她就在家里做“全职太太”。她儿子6岁。从小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下长大的儿子,今年要上小学了。然而,母亲渐渐发现,儿子无法面对失败。比如他在和别的孩子的比赛中落后了,或者和妈妈输了两盘跳棋,他就会哭,甚至做出过激的举动。妈妈很担心孩子将来上小学或者步入社会会面临很多竞争和失败。那他们该怎么办?
专家指导
大多数孩子如果生理和心理都正常的话,是可以接受一定的失败和挫折的。有些孩子的耐力比同龄人差或者幼稚,不应该认为是问题,因为成长速度总是忽快忽慢,越早差别越大。
给父母的建议:
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度的同情或悲伤,否则孩子会无限夸大自己的行为。
描述他的痛苦而不是用暴力惩罚他的行为,让孩子觉得有人也有同感。
表扬实事求是,客观评判孩子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真正的自信而不是虚假的自信。
不要强迫孩子立刻改变不被认可的行为,比如不哭,不发脾气。
其实以上三个问题是所有现代父母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如果家长能认真对待,相信大家都能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