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育价值

随着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自己的教学质量标准。然而,在这种氛围下,数学教学独特的教育价值越来越难以发挥,偏离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初衷。真正的数学教学是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德智体结合。但实际上,大部分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填鸭式教育学生,只教给学生基础知识,使得学生忽略了数学的内在价值,这无疑凸显了应试教育的弊端。然而,这与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相去甚远。数学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应该通过数学帮助学生建立对生活的一些基本认识,通过数学培养学生应有的品德。通过数学的德育教育,让学生真正对数学感兴趣,逐步理解数学的功能和内涵。根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第一,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合作和思考的能力。

有些老师认为数学课堂的主要目标是知识教学。教师有时采用应试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数学的教育价值无法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大多是通过背诵公式、大量做题来强化理解,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数学教材中“乘法的性质”这门课的教学目的一般仅限于:掌握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学会将乘法的性质应用到简单的数学运算中;掌握乘法的性质,简化运算。从教学目标上看不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以传授知识为首要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机械地吸收知识,无法提高能力。

所以老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团结协作解决问题来理解和运用知识点。教学中,老师根据乘法三定律,给出满足定律的计算题,打乱它们。首先,让学生做计算。计算结束后,通过分组讨论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然后,让学生合作找出计算题中的相同点和相似点。在学生对乘法本质有感性认识的前提下,理性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还可以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结合数学背景,融入数学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数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讲解,从而教育学生了解数学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的美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中国第一部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介绍,指出它在数学史上的独特成就,指出它在隋唐时期被介绍到外国,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供其他国家学习和研究。此外,本文还给出了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学背景的介绍,包括数学发展的阶段、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的讲解、中国的数学文化和杰出的数学成就,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数学背景,体验数学带来的深刻艺术,既能“寓教于乐”,增长人文知识,又能从小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数学教育实现教育价值。

第三,加强反思性教学,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小学生来说,年龄相对较小,语言组织不够精炼和规范,学生很难把数学的精髓掌握到位。只有深入思考和自我调整,坚持不懈地反思自己,不断升华思维,才能理解数学的本质。外国专家把“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核心素养是有道理的。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教学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只能满足应试教育的基本要求。为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反思。对于学生来说,反思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感受不断修正自己,实现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自我提升的能力。比如积累错题,经常翻看错题本,以后就不会在类似问题上犯错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反思中理解,在理解中提高。同时,在做事的过程中,反思也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