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里通常有财务课。还有什么是“商务舱”的?
□文/杨永光徐廷生
政和县城关青龙庄胡同一户不起眼的人家:碧绿的豆茎攀上院墙,火红的石榴盛开,平时蝉鸣的院子格外热闹,阳光明媚。炎炎夏日,这个院子里归来的客人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邻居们都知道大女儿何丽珍已经从美国回来了,但是对于郑和和人来说,足以让山城骄傲的是,郑和的女儿,国际血液学专家,美国某著名生物制药公司首席科学家何丽珍,时隔十年回到了家乡!
1999迈阿密的冬天,全国血液学年会全体会议洋溢着春天般的热情。在众人的关注下,大会主席请来了本次大会八位发言人之一,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何丽珍上台介绍她的研究成果。会场中央、前方、侧面有无数的屏幕,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闽北政要何丽珍自信地走向讲台的场景。由五六十名专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来中国参加会议,也兴高采烈。这次会议是国际同类会议中最高的一次,何丽珍是中国第一个走上这个会议讲台的人。这意味着美国人何丽珍在美国血液病研究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十年了。在时间的长河中,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科学发展却是日新月异的动人景象。有人驻足惊叹,有人废寝忘食。同样,她徘徊不去。她属于后者。她不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而是一个研究者和创造者。
辍学的未成年学生和女孩
让我们暂时忘记骄傲,回到何丽珍的童年。何的大女儿何丽珍还不到五岁。当时大家都太忙了,生产和政治学习占用了很多时间。大人没时间照顾孩子,又怕孩子乱跑。何家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用半扇门高的木板把女儿何丽珍和小表妹何丽敏挡在屋里,让孩子们和同伴一起玩耍,不容易发出噪音,大人也经常能看到。多放心啊!让何丽珍爸爸骄傲的是,他无意间开发了两个孩子的早期智力。那时候,山区的孩子是不可能有玩具的,何家的两个孩子也是。为了不让两个孩子长时间厌烦,父亲让两个孩子先把自己的姓“他”放上,再放其他的字,看谁放的像。那时候,人们的墙上经常贴着海报和报纸。除了贴字,何父还经常让孩子们读墙上的字,看谁的字读得多,读得好。一切都以轻松的方式进行。我们知道,三到五岁是孩子开发智力,尤其是训练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游戏模式是最适合孩子学习的。教育工作者花费了无数心血的研究成果,却在无意中被成功应用。两个孩子长大后,一个成为副县长,一个成为女科学家。这一切,可能真的要归功于这位父亲的智慧。
五岁的时候,何丽珍已经认识了很多字,父亲决定让她上学。老师说:孩子年龄太小了,不是吗?当他说要去找父母要户口本的时候,父亲说忘记带了。你可以测试一下。这孩子能认识许多单词。何丽珍指着墙上的标语流利地念着。那时候户籍审查没那么严格,未成年上学也不用出高价。何丽珍就这样蒙混过关了。其实她真的太年轻了。她不仅老,而且小。她上学的时候爬不上南门小学的高台阶。她每次都被她的小表妹拖着。下雨时,她浑身是泥。这不是关键问题。麻烦的是,何丽珍在家里只学会了阅读和写字,但她不会写字。因为太小,半个学期过去了,她拿不动笔。父亲记得大女儿第一次考试成绩是30。“我的父亲当时很有抱负,我相信我的女儿会成功,”何丽珍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她忘了她是什么时候开始用钢笔写字的。
两年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何丽珍的弟弟妹妹相继出生。家里有五个孩子,经济状况可想而知。十岁时,何丽珍带领弟妹“进军”县城竹木厂,放学后开始打工削竹筷。工作不是闹着玩的,是认真的。中午放学回家,一放下书包就拿起刀,一直要砍到晚上九点。儿童的产量比成人多。后来在何家的墙上钉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回家不做作业”。这是姐姐和弟弟妹妹的“约法三章”。课间在学校做作业,回家还得干活!当厂长的父亲,抓生产抓“家”。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插曲:有人向县当局举报竹木厂成了何本伟的家庭工厂!这太可怕了,要批评处理。当时比较开明的领导派人去调查,给的质量是“勤工俭学”。领导还号召全县干部向竹木厂何厂长学习,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劳动很重要。那个时候,劳动支撑着任何一个家庭的经济,孩子们有饭吃,有书读,他们也养成了健康的体魄。后来,何丽珍来到省城,首都,英美,从来没有对国外的生活感到不适应。
大家都很努力,但还是在贫穷中挣扎。尤其是在母亲被确诊为重度贫血后,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何丽珍不得不做出大姐姐的牺牲——辍学在家照顾母亲。这是何丽珍第一次休学,也是她高二时的第二次。这期间,她经常找借口请假在家工作。那些课对她来说通常是不必要的,还有“辅修科目”,即实施素质教育前除英语、数学、英语之外的“非考试科目”。所以在谈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何丽珍反复强调:“我当学生的时候真的不是一个好学生。”她说,其实很多课程都很重要。它们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素质,拓宽一个人的知识面。比如“公鸡”和“母鸡”(学生对“工业基础知识”和“农业基础知识”的昵称),在当时都是实用科目。休学一个学期,我妈身体稍微好一点。我父亲说工厂马上要招一批学徒。可以是工人,也可以是学习。“文革”毁掉了很多人的梦想,尤其是他开始下乡后,父亲很失望,但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何丽珍自然选择了读书。这一次,她去了县实验小学。老师说:还有一个月,小学升初中。下学期来吧。何丽珍有自己的想法:这个不行。等到下学期,我岂不成了复读生?让我试试。努力了一个月,何丽珍居然考上了!没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强的性格,如果何丽珍选择了一条买得起的就业道路而不是读书,结果可能是社会上多一个下岗女工,少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理!
小厂会计和从天而降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那时候高中是两年制。当何丽珍读完高一,即将上高二的时候,她爸爸对她说:反正你要去农村,不如先工作,等到老了再说。何丽珍也觉得语录课越来越多后,学校也没学到多少东西。还不如学个技术,答应他爸去厂里学会计。五六个月后,何丽珍已经可以独立进行财务核算了。算盘厂的会计即将调走,县里的老会计说:“李真能行。”何丽珍成了珠算厂的会计。对何丽珍来说,会计工作非常简单。一个月只需要五六天就能把账算完。在多余的时间里,他在厂里做政工,反复准备政治学习资料,看层层报纸,写很多文章。厂领导认为何丽珍是个好政工,想让她做专职。何丽珍说,“那时候,我脑子很清楚。”她跟厂领导说,如果让我做政工,不做会计,我就不干了。我可以同时做。当时一个16岁的女生,对专业技能如此重视,不得不说是我们天性使然。
机会往往给有准备的人,也给强者。1977,十七岁的何丽珍迎来了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学生已经退学了,但是老师还在考虑。他的母校赖老师给珠算厂打电话,鼓励何丽珍参加高考。何丽珍没有太大的信心,因为她连高中都没毕业,山区上大学的比率低。老师说,我觉得你能行。我在高二上了一节课,知道他们其实什么都没学到。最多你就是高二的题没做,不能丢几分。老师还告诉她,可以在学校提问。何丽珍没去。她得上班,下班复习。她安静地自学,没有感觉到任何压力。家里住着几个外地知青。他们吃饭的时候,总是在讨论谁能有幸考上大学。没有人谈论何丽珍是否能被录取。她完全是出于别人或者家人的考虑。结果,偏偏只有何丽珍一个人参加了中考。
回顾高考,何丽珍很感慨。城关所有学校的所有教室都被用于考试。学生、知青、社会青年这十年都是同时进考场的。何丽珍以同等学力的高中辍学生身份报考。她的母校政和一中有校史,上面有往届毕业生的名字。何丽珍去母校参观时,工作人员翻遍校史,也找不到她的名字。查了原因才知道:一个辍学者的名字怎么会被写进校史!如果说这个校史是“惊喜”的话,它忽略了迄今为止成绩最高的学生!
有一天一大早,邮递员敲门,手里拿着通知喊道:李真,利民上!他们说,你家厉害,一下子就考上二本了!但何丽珍和家人还是不抱希望,因为上线300人,体检政审录取100人。何丽珍记得父亲说过:肯定不能上学。你已经有工作了,人家还要先解决知青问题。所以,何丽珍自告奋勇的时候并没有在意。《福建日报》刊登的学校和专业引起了她的注意: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厦门大学数学系、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福州大学计算机软件工程。她当然知道医科大学是什么样的,她明明知道自己喜欢数学和无线电,却不懂什么是软件。没有一个小县城的人能理解它。她不得不错过达夫和软件工程。她似乎有点遗憾地说:稀里糊涂地填了另外三个志愿,录取通知书居然从天而降!开心又难过,爸爸!早知道女儿能上学,我就让她去报会计了!
当时税务局长评价说,何丽珍的会计水平是全县第二。何本伟去福州开公司会计会议的时候带着女儿。面对人们的鄙视和不信任,他自爆会计水平政治。何丽珍虽然戴着眼镜,但是相当孩子气,不像成年人。何本伟说这是我们县最差的。一对账,专家说:看来CSI不是在吹牛!何丽珍还对一些会计表格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时间久了,改革效果如何已经被遗忘或者忽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何丽珍即使后来没有成为医学专家,也一定是金融专家,或者软件专家、数学家...因为喜欢先进的科技,何丽珍的成就再次说明了一个道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方志气与中国情结
转眼间,何丽珍以福建医科大学最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走出校门。她本可以留在学校,但家乡——贫困山区需要她回去,何丽珍被分配到政和县医院。“我从心底里非常愿意为缺医少药的家乡做点贡献。而留在小县城的思想,可能会因为信息闭塞而在学术上逐渐落后。回医学院深造,又要当同学,心里无法平静。”她在医学院一直名列前茅!工作两年,65438-0984,何丽珍考入福建医科大学硕士,从事血液病研究。何丽珍说,她从来没有过所谓的座右铭,但此时她的目标很明确:血液病研究是福建医学的强项,她一定要选最好的!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去读研做项目。用何丽珍的话说,她“很努力,也很幸运”。不难理解努力和运气成正比的公式。两年间,她发表了七篇论文。毕业论文由北京医科大学的一位教授鉴定。对何丽珍的评价是:“...理论和实践都是国内首创,推动了白血病的治疗”!何丽珍自然留在了省血液所。她很快被提拔为主治医师,并在1991被送到中国医学院肿瘤研究所进修。她1992回省,晋升副主任医师。此时,何丽珍32岁,是全省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她感受到了春风,她说,“我遇到了科学的春天。”勇往直前,永远走在前列,成了她的追求。从1993到1996,何丽珍去了英国,在伦敦大学、国王医学院、皇家医学院工作。65438-0996从英国赴美,先后就职于美国最好的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美国著名的生物制品和设备跨国公司,美国生物制药公司。现为美国生物制药公司首席科学家,兼任福建医科大学客座教授、福建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南方(上海)生物模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何丽珍出国不是为了“淘金”,她要争取的是她所追求的领域里最崇高最神圣的科学。何丽珍以前所未有的勇气迎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她不能用语言和英国人交流。但是,我们应该感谢英国人的绅士和友善。当何丽珍去商场购物时,女售货员从不给她压力,但她可以通过眼神的转移来判断她想要什么,并帮助她买到好东西。银行工作人员耐心的教她取现,后来在她的要求下,她用笔在纸上写下了程序,现在何丽珍明白了!研究领域没有太多障碍,“因为你用论文说话”,何丽珍认为这是“科学无国界”的另一种解释。
邀请她去英国Marford教授的实验室是为了临床研究,而她做的是基础研究,感觉学不了多少东西。何丽珍打算申请奖学金,拿到博士学位。但是没有实验室愿意接受她。原因很有意思:人们认为她的论文超出了博士水平!她不得不直接申请博士后研究,结果有6个实验室发来了邀请。何丽珍因为英国人的认真,直接跳过了博士阶段。
走在前列的思想总是相伴而生的。最先进的研究和最有利的条件都在美国。何丽珍收到了美国的邀请函,义无反顾地去了美国。
生活和事业压力都很大。何丽珍先生在中国的专业是政治经济学。当他出国时,他失去了他的专业。只有掌握了一门专业技术,他才能站稳脚跟,重新开始。还好他插队的时候学的是针灸,但是美国人普遍接受针灸。王总也给了何丽珍很大的支持,帮助她度过了难关。一个实验通常持续两三个月。何丽珍是她同事中最勤奋的。外国同事不理解,劝她放松。他们友好地说:“你喜欢什么运动,喜欢看什么书?我们会帮助你的。”实验室里一个年轻人喜欢“攀爬”,热爱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克服困难的感觉;一个喜欢骑马的女孩摔断了腿。她康复后问医生的第一句话是:我什么时候能骑马?何丽珍,中国人,含蓄,她的精神体现在:沉浸在克服重重困难的学习中,面对失败坚持不懈。作者让她回忆一个印象最深的实验。何丽珍回答:“回想起来实在是不堪,那些让她印象深刻的实验都是失败的。”也许一个从无数次失败中最终成功的研究者,最能体会科学无与伦比的奇妙意境。
何丽珍的研究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通过小鼠实验研究白血病的发病机制。通过将各种白血病患者的“异常分子”转移到小鼠身上,改变小鼠的基因,观察小鼠的症状,她发现小鼠可以完全重复人类发病的表型。作为一种“治疗模型”,小鼠无疑对白血病治疗和药物研发具有巨大的潜在意义。这个领域的竞争相当激烈。往往是几十个实验室都在做的课题。一个小时前,你还在前列,一个小时后,你可能就落后了。有一次,实验做了一个多月。何丽珍每天都上网关注其他实验室的进展。大家都悄悄接近成功,小心翼翼地把老鼠从两栋楼之间的地下室搬出来,否则会引起动物保护者的抗议!给老鼠注射麻醉剂并抽血...实验即将结束,冲刺的喜悦和紧张同时涌上心头,她的报告马上就要出来了。一位教授说再检查一遍。当时另一个实验室已经先发表了课题!迟报的价值会大打折扣!当然,他们往往是领先的,但令人难忘的往往是落后的。近年来,虽然她在Nature、Cell、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但她的研究成果已多次在美国和欧洲血液学会的血液学国际最高水平上进行交流。近年来,她还获得了十多个国内外各种成就的奖项。但是一个科学家怎么敢忽视研究呢?为了保持领先,你不能停止攀登!
全国血液学年会每年都有新产品推出。几十个会场的讨论同时进行,新的成果往往会作为墙报在会场展示并向媒体介绍,但与会者最向往的是在全体会议上介绍成果。各国专家纷至沓来,最后登上领奖台的只有最杰出的八位。65438-0998推荐何丽珍论文作为血液学最新研究成果向新闻媒体介绍。在1999的年会上,她的论文终于从8000多篇论文中脱颖而出!十年的追求,她是无私的。何丽珍认为科学家不必被贴上女性或男性的标签,她在工作中也从未有过女性的自卑或自负!但就在那一刻,她的中国自我闪现了出来。“黄皮肤黑眼睛是非常明显的特征,自豪感是不由自主产生的。”
在离开祖国十年后,她应上海血液研究所的邀请回到了中国。她问:有什么事吗?请告诉我。她对福建也是这么说的。她说她没有胜任她的工作。现在她的通讯这么发达,可以为祖国的医学研究和教学做点贡献。祖国的环境越来越好,研究条件和进展越来越先进。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她可以回来。她一直持有绿卡,无意加入美国。
飞机再次从上海起飞,载着一个中国人的理想跨越太平洋到达彼岸,她的家乡闽北为她的理想而骄傲。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