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小学数学课本里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呈现01。
原稿
辛亥革命后,中国从西方引进了小学数学的内容和体系。大数的阅读在国内外有明显的不同:在中国是四段阅读,即以万、亿为单位,而在西方是三段阅读,即以千、百万(万亿)为单位。
中国的崛起必然走向世界,所以我们必须遵循一些国际惯例,在一些具体措施上与国际接轨。也就是说,有时我们不得不实行“双轨制”,即一方面保持我们固有的传统,同时又了解和适应国际惯例。在当前形势下,对于中国普通公民来说,既要知道中国传统和国际规则在阅读大数方面存在差异,同时也要说明两种阅读方式都是正确的。至于哪种发音更合适,要看具体情况。无论如何,一定要避免把外文阅读纠正为错误。
单线回波
-人教版、江苏教育版、北京师范大学版、浙江教育版、西师大版教材中的“大数的理解”主要有:理解十进制数字序列表(包括数的级、位数和计数单位)、读写数、大小比较、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和约数。好在教材并没有完全避开国际通用的三位分割法。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都是大量举例,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在教材中。浙教版教材将三部曲融入到新的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三部曲,理解大量的三部曲也可以按照四部分类法阅读。而三个版本的教材都不涉及具体阅读方法的教学,阅读方法的教学只出现在英语课堂上。
无论是哪个国家,接受公制都不一定遵循日常生活中的公制要求,甚至强行迁移到大数的读取。公制和“万”这个单位不冲突。但不得不说,由于教材编排的顺序和自身对“公制”的不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米、公里、克、公斤、吨、毫升、升的进率时,往往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进率是65,438+0,000(与国际三和弦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对后期进率的记忆不深。
-四位数分级和三位数分段最大的区别在于,四位数分级的发音是:上亿、上万,而三位数分段是百万、千。所以只要你明白一个大数有几百万,几千个,读书写字都不难。
比如4532000就是400万、50万、300万和2千,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前进速度是10,所以有532000和400万。当然,学生在学会如何把数字改写成几万、几亿,并移动小数点后的位置后,也可以进行知识的转移。453.2万有多少个百万,就是除以一百万,把小数点左移六位,就是四个百万。多少千除以一千,就是53.2万。
张先生提到的一些建议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比如教材里只有“买”的情况,很少有“卖”的情况;我们经常听到的“环比”、“同比”这些词是如何自然而然地进入小学课本的;几何如何与时代接轨等。
这是一个大数据、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世界。这对我们的小学教什么数学以及作为教师如何教数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想与时俱进,只有继承和发展并存。
晚上几方会谈
张奠宙:目前中国的大数阅读还是以万为主导。国家统计数据的发布,报刊的报道,都是以百亿为单位的。只是因为计量单位的国际化,才产生了一些矛盾。
任:逐步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克、公斤、吨、米、公里、毫升、升的前进速度已经“千”了。以后会不会读《一万》还不好说。
龚自坤:西方把大数的三个地方分成三个地方有依据吗?
张奠宙:因为我们的真实空间是一个三维空间,大数的构成可以通过几何直观显示出来。一个小正方形(小立方体)看成1,十个形成一条线(长方体),一百个变成10× 10的面(长方体),一千个构成10×10的大立方体。然后一个大方块代表千个k,形成一个截面。然后,十个“千”形成一条线,一百个“千”形成一个面,一千个“千”形成一个更大的立方体,代表几百万米,形成第二段。再这样下去,可以代表任何一个大数。k,m,g...就是这么布局的。
宫子侃:只要把数字和它的位数念出来,别人就能听懂,不会误解。不要太拘泥于读“零”的问题。再比如,山东人习惯读315,杭州人习惯读315,但我们要表达的数字并无不同,理解也没有障碍,所以两者都可以。可见,大数的发音与文化背景有关。为了拓宽学生的民族视野,教师有必要从数学文化的角度进行介绍,而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一万”在英语课上应该读作“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