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如何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角。它要求教师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出发,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即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将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课程教学的任务。这种“一体化”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施,将为小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性发挥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向特色化、个性化教学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第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
与传统教育相比,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以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觉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繁琐,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利用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者不如知者,知者不如知者。”只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十册“琥珀”一课,“松节油球”和“化石”的形成以及地壳的运动,都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在线查询,借助信息技术解决难以逾越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把几千年的漫长变化缩短到几分几秒。将有趣复杂的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具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
我们利用信息资源和现代手段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引入时代的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会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时代性,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投入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抽象变为具体,将难以理解或对理解文本有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和生动的感官刺激,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参与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局限”,将语文信息知识以随机、灵活、全方位、整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界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非常重要。多媒体技术可以用手看、听、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纯听老师讲课获得的信息量强得多。信息和知识密切相关,多媒体计算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也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五)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中包括:(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吸收、储存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传达信息和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最后一套控制信息的能力转化为独立高效的学习和交流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可见,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技能,与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创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基础。
(6)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导: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一过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等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享受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在这个开放的学习空间里,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世界。
(7)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为学生搭建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舞台。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充分展现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互动、活力互动、生机互动等多种友好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方位交流的立体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二,信息技术的实时应用
诚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语文课本中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看得见的图像和听得见的声音,可以增强直观性,有效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愉悦和求知的状态。但如果滥用,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也有以下讲究:
(一)把握应用尺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课堂作文的主体应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信息技术的使用只应该起到辅导的作用,多媒体不应该主导课堂。
(二)把握使用时机
子曰:“不怒则不怒。”也就是说,要善于把握教育的时机,多媒体的呈现也要善于把握最佳时机。我们应该使多媒体的呈现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辅助作用。那么,如何把握多媒体演示的最佳时机呢?
一般来说,多媒体的使用应选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或优化训练效果的最佳时机。使用多媒体有三个主要机会:
1.把握了解需求的时机,教师不要轻易把困难和矛盾交给多媒体,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开展思维活动,产生“愤怒的情绪”。当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片“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多媒体可以再次呈现,让学生豁然开朗,课堂教学进入“一片光明”的良好环境。
2.抓住情感需求的时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抓住时机运用多媒体,创造最适合产生情感声音的环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
3.根据教材内容,抓住汉语培训时机,达到最佳培训效果。此外,还要注意各种媒体的合理搭配,根据各自的优势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媒体的整体功能。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加工和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我的指导下,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料,在网上搜索资料,个性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不仅轻松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还学到了很多其他一些有趣的生物现象。
我们将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这种教学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张扬学生的个体特点。
第三,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
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目前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我认为,结合“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中信息传递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学生对实现作文教学目标产生兴趣和信心。如何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写出一篇好作文?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能学会把多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适时、适度地使用多媒体,用其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来唤起学生的新鲜感,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