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体涛有哪些作品?

棋导、何、米吾格思(格思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的名字,相当于汉地大学博士)* * *翻译《义理论》、《无法辨义论》、《入华论》等藏传佛教经典;他的诗作《禅悦》发表在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法音》杂志上。象棋论坛;新论棋局残局,论启蒙,谈谈,等等。

自唐代以来,四川禅林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妈祖易道,圭峰宗密,德善玄鉴,元武克勤,包山海明,苏东坡,都是法门龙。所以佛教里有一句话叫“说禅者必知蜀,说蜀者也必知禅”。?

从历史发展到近代,随着西方文明的大规模输入,中国古代文化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寺院和僧侣受到了反复的冲击和限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为适应时代要求,以知识分子为主的居士佛教兴盛起来,稳定了佛教的文化地位,形成了近代中国佛教的一大特色。四川居士禅宗在现代居士佛教中尤为引人注目。本文所描述的贾体陶居士是当代四川禅林中的杰出人物。?

贾体涛先生,法名宣飞,清宣彤元年(1909),出生于山西洪洞县赵城一个富农家庭。当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在家乡上小学。十三岁(1922)考入太原一中。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刚结束,风起云涌,学校里充满了民主风潮,上课不规律,但文体活动非常活跃,学生们特别热衷于棋艺。贾体涛聪明好学,放学后喜欢下棋。?

民国十四年(1925),山西省青少年象棋比赛在太原举行。刚满十六岁的高一新生贾体涛,是数百名小队员中最年轻的。他以全胜的战绩夺得冠军,使他在华北声名鹊起。?

民国十六年(1927),贾体涛考入太原山西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开学后不久,他得了重病,病得很重。生病期间,他琢磨了很多人生问题,毫无意义,思想很消沉。有一天,他偶然看到一本介绍佛教中观的书,书中说世间万物皆因业而生,亦因业而死。他的心灵豁然开朗,心理得到了解脱。很快,病也恢复得很快,于是我对佛教有了信仰。?

民国二十年(1931)九月,贾体涛毕业,留校教逻辑学,后任山西教育厅秘书。因为教的关系,他开始研读唯法识的著作,逐渐对佛教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学佛吃素,专精学者。?

民国二十四年(1935),能海法师(1879-1967)来太原弘法讲学,讲授菩提道纪第一论和藏传佛教中观论。26岁的贾体涛每次开会都会来,风雨无阻。虽然他是基于只知法的观点,但他对法师说的话相当怀疑;然而,我钦佩大师的严格和严格的高枫卓杰,并转换到它。此后迷上了法律学唯识学,涉猎了禅宗和藏传密宗。王老师在学术研究上有自己的见解,但不认同别人,而推崇欧阳靖无大师(1871-1943后)。?

贾体陶自幼体弱多病,学佛时间不长。他觉得自己的名字很复杂,对身心无益。当时,专门研究禅宗的教授陈建议他读《楞严经》。当他背完《七处收心》这一段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陈接到陈的通知,命人阅读明朝万历年间(1595)瞿如济所作的《指月录》。这本书是一部儒家论禅的著作,既是对历代传禅契机的记录,也启迪了人们的智慧。当贾体涛读到书末的《京宗珊高姚宇》时,每一句的善意都深深打动了他,犹如一记警钟,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甘露,积累了疑惑,也让他的人生得到了迅速的颂扬。从那时起,我知道有些事情是向上的。?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山西大学南迁xi安。二十八岁的贾体涛,意气风发,离开母校回到家乡,倾家荡产解难,散财招兵,与同事、学生组成二三百人的抗日游击队,转战临汾、霍县。但由于他们孤军奋战,没有政治军事斗争经验,无法自持,不得不接受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司令部的改组,贾体涛被任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司令部书记兼第六保安区中校法官。?

民国27年(1938)65438+2月,贾体涛无法适应抗战前线紧张的战斗生活,只好西迁大后方成都,先后在蜀华中学(现成都第十四中学)、成都县中学(现成都第七中学)、华阳县中学(现成都人民南路中学)、石狮中学(现成都第四中学)任教。当时能海大师住在成都南郊慈恩寺附近,贾体涛跟随大师学习大野草的生平,在寺内诵读志学、天台、华严经。不过最后还是以禅为主。?

抗日战争时期,藏传佛教、密宗的中宗学说传入内地,风靡一时,只知不能正。大陆很多知识渊博的学者也不自信,从而受益于他们的理论。年轻人贾体涛并不相信成都所谓的“中学状元”断了他的知识。他本着不怕虎的精神与他们反复辩论,从而赢得了“唯知识论者”的称号。?

民国二十九年(1940)165438+10月,“中国棋王”谢侠逊来成都举行慈善赛,为抗战筹款。三十一岁的贾体陶,身患疟疾,与谢战了三天,* * *十七局,贾又赢了两局,打败了棋王。?

四十出头,成都有个叫赵胜桥的老头,人称真仙。他的事迹不是丹经记载的,而是丹经证明的。贾体陶拜其为师,渐入堂,曰:“丹道之极,是其性,是族之始。”?

贾体陶学佛,但不持门户之见。他广泛学习并参与其中,但他脱颖而出,没有落后。他曾说:“中观不一定高于唯识,禅宗也不一定不如密宗。”佛教是一种具有积极精神的宗教,其慈悲的崇高教义只有在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时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中学的思想与禅宗密切相关...中破其实就是禅宗的大饮。“未能实现与中派创始人龙树菩萨共创佛教僧团的宏愿,是佛教的一大遗憾!他完全赞同太虚大师(1889-1947)改革僧伽制度,实现人间净土的主张。他曾说:“开悟是点燃生命的火炬,慈悲是生命之光,舍己是涅槃。几百年来,由于佛教本身错误的指导思想,佛教的走向和态度是消极的,教义是枯燥的,活动是平淡的。总之对社会的贡献太少了。有些和尚热衷于赶经,翻死人。素质低劣,僧法散漫,禅意不盛,学佛修行之风衰微。而高调唱出‘庄严国土,幸福亲情’和‘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其实是释迦牟尼作为正人君子的原初精神的丧失。”“一个人要为众生做贡献,自然会爱他的人民,爱他的组织,爱他的国家。大乘佛教是人间佛教,离不开人间。”?

民国三十年(1941)出版了《贾体涛棋谱》,深受棋迷喜爱,后被新加坡棋院列为“古今国际象棋十大名著”之一。?

在中国佛教史上(尤其是禅宗),棋圣可谓人才辈出。众所周知的成语“棋逢对手”出自晚唐时期一个叫石的和尚怀念他的朋友陆龟蒙的一首诗——“你悲伤,但棋逢对手?”(见《唐诗年谱》卷77。后来,在赵宋高僧石普济所写的《五光会元卷十九泰州护国,此寺静园禅师》一文中,也有“难藏敌,难见功至诗复唱”的句子。唐宋时期,棋风兴盛,有一段时间受到影响,从朝廷到朱门,再到僧道。棋意为“活法”,禅意为“活句”。虽然他们有不同的道路,但他们有相同的兴趣。棋局之争在于“智”,往返之问也在于“智”。一盘棋好像是佛家辩论会。无论是好的搏击,还是好的论辩,都是一场意志与智慧的比拼。成败的关键在于“灵巧”和“善解人意”。所以无论是棋还是禅,只有依靠明眼人的理解,依靠智慧和意志的力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确,面对象棋,多少人不知所措;多少人入佛不自知!所以,悟性原理不仅限于佛学,同样适用于象棋。?

贾体涛先生在四川学术界颇有名气,学识渊博,口才优雅。四十年代受聘于光华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成华大学(今成都大学)、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后迁至成都)任副教授、教授,讲授逻辑学和道家哲学。同时,他被任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少将司令。王先生常说:“佛教要发展,首先要革除元明以来禅宗积弊,戒与教并重,才能借机适应时代要求。”?

民国三十二年(1943),贾提桃与(1887-1966,大佛南之师)、(1871-1年,辛亥。辛亥革命老战士、原川军军长、国民政府军事参议将军、民革中央常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小(生卒于四川省大竹县)、傅振武建“魏社”。其宗旨是:“整理禅宗的原理和方法,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第二:“比较(禅宗)与其他(佛教)教派的异同,以明禅宗的特点为准。”三说:“结合中西学术思想,提高禅宗的学术地位和实用价值。”其内部分工是:袁焕仙分管法务部,傅振武分管财务部,贾体涛分管学术部。精舍成立好几年了,沉迷法律的人也不少。最后,由于资金不足,内部意见不一致。?

民国37年(1948),39岁的贾提桃入选国会。1949 65438+2月27日,成都解放。5438年6月+次年10月,18军开始进藏,动员王先生参加。山西大学校长赵宗福也写信邀请赵先生返校教授哲学。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也为了进一步学习藏传佛教的中学理论,王老师毅然随部队跋涉到雪山草地,于195110年底到达拉萨,从事宗教工作和佛学研究,学习藏语文。9月1965,西藏自治区成立。贾体涛担任宗教事务委员会委员、藏传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直到1979才回到成都。在雪域的近30年间,他得以接触西藏各派学者,研究藏传佛教和佛教,技艺大有长进。他和米吾格思(格思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僧人的名字,相当于汉地大学博士)* * *翻译了《义理论》、《辨义论》、《入华论》等藏传佛教经典。王先生曾说:“藏传佛教在《韩传》中关于中观、开悟、无上瑜伽部的资料要丰富得多。”为了保存文化遗产,翻译应该是积极的,不应该被拖延。至于藏族和汉族的缺点,各有千秋。" ?

1966下半年,“文革”开始,宗教信仰的政治自由遭到粗暴践踏,各级佛教协会被迫停止活动,寺院被关闭,像仪被破坏,佛教徒被当作“专政对象”,大量冤假错案层出不穷。贾体涛先生也深受其害,被打成“双反革命”,被残酷批判折磨,家被抄,工资停发,温饱几乎无以为继。但王先生以一个宗教家庭的博大胸怀,忍辱负重,淡泊自持,从容不迫,令人钦佩!

1979年,王先生回到成都,那年他七十岁。次年(12)2月,王先生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

1981 10年6月,四川省佛教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贾老当选为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6月,王先生的《禅悦》一诗在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法音》杂志上发表。诗云:

“打鼻子没什么事,吴莱已经自费了。

恒沙知多少,不如形容风。

无缘无故发现新的龟毛,于是翻到了刀山。

羞于岁月烟水,孤明远未曾离人。

牛也是驴,有几个人找到了龙珠。

花稍露,打算回国,还是半途而废。

泥牛携珠于海底,草料用心爱惜。

虽然骨刺是不可或缺的,回国早在以前。"

王老师待人接物,直截了当,待人和善,从学习的人身上获益良多。他曾说:“世间存密法,不知禅为无上密法。”“人间佛教,唯有禅极为方便。要弘扬佛教,首先要弘扬禅宗。人间佛教要换算成古今中外的变化,不局限于规范;将儒释道与西方科学文化融于一炉,便是无上佛法。”“大机器,不能只坚持等喝停了。,其格局由来已久。世间的法就是佛法,一切都不能为其所用。该不该深入世界,能不能拒绝?要融汇东西,与时俱进,才能直指当今人的内心。可惜!如果你安静地坐着,法律也应该是深思熟虑的。”“各家的大纲不是用来看条款的,也不是机器论证的。当你掌管宗族时,要以自己为对象,以怀疑为利剑。禅的重点在自己,在怀疑,在你停止思考的地方。如果你放弃了这个,所有的法律都不成立,你就很难睁开眼睛。奈刚呢!”

先生虽涉百家学,烟尘访他,但他是人,故不变,归禅。不是用语言就能知道的事情,也是生活中经历过的,实践过的。

1983年6月,贾老当选四川省第五届政协常委。同月,他的《佛教与气功》一书由四川省佛教协会出版。1993年9月,该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一共印了两万册,还是供不应求。许多人把这本书视为珍宝。

1985-1986位于法源寺的中国佛学院邀请贾老主讲《论觉悟》,15讲。这次学术讲座非常成功,在佛学院的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学生普遍反映贾老菊学识渊博,见解独到,新颖朴实,引人入胜。每次讲课,能容纳100多人的教室都座无虚席。一些科技工作者、气功专家和北大的一些学生经常来这里听讲座,有的甚至每场演出都来。演讲结束后,京华轰动一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邀请贾老留在北京担任佛学院副院长,贾老礼貌地表示感谢。

贾老说:“禅宗在中国佛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中国佛教的特色是禅。没有禅,中国就没有佛教。”“我认为释迦牟尼佛本人就是一位伟大的禅师。他六年的苦行,四十多天在菩提树下的打坐,都是在打坐。最后,他的“道”也是从开悟中得来的。释迦牟尼佛出家为道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禅史。”“禅宗有一大特点,就是主张让人大胆怀疑。正所谓“大疑则悟,小疑则悟,无疑则无明。“这就是禅宗不同于佛教其他教派甚至其他宗教的地方。宗教信仰应该允许怀疑,由怀疑产生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这种精神是禅宗独有的。我先是对佛教存疑,只学了一知半解的中学,就对禅宗产生了兴趣和信仰。”“现在有些人把禅说得一文不值,甚至说很多不公平的话。这是一个误解,没有人深入研究过教义,对禅宗进行过全面深入的探讨。禅是佛教的核心。禅宗在佛教和思想史上的伟大作用,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否定的。”

1987 65438+10月,法音杂志刊登了贾老的新作《昙花颂》:

“1986的秋天,我被邀请到中国佛学院讲学,昙花的价值会被放出来。传音大师(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玉川注)将一株植物搬到卧室窗前欣赏。傅句:

老师送的是鲜嫩的枝条,花和感情历历在目。

?每次觉得累了就看看缺点,今晚开之前再检查一遍。

?徜徉窗下,花开花落,清香缓缓飞飘。

?笑得像黄梅传法日,晚上一个人就明白了。

?半夜明洞占上风,玄关金锁为门户。

?谁知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宝贵的时刻是留给人的,* * *必然是秋天的一件大事。

坐在幽潭上忆起,花开花落,对花念佛。"

贾老擅长绝句,诗性颇高。他的作品很有禅意。如上所引,咏昙花的题目比较窄,一般人最多能写出两三首绝句;而贾老却能一口气创作四首,朗朗上口,韵味悠长,足见其才华超群。

?1987年3月,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贾老当选为常务理事。4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在广济寺成立,贾老被聘为高级研究员。同时还被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聘为理事。6月,四川省佛教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成都文淑召开,贾老当选为副会长。同年春,他写了一本书《象棋论坛》。

王先生说这话时,曾举过花的例子:“这是一个绝妙的禅宗故事,它解除了语言文字的牢笼。它的表达方式从僵化教条的灌输转变为艺术性。佛祖拿花当鞭影,叶佳一笑就跑了,真是一幅启迪人心的美妙画面,超出了宗教规矩的范围。禅宗把宗教氛围变成了艺术之光。如果能注意到禅宗师友聚会时的各种热闹言行,推拔棍棒饮酒的机智,吟诗作赋等文艺色彩,就会洋溢出花团锦簇、笑语盈盈的气氛。比如,当一个人看透了法身,就能直接领悟释迦牟尼佛的本质,三藏的博大精深,无尽的议论,无限奇妙的意义,都归结为一朵花,一个微笑。一个连眼睛都直不了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手眼,这样的智慧?从道德、智慧、艺术上来说,这个公案极具代表性。禅宗就是沿着这条路线建立并发扬光大的。佛采的花,经禅宗代代相传,至今依然鲜亮。学者能否了解此案详情,试一花,或笑一笑?”

“除了佛教,所有宗教都是有神论。除了禅宗,所有的宗教,包括佛教中的各大宗派,都认为教主的言行是不可改变的。唯有禅宗从怀疑开始,不仅不为神立,也不为佛立。所谓‘棍子下无耐心,机会上无老师’。没有这种怀疑精神,就学不会禅。开悟是从怀疑中悟道,老师教弟子点燃他们的怀疑;弟子接受了老师的传承,也就是突破了既定的怀疑壁垒。疑惑生起时,无佛无师,无所不管,无禅无我,一切都不同了。在这一点上,不要害怕失败。空虚只是语言和文字的世界。只有在这种空气中,你才能看到真谛,看到你的本色。”

“禅的启示是什么?是涅槃、菩提、绝对的本体,即体验‘绝对’。我们能超越绝对生活吗?如果你生活在它之外,就会形成相对,而不是绝对;如果你生活在其中,只有我是绝对的,现在也是,无论如何。现在,我读了周朝的大纲。如果我在绝对中,我会把绝对与绝对融为一体,用自己来看待自己。转个身就行了,何必呢!人类活动的起点是当下的观念。这种想法是否超越了绝对?这种想法是绝对的。绝对,非时空可限,故能成佛。”

1988年6月,贾老当选为第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从1987年下半年到1989年,贾老在成都文淑书院讲学六祖坛经50余次,从现代科学文化的角度对佛教教义和禅宗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好的知识聚集在蜀中,受益匪浅。从1988到1989,80岁的贾老邀请四川学界知名人士成立了“四川禅宗研究会”。两年多的时间里,贾老为了弘扬禅宗废寝忘食,心力交瘁,导致积劳成疾。

?1990年6-7月,贾老受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闽南佛学院院长苗湛大师(1909-1995)邀请,到厦门南普陀寺讲学。观众被法律的善意深深打动,纷纷称赞贾老讲解技巧娴熟,内容丰富多彩,逻辑严密,有条不紊,深入浅出,令人信服。

贾老对禅宗、禅宗与佛教、禅宗与密宗、禅宗与儒家、禅宗与道家,乃至禅宗与当代科学文化等各种问题和矛盾都有精辟的论述。他的观点独到而独特,在当今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93年9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贾老名著《论启蒙》《谈坛经》。

贾老说这话时,曾引《三法印》云:“大乘、小乘、密宗、中层、识见,皆是佛法。佛陀说,教来自菩提树的开悟。说了四十九年了,也是启蒙。所以学佛的人彻底了解了佛法的源头,悟到了。然而,这种认识并不是单独思考的概念活动。这个概念的本质和功能与三法印是自发对立的。台词无常,但概念有不变的要求,否则思维无法进行。一切规律都没有自我,概念固定事物,可以成为概念的本质,作为建立各种规律和关系的基础。涅槃寂静超越了语言,而概念活动要求一切都要用语言表达清楚。认识的概念是思维的手段,只是思维的外壳,不是事物的现实,也是人类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然而,在绝对超越的地方,在一般经验所达不到的地方,概念思维活动不得不停止。涅槃是绝对的,观念必然是相对的。用相对的概念来表达绝对的涅槃是不可能的。所以龙舒的《论中国》用的是破的方法,把各种概念一个一个的分解。在禅宗里,它成了一种很棒的饮料。禅宗的“不写”就是基于此。然而,文字并不为后来的狂热分子所知。‘不站’的不走。概念活动的下一个念头也是涅槃,你懂什么?”

“‘不写,不外传’。禅宗被提倡后,很多人认为学禅就不用学教了。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不教,怎么过门派!不教与不教的指标不能尽善尽美,即单靠教不能完全解决宇宙生命的根本问题,需要在教之外传递。禅宗脱离了普通的框架,转向上层,让人很难聚在一起。奇怪的是,人的生命其实是破碎的,是得救的。禅的方法是一种生动的、启发性的教育,指明了本质、最紧、最妙的地方来教。非语言思维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印心成为最美妙的个人教学。”

贾老深感语言文字思维被陶所阻。就像常云说的,“众生从来都是不踏实的,要放弃自己的名言和习惯是极其困难的。如果你教我破除一切众生的小我,设一法说‘人无我’,一切众生都会持此‘人无我’为实相。你教‘法无我’,众生就持此‘法无我’为真理。教就是要打破这个持,要建立‘也有空’,众生也是持。教了就重新站起来,众生争抢。在语言的形式上,看似深邃神秘;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在语言思维和概念活动的圈子里原地踏步,在实际的身心生活中有没有犯过一点小错误。如果他的内心深处没有被彻底推翻,语言和文字的隔阂永远不会显露。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老祖宗把说教变成了善意了。”

?贾老也是著名的象棋理论家。曾任中国象棋协会会员、四川省象棋协会副主席。除上述之外,他的著作还有《象棋残局新论》等。

1995 65438+10月8日,禅师在成都圆寂,享年86岁。纵观贾老的一生,从1980到1994这十四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可惜每天都是假期,在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却意外离世,令人痛心!挥泪写作,悲怀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