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小学高质量科学课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和方法:能观察、比较和描述物体发生或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对象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做出假设性的解释;我们可以用其他物体来观察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在于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过程: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上课开始老师拿出二胡)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二胡)前几天吴老师学拉二胡。想听听老师怎么弹吗?(思考)2。老师拉完《二泉映月》的片段后,问:老师怎么拉的?你能给老师一点掌声吗?第二,做假设,做初步验证。1.刚才大家听了老师拉的二胡,鼓掌。二胡演奏和鼓掌都发出了声音。你能猜出这个声音是怎么来的吗?(学生猜)2。刚才同学们做了很多大胆的猜测,那么声音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利用课件揭开话题)3。学生用牛皮筋进行分组实验。(1),(老师拿出牛皮筋)看,老师这里有个牛皮筋。既然我们想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就必须想办法让它发出声音。你认为让它发出声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分组讨论。(2)学生报告实验的方法。(3)刚才大家讨论了很多方法,有一个老师觉得很好,就是一个学生双手拉筋,另一个学生用手拨。当然,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课件显示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