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住

说到吃,似乎作为信阳人,我也没有什么特色菜可以炫耀。既没有江南的东坡肉,也没有高邮的双黄蛋好吃。沈从文《边城》里的葫芦酒不是我们能比的。固始鹅有些名气,可惜我家离那里还有几个小时的路程,没有运气品尝到它的正宗味道。南湾炖鱼。至于外省的沙县小吃,兰州的拉面,黄焖鸡之类的连锁小吃,我这几年从南到北吃了不少,但也就那么几个口味。回想起来,还是很怀念在家乡吃着简单菜肴的生活,精神摇曳在生活孕育的烟火里。

四处旅游,有时候和很多人聊天,被问我是哪里人,我就说我是信阳人。他们常说,你们信阳人吃饭,每餐两杯酒炒几个小菜,悠闲地享受生活。吃完饭还不忘泡一壶茶,坐在凉椅上吹着晚风,弹着《月色凤尾》,看着天上的月亮。

我赶紧摆手说不是,我们信阳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均收入更容易拖国家后腿,物质生活水平低。劳动人民一辈子勤俭持家,坚持俭朴的作风,没有你说的那么幸福。至于坐在竹椅上吹晚风,会为国家节约用电(夏天农村经常停电,老百姓也不想拖国家后腿)。开空调也挺耗电的,后山摘的茶。在家不喝酒太浪费了。抬头望月不是发呆,而是赏月。毕竟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玉兔砸药的传说在这里流传了很久。月亮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酒问苍穹的诗意哲学,深藏在一个劳动人民的思想和骨子里。

信阳是一个慢节奏的城市。每天早上,人们起床不上班的时候,就会用一盘花生米或者一个咸鸭蛋或者昨晚剩下的剩菜,煮一锅白米粥。上班的人要么在小吃店点一碗白米粥,有时候来点豆腐脑或者胡辣汤,拿着两根油条、菜饼或者糖饼路过。吃完后,他们擦嘴和老板算账。那些年,支付宝和微信还没那么普及,有些客人出门匆忙忘了带钱。老板一挥手,又回到摊位上忙起来了。

中午和晚上,人们总是炒几个小菜,煨一小锅汤。客人家里有酒也是必不可少的。热情好客的信阳人民一定会照顾你,你喝醉了就没事了。农村的房子又大又松又明亮,喝醉了总有地方让你休息。

前几天回家的时候,天上下着小雨,我坐在车里,烟雨蒙蒙。道路两旁是绿色的玉米地。司机师傅和大多数出租车司机一样健谈,用家乡话向我抱怨接连下了十多天的雨,很多东西都丢了。

四五月南岭南,六月江淮尚。早些年地理老师教的,大概是雨季的这个时候。可能是他家种的苗被洪水冲走了?我心想。

第二天早上刚起床刷牙,小妈妈就送了一盆泥鳅到我家让我奶奶炒。她说昨晚的大雨导致很多泥鳅从地里跑出来,跑到笼子里。今天早上天蒙蒙亮收笼子的时候,收获不小。

好久没吃泥鳅了,在外面吃也不容易。我不是外面没有,只是不好找。一方面很辛苦,一方面我也不富裕。

在盆上撒些盐,让泥鳅把肚子里的脏东西吐出来,奶奶用竹签把泥鳅的内脏清理干净。

中午做饭的时候,奶奶从屋后的园子里找了一把小葱,几根短黄瓜,几根丝瓜。这些配菜都是她自己种的,没有用农药。奶奶说有时候菜上会有虫子,她和爷爷就在小花园的豇豆藤或者丝瓜藤下面搬椅子,自己去抓虫子。一些虫子太笨了,不敢伸出头去,被抓住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像天才一样警觉,他们也知道缩回到盘子里。还是逃脱不了被抓的命运。那个小区的鸡总是喜欢在菜园外面等。奶奶抓到的虫子都进了他们的肚子。一阵微风从竹林里吹回来,拂在黄瓜、丝瓜、西红柿上,有一股淡淡的果香。小鸡吃饱了,咯咯地笑着,旋律优美地唱着,仿佛在为一只鸡的一生叹息。

将油锅烧至半熟,放入姜丝炒熟,倒入几滴陈醋,待有香味时,将洗净的泥鳅放入锅中,翻炒后晾干。我们家比较喜欢吃干泥鳅,不用加水,放一点水就行了,避免炸。当泥鳅炒到闻起来金黄的时候,我们可以加入适量的小葱,增加香味,去除土腥味。

我把黄瓜洗干净,切成片,洗几个挑好的芥菜(当地的一种香菜)和黄瓜片拌在一起,拍几瓣蒜和干辣椒壳(农村家里经常挂这些调料),加点香油,老干妈,或者加糖吃甜凉菜,但是我比较喜欢咸辣,所以不加糖,只加辣。就着米饭吃,可以吃两小碗白米饭配酒喝,可以多喝一杯粮食酒。

饭后喝一碗丝瓜汤。淡淡的丝瓜汤不油腻,还可以用来漱口,清洁口腔内的污浊空气。如果你来了,这里一定会有一壶沏好的茶,大多是手工炒的,散发出阵阵竹棒香。夏天,喝一杯热茶,凉意就不会这么快来了。当热汗散去,凉意就会渐渐袭来。如果有微风,它会像冯旭的皇宫一样大。飘然如独立的世界,羽化成仙。

在信阳,没有什么菜是要特别用心去做的,每一道菜都包含着灵魂和精神。当客人来到家里,即使菜篮子是空的,好客的主人也可以很容易地为你变出几样小菜。虽然不算精致,但朴实中有乡土气息。从门口的香椿树上摘几棵嫩香椿,洗干净,用一些土鸡蛋做香椿鸡蛋饼;或者从家里的腊肉干里挑最好的一块,从屋后的竹林里挖几根竹笋回来炖;就算主人这两天忙着种地,家里也真的没有菜招待。没关系。邻居那么多,她随便向谁借点菜,或者在隔壁花园里挑个小筐,都没多大关系。

信阳人也喜欢吃辣椒,但不像重庆火锅的麻辣那样泼辣温润,刺激神经。信阳菜不那么辣,更纯正,但能被更多人接受。信阳人喜欢甜食。他们年轻的时候经常喝甜酒汤,但它的甜味没有江南的绿豆糕、酥果那么甜,闲暇时的微微甜味更容易让人垂涎三尺。信阳没有著名的连锁餐厅,但是各种小吃,石冻、固始鹅块、热干面、大肠汤、板栗、南湾鱼、毛尖茶,可以让你在一趟山水之旅后,在街角的小店或者车站市场的人流聚集地吃一顿小吃。

城市里很多人喜欢吃小龙虾。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地里有很多小龙虾。那时候很容易抓到一个锅,剥去虾壳,去掉筋和皮,后面只吃一点虾尾。钳子和头都不吃——真是奢侈。一锅新鲜的小龙虾变成一盘白虾尾肉,用鸡蛋打散搅拌均匀,再撒上一些淀粉,放锅里炸。

那时候的小吃很少,既可以当菜吃,也可以当饭后小吃。这两年去了一些美食节,看到他们有些小龙虾是用调料煮的,放在盘子里,汤溅得到处都是。尾巴背上的一些黑色痕迹并没有褪去,甚至背上的一根蓝色肠子也没有去掉。一些食客对此很感兴趣。或许这也是一种新的吃法吧!

昨天晚上,吃完饭,我和小时候的玩伴在路边跑步。天快黑的时候,我看着一户人家的房子冒出烟来,袅袅升起,很快就消散到天空中,融化在蓝天白云之间。那些用了一辈子柴火生火的老人,在新灶具更新如此剧烈的年代,固执地保持着他们为数不多的习惯。

突然想起小学学的那首小诗。去了两三里,就去了四五个烟村。亭台六七,八九十花开。过了一会儿,厨房里飘出了炒黄瓜的香味。这黄瓜是我们自己家种的,我敢打赌,因为这矮黄瓜的味道和我家的一样。在农村,一家有一些好的蔬菜瓜果种子,就是整个小村子都有。每个人都互相分享,但什么也不拿。

这座背靠大山的小镇,世世代代接受着大山的无数馈赠。房后园子里的李子、杏子、栗子、桃子就不用说了,春天的时候,山里的幼苗(野果)探出红红的清体,摘下来的时候,就放在不远处的山泉水里,放进嘴里。酸甜的味道给疲惫的山区人民带来了许多安慰。或者等到秋天的野生杨桃成熟了再去葫芦石摘杨桃吃;有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野鸡在森林里奔跑。现在它保护动物不被捕捉,这在前几年是人们口中难得的美味。夏天容易燥热,在地里摘几个莲藕莲子,或者从菜地里摘个矮冬瓜回来煲汤,都是相当有效的。

那些在大别山麓生活了一辈子的信阳人,有的已经七八十岁了,有的已经陨落在黄土里了。他们很多人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坚持下来,走到现在的。

最后,他们吃不惯牛排和炸鸡,也吃不惯可乐和雪碧。家里的土鸡更合他们的口味。他们不吃牛肉。在他们那个时代,他们养牛——他们的生存依赖于此。他们更喜欢把一壶滚烫的热水倒进一把旧茶壶里,看着茶在茶壶里飘动,他们更喜欢陈酒在喉咙里带来的辛辣和呛人的味道。他们吃着从小就吃的菜,喝着从小长大的年轻人。

他们习惯了一辈子看这个世界的日出日落,习惯了一辈子在土壤里播种希望,寻找收获。也许他们的子孙会走出山脚,走向城市,但这是他们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