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做到“无笔墨,不读书”?

所谓“无笔墨不读书”,就是读书时要边读边记,把重点圈出来,画出各种符号,有时感受一下,写在一篇短文里。但是孩子还小,很多东西不懂,连读书都是口吃。怎样才能让他们明白“无笔墨,不读书”?

有爱心的妈妈认为,既然“无笔墨,不读书”是一种习惯,就要从小做起。她说得很好。她说,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先躺下,再躺下,再睡着,醒来后又走了几个小时。每天就是没有读书写字的习惯。只有用笔墨读书,才能看得见,看得见,说得着,听得着,心才不会睡着。也就是说,专注于书本之后,“困意”就会远离你。只有通过阅读和写作,你才能记住事情。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就有读书写字的习惯,就能让孩子的知识、记忆、能力、素质都动起来。她说她教的孩子都有这种经历,“读一次不如读一次,写一次不如写一次”。后来她去查阅资料,明白了这段经历的正确性。有人曾经学习,只听,只记15%;只看,只能记住25%;边听边看,能记住65%;加上阅读和写作,记忆可以通过上一层楼梯,保留时间也可以增加。

听完之后,我们觉得有经验可以学习,这位充满爱心的妈妈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因为孩子小,知识少,我只好让他们边看边读,边抄。”她曾对孩子们说过这句话,很多伟大的作家也有临摹的习惯。有的甚至抄袭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最后成为作家。她解释说,这样抄的多了,就会抄的仔细,抄的有规律,抄的有方法;以后轮到你写的时候,你可以学着写,你的写作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这个村的留守儿童也听过这位慈爱的母亲讲的毛泽东“无笔墨,不读书”的故事,深受感动。他们说:“毛爷爷这么忙着领导革命,这么努力学习,在他看的书上做了这么多标记,写了这么多经验。真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爱心妈妈用“无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和事实感动了孩子们的决心,也谈到了具体的方法。比如读语文,小学低年级以抄写生词和词义为主,高年级也加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读数学主要是给低年级学生抄写定理、规律、公式,应用到解题中。高三学生以例题、习题为主,通过解题理解定理、规律、公式,加深印象。然后把这些方法和要求转移到课外阅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会由少到多,要求逐步学会写课外读书笔记,比如小说阅读时记下人物和精彩句子的名字和身份,阅读后记下故事的梗概;再比如做一些文学常识上的“串笔记”,就是把作者的名字和作品一起记;再比如小报和网上的知识专栏,也是笔记的“下载”范围,还有科学家、专家学者的学习格言和对数学的独到见解等。,所有的都进了那个小本子。

这位充满爱心的母亲还特别强调了低年级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指导,他们在课堂上不知道该学什么或复习什么,匆忙做完作业和考试后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他们甚至不知道课后做什么,所以要强调“没有笔墨不要读书”。刚开始,他们会不知所措,但在亲人和充满爱心的父母的帮助下,他们会逐渐进入“无笔墨不读书”的氛围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