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宙斯雕像、罗德斯岛巨像、空中花园、阿耳忒弥斯神庙、毛索拉斯墓、亚历山德拉灯塔、吴哥窟、长城和秦俑。

尼罗河沿岸的大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亲自建造的坟墓。据说埃及有近100座金字塔,大部分建于埃及第三至第六王朝。一些有4000多年历史的金字塔主要分布在首都和尼罗河西岸。吉萨金字塔属于左边的卡布拉国王和右边的库夫国王,附近有一个狮身人面像。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石灰石,还有一部分是华钢岩。三座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金字塔是由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500年第四王朝的三位皇帝胡夫、卡夫拉和门考拉建造的。胡夫金字塔146.6m高230.35m长在最下面。哈夫拉金字塔高143.5m,高215.25m;长在最下面。门考拉金字塔高66.4米,底部长108.04米。在三座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这是一块几乎是实心的巨石,由200多万块巨石组成。成群结队的人把这些大石头拖到地面的斜坡上,然后用脚手架的方式把它们堆在金字塔周围。在金字塔旁边,有一些小型金字塔和皇室和贵族的长方形桌面坟墓。起初,金字塔外层磨光的灰色石灰石块几乎消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下面那块浅黄的大石灰石,露出了它的内部结构。金字塔中央有一座坟墓,可以通过隧道进入。墓顶上,几块重达几十吨的大石头层层叠叠。完工的金字塔被用作坟墓。古埃及人相信死后不朽。起初,金字塔里的坟墓里装满了黄金和各种贵重物品。建造时间:约公元前2700-2500年。施工地点:埃及开罗附近的吉萨。相传,在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普通百姓,都被埋葬在一个用泥砖砌成的长方形坟墓里,古埃及人称之为“马斯塔巴”。后来,一个聪明的年轻人,伊姆霍特普,在为埃及法老左赛设计陵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从地上拣来的方石代替泥砖,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了一座六层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在古埃及,金字塔被称为等级金字塔,因为它们是梯形和分层的。这是一座高大的金字塔建筑,底座为方形,两边各有一个三角形,形似汉字“金”,所以中国人把它写成“金字塔”。伊姆霍特普设计的塔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第一座石头陵墓。埃及有80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吉萨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全部是人工建造的。古埃及人是如何雕刻石头和建造坟墓的?陵墓内部通道和房间的布局就像一个迷宫。古埃及人是如何建造的?至今仍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研究。

奥林匹亚的宙斯雕像

宙斯是希腊众神之神,奥林匹亚主神。为祭祀而建的宙斯雕像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雕像,宙斯雕像所在的宙斯神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拜占庭的菲洛写到七大奇迹时说:“我们为其他六大奇迹感到骄傲,但我们害怕宙斯的雕像。”宙斯神庙是古希腊的宗教中心。神庙位于希腊雅典卫城东南的里索斯河畔一片广阔平地的中心,由古希腊众神之神宙斯掌管。现在这个地方全是黄澄澄的山丘,但在古希腊,这里被绿色的山谷和凉爽的小溪环绕,景色优雅。不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森林,绿意盎然,林间小路两旁花木扶疏,美不胜收,是当时的宗教中心。在古希腊时代,这个地区位于雅典城墙之外。在哈德良时代,为了扩大雅典的规模,扩建城墙,神庙被纳入城中。神庙的建造始于公元前470年,并最终在前456年完工。这是一座多立克式建筑,由伊莉斯建筑师利本设计,宙斯神像由雕塑家菲狄亚斯雕刻。宙斯神庙本身是一座Dolique风格的建筑,表面覆盖着石膏石灰石,神庙的屋顶由大理石制成,由34根科林斯式柱子支撑,柱子高度为17米,神庙前的Paros为41.1米乘107.75米。神庙西面人字形屋檐上的许多雕像完全是雅典风格。至于神庙的主角宙斯,则采用了所谓的“chryselephantine”技术,将象牙和金衣雕刻而成的肌肉加在木质支架上。王座也是镀金,镶嵌乌木、宝石和玻璃,耗时八年完成。在旅行家帕萨尼亚斯(Shanias Ba)的一本书里,对宙斯的雕像有详细的描述,书中记载:‘宙斯的主体是木头做的,身体裸露的部分用象牙覆盖,衣服用黄金覆盖。他头上戴着橄榄枝编织的王冠,右手拿着象牙和黄金制成的胜利雕像,左手拿着各种耀眼金属制成的权杖,权杖顶端休息着一只秃鹰。至于他的宝座,雕像的头部和背部刻有“三雅”和“三季”(春夏冬)的雕像。腿和脚上装饰着跳舞的胜利女神、人头狮身人面像和其他希腊神。底宽6.55米,高1米。除去王座,这座只有约13米高的神的雕像相当于一座四层楼高的现代建筑,以至于坐在王座上的宙斯几乎把头抵在了神殿的顶部。雕像后面挂着一幅被耶路撒冷圣殿掠夺的神圣幕布。菲迪亚斯更精确地规划了周围的变化,包括从寺庙大门到雕像的光线。为了让雕像的脸更加美丽明亮,雕像前建了一个巨大而浅的黑色大理石橄榄油池,用橄榄油反射光线。在站立期间,工人们来擦拭象牙,这被称为“菲迪亚斯抛光机”。一位参观者说,“我可以告诉你雕像的大小,但我无法描述它给人的印象。”偶像被人们崇拜了900多年,但最终,基督终结了一切。公元393年,罗马皇帝吕斯一世毅然颁布了停止比赛的赦免令,古代奥运会也在这一年终止。然后在公元426年,异教神庙破坏令下达,于是宙斯雕像被摧毁,菲迪亚斯的工作室也被改为教堂,古希腊被摧毁。神庙向内倾斜的石柱在522年和551年的地震中倒塌,石头被拆除并改造成抵御蛮族侵略的堡垒。幸运的是,在此之前,雕像已被运到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由太监路易西在宫中保管了60年。不幸的是,它也在城市骚乱中被毁。

罗迪的巨人

希腊罗德岛巨像是七大奇迹中最神秘的一个。这座巨像建在罗德斯港的入口处。它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铜像,高约33米。由于它在短短56年内毁于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考古学家甚至未能确定它的确切位置和外观。建造时间:公元前282年完工。建设地点:希腊罗德斯岛爱琴海。罗德斯岛巨像位于希腊罗德斯岛港口,通往地中海。公元前的罗德岛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位于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处。罗得港建于公元前408年。历史上罗德岛曾被多个势力范围统治,包括毛索拉利斯(其墓也是七大奇迹之一)和亚历山大大帝。但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全岛陷入了漫长的战争。马其顿侵略者德米特里率领4万军队(超过全岛人口)包围港口。罗德岛巨像经过一场艰苦的战争,罗德岛人打败了入侵者。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他们决定用敌人遗弃的青铜武器建造一座雕像。这座雕像建造了十二年,高约33米,和纽约自由女神像的高度差不多。这座雕像是中空的,用复杂的石头和铁柱加固。但是这座伟大的雕像在建成仅仅50多年后就被一场强烈的地震摧毁了。传说这座雕像站在港湾里,两腿分开,只通过两腿中间登船,十分壮观有趣。这个巨像实际上是希腊太阳神和他们的守护神赫利俄斯。它是由建筑师查尔斯设计的。经过12年的建设,罗德岛巨像于公元前282年完工。整个巨像高33米,由大理石制成,外裹青铜,后来被用作灯塔。然而,公元前226年的大地震击倒了这个巨大的巨像,它脆弱的膝盖成了巨像的致命伤,巨像从此倒在了曼德拉基港附近的岸边。公元654年,罗德岛被阿拉伯人入侵,入侵者甚至将遗骸运到了叙利亚,这使得对这一奇观的调查更加困难。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像罗德岛的巨像一样,考古学家至今也没有找到空中花园的遗迹。建造时间:约公元前6世纪,地点:巴比伦,幼发拉底河以东,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约50英里。当然,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不是悬在空中的。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人们错误地将原来的希腊语“kremastos”和拉丁语“pensilis”(既有“悬挂”的意思,也有“突出”的意思)翻译成了”。一般认为,空中花园是尼布甲尼撒王(公元前604-562年)为了安慰想家的公主安美依迪丝而建造的,是仿照她在山里的家乡建造的。据说奴隶们需要转动机械装置,从下面的幼发拉底河中抽取大量的水来灌溉空中花园里的花草。空中花园空中花园的构成最神奇的是供水系统。由于巴比伦雨水不多,而且空中花园的遗址远离幼发拉底河,历史研究者认为空中花园应该有很多输水设施。奴隶不停地推动与齿轮相连的手柄,将地下水输送到顶楼的储水箱,然后通过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问题是在维护上,因为普通建筑无法承受河水多年的侵蚀而不坍塌。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石头不多,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使用的砖块不同寻常。它们被加上芦苇、沥青和碎石。一些文件甚至指出,石头上加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本来不应该是“空中花园”,却因为翻译错误变成了“空中花园”。

阿尔忒弥斯神庙

阿尔忒弥斯(Artemis)是希腊文αρειδ(拉丁文Artemis),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和狩猎女神,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罗马神话称她为戴安娜,埃及人称她为伊希斯,阿拉伯人称她为拉特。在古希腊,女神阿耳忒弥斯深受崇拜,于是建造了七大奇迹之一的阿耳忒弥斯神庙。建造时间:约公元前550年。建设地点:自由之魂,古希腊城市,伊兹密尔(士麦那)以南约50公里。寺庙建筑以大理石为基础,覆盖着木质屋顶。整个建筑的设计者是Chersiphron父子。它最大的特点是里面有两排至少106的柱子,每排大约12到18米高。殿基约60× 120米。阿耳忒弥斯神庙的遗迹在公元前356年毁于一场大火,公元262年原址失火后建造的神庙。阿耳忒弥斯神庙已经重建了七次。第一座阿耳忒弥斯神庙是由建筑师萨摩斯、切尔希洪和他的儿子梅特金尼斯于公元前550年设计的,由爱奥尼亚大理石柱支撑。这是当时第一座完全由大理石建造的建筑。整个建筑用当时著名艺术家的铜、银、金、象牙浮雕装饰,如海底亚斯、波利克莱特斯、克雷西拉斯·弗拉德蒙等,阿耳忒弥斯的雕像放在中心的U形祭坛上,供人们朝拜。后来,公元前356年,神庙毁于大火和入侵。改造后,大理石柱长度增加到21.7米,周围增加了十三级台阶。最后,因为热爱自由灵魂的人皈依了基督教,圣殿在公元401年被圣约翰·克里斯托姆摧毁。

莫索拉斯基国王墓庙

据说毛索拉斯在哈利卡纳苏斯的墓庙高约45米,基座上部为阶梯状金字塔,卡利亚王国的索拉斯国王雕像可能矗立在顶端。这座陵墓在三世纪的一次地震中被毁。建造时间:约公元前353年建造地点:这座巨大的白色大理石陵墓位于今天的土耳其西南部,是为莫·索拉斯和他的妻子建造的。整个建筑由两位希腊设计师设计,装饰着奇怪的雕刻图案。傅仪的功绩是众所周知的,它在15世纪初被一场大地震摧毁。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还有一些残存的雕塑。毛索拉斯墓庙位于哈利卡纳苏斯。底层建筑呈长方形,面积40米乘30米,高45米。墩墙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顶部马车雕像高3米。建筑四周是墩墙,旁边装饰着石像,顶端的雕像是四匹马拉着一辆古代的双轮战车。除了它的建筑,这座陵墓寺庙还以它的雕塑而闻名。毛索拉丝墓庙的雕塑是由四位著名的雕塑家布里亚西斯、利奥夏莱斯、斯科帕斯和蒂莫西制作的,他们每人负责墓庙的一面。15世纪初,哈利卡纳苏斯被占领。为了建造一座巨大的城堡,新统治者在1494年使用了一些来自毛索拉斯墓庙的石头作为建筑材料。今天,许多雕塑仍然幸存下来,保存在英国伦敦的博物馆里。19世纪以来,在莫索拉利斯墓庙进行了考古发掘,提供了大量有关毛的资料。

亚历山大的灯塔

根据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国王)的命令,公元前300年亚历山大的法罗群岛灯塔建在一个人工岛上。它至少有65,438+0.22米高,由闪亮的白色石灰石或大理石制成。建造时间:约公元前300年建筑地点:埃及亚历山大港附近的法洛斯岛上。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不久,托勒密·索特,他的一个部下,统治了埃及,并把它的首都定在亚历山大。鉴于亚历山大港附近危险的海上航道,托勒密·索特命令建筑师索斯特拉斯和亚历山大图书馆/鼠标合作建造亚历山大灯塔,于公元前290年完工。亚历山大灯塔建成时,其高度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他的设计师是希腊建筑师苏富比的查图斯。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笔记中记载:“灯塔建在三级台阶上。在它的顶部,一面镜子在白天反射阳光,在晚上用火指引船只。”1500年来,亚历山大灯塔一直在黑暗中指引着水手们驶向港湾。它也是六大奇迹中最新消失的一个。14世纪的地震彻底摧毁了它。亚历山大灯塔法洛斯灯塔与其他六大奇迹绝对不同,因为它没有任何宗教色彩,它纯粹是为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而建造的。法洛斯灯塔的灯光在夜晚照耀着整个亚历山大港,保护着海上的船只。此外,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亚历山大灯塔传说: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埃及尼罗河入海口以西建立了一座新城——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埃及托勒密王朝开始崛起。亚历山德拉成为托勒密王朝的首都,繁荣昌盛。此外,亚历山德拉位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交界处,它还可以通往尼罗河和地中海的港口。你可以想象亚历山德拉是如何繁荣的,世界贸易是如何发展的。而且亚历山大港的法罗斯岛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法罗斯灯塔,照耀着港口。还有一些寺庙和埃及王宫等大量建筑遗迹。虽然亚历山德拉那么繁华,但今天,亚历山德拉已经面目全非。科学家认为,这些建筑中的大部分都是由于公元四世纪的一次大地震而倒塌的。科学家在亚历山大港进行了多次发掘工作,其中包括1996的一次发掘,法国专家声称在亚历山大港海底发现了一处大型古代遗迹,还发现了古代道路和铺路石的痕迹。调查人员发现了一个古代沉入海底的双耳长颈瓶。这是一个古希腊的有两个把手的罐子,用来运输酒和其他贸易货物。调查组还发现了法老雕像的头部。工作人员先用金属器具固定好法老的头部,然后用气球将雕像送到水中。这项调查是在法洛斯灯塔的可能位置进行的。只要把雕像的头部和旁边的工作人员对比一下,就可以想象出雕像的巨大了。有了这些发现,很多调查都出土了上千件遗物,大部分重达几吨到几十吨。从这些遗物中,我们可以逐渐想象出神秘的法洛斯灯塔的样子。由于亚历山德拉的繁荣和古代定向航海技术的落后,可想而知,照耀着整个港口的法洛斯灯塔在保卫古代水手生命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后人能否对法洛斯灯塔有更清晰的认识,取决于政府和专家是否会关注亚历山大城的发掘。如果亚历山大城的发掘能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建筑特色可以重现...

中国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许多年前,中国的长城被称为中世纪的七大奇迹之一。它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万里长城是秦朝统一中国后修建的。后来的朝代纷纷修建,汉明时期的修建规模更大。现存的长城是明朝修建的,从渤海的山海关一直延伸到甘肃的嘉峪关。长城的平均高度是7.8米,底部的平均宽度是6.5米,顶部是5.8米。每隔100米就有一个长方形的石台供观察。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修建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备对方,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自秦始皇以来,长城一直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工事。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来自北方外族的威胁一直是悬在中原帝国头上的利剑。统治者曾试图用亲戚来稳固北方边疆,但更多时候,还是选择修筑或加固长城。两座平行的城墙相隔数米竖立,中间用土填实压实。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立一座烽火台,在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建造更为复杂的城关或城楼。既然绵延万里的长城是一个宏伟的防御体系,那么我们在爬长城的时候总会期待一些英雄般的满足感。但登上长城的那一刻,我有一种失落:难道我们的伟大长城就只是这样一段墙吗?单看一段长城,我觉得太单薄了。只靠这一段城墙怎么抵御外敌入侵?事实上,长城没有抵挡住最具威胁的敌人的进攻。明朝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秦始皇的土地万里长城进行了修缮,建立了完善的防御体系。长城全线分为“九边十一镇”,镇下设“路”和“关”。每个敌台和烽火台都是相互隶属的,一旦有任何敌情,都可以随时通报。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元1499年,瓦拉首领率领部队突破长城防线。不仅如此,他们还活捉了亲自参与远征的明英宗。长城并没有阻止北方的蒙古人和满族人进入中原,建立他们的封建王朝。再雄伟的长城也只是一堵墙,不足以让一个王朝安全地躲在背后。有意思的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唐朝,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从未修建过长城的朝代之一。凭借自身的繁荣和强大辐射到周边小国,交流取代了战争,长城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万里长城的修建,一方面当然是中国人智慧和力量的展示,是各个朝代军事防御的历史,另一方面似乎也是失败的证明。谈及明末居庸关之战,顾叹曰:“地不险,城不高,兵不多,食不饱,国法不善,人必去。”一旦王朝接近衰落,长城真的什么都抗不住。

吴哥窟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西北部。原名Vrah Vishnulok,意为“毗湿奴之殿”。中国古书叫“桑香佛殿”。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庙,以其宏伟的建筑和细致的浮雕而闻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

12世纪的吴哥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二世希望在平地上建造一座宏伟的石窟寺,作为吴哥的首都和国家寺庙。所以费了举国之力,大概花了35年才建成吴哥窟。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巅峰,融合了高棉寺庙建筑的两种基本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回廊组成,环绕着须弥山平台,一层比一层高,象征着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祭坛顶端矗立着五座宝塔,排列成五点梅花图案,象征着须弥山的五座山峰。一条护城河环绕着神庙,象征着须弥山周围的咸海。

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坑坐西向东。这三个坑以之字形排列。发现的第一个兵马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倾斜的门道,左右各有两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秦始皇兵马俑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兵马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约5米深的坑底,每隔3米设置一道东西向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的空洞中。一号坑最大,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多个任涛马涛,排列成整齐有序的环形广场。在坑的东端,有三排带着弩和远程武器的武士俑,看起来是前锋部队,后面是由6000名铁甲俑组成的主力,带着长矛和戟等长武器,在11洞中排列成38列,有徐的35辆战车。南北两翼的守卫。一号坑出土了500多件武士俑、6辆战车和24匹战马,以及青铜剑、吴钩、矛、箭、弩、青铜戟等青铜兵器和铁器。洞的东端有210个兵马俑,面部表情、服装样式、发型各异,栩栩如生。他们排成三排,每排70人,其中除了三个领队穿着针甲外,其余全部身着短褐,双腿被绑缚,不戴头盔,手持弓箭,手持弩。后来是由6000名铁甲俑组成的主力,各手持3米左右的矛、匕首、戟等长兵器,以38列11东西向坑道与35辆战车隔开。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看起来像是守卫,防止侧尾受到攻击。这支队伍整齐划一,装备精良,威武雄壮,是历代秦始皇浩浩荡荡军队的艺术再现,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二号坑位于一号坑东北侧,三号坑东侧,呈正方形,东西长96米,南北宽84米,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排列更复杂,兵种更齐全。是三坑中最壮观的军阵。二号坑有1.7万平方米的展厅,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现代遗址展厅。秦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袁解释说:“首先,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其次,因为从地面上清除整个军队阵列至少需要五到七年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不仅可以参观二坑的当地风貌,还可以亲眼看到二坑的挖掘工作。”二号兵马俑坑是一个平方英尺,面积6000平方米。它是由骑兵、步兵、弓弩手和战车组成的大型军事阵列。大致可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弓弩手战士方阵、徐战马战士方阵、车步和骑兵战士方阵、骑兵战士方阵。* * *有1300多个陶俑和马匹,80多辆战车和大量金属武器。据初步计算,二号坑共有陶俑1300余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四个斜门,北面有两个斜门。雕像坑位于西边,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周边长廊有60个竖弩俑,阵列中心由八道路以东160个蹲弩俑组成。弓弩手在阵中采用拉伸阵的排列,站立和跪姿时轮流射击,以避免缓慢紧张的危险。第二个单元,位于坑的右侧,由64辆战车组成(战车由木头制成,只留下遗物)。每列8次,* * * 8列。车前有4匹马大小的兵马俑。每辆车的后面,都有三个士兵和身影,中间是御手拉马尔,另外两个分别站在车的左右,手持长柄武器。第三单元,位于中间,由19战车,264步兵俑,8骑士俑组成,分为三列。每匹马前站着一个骑士小雕像,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拉着弓。除了三个骑手,每次骑完还有8~36个步兵俑。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由108个骑士俑和180个陶鞍马俑排成11排,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1和3列为6辆战车。每匹马前,立着一个胡服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持弓。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形,面积约520平方米。与一号坑、二号坑为一体,似乎是三军指挥部,出土68尊陶俑、4匹马1辆。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520平方米,呈凹形。门前有一辆战车,里面有68个武士的身影。从三号坑的布局来看,似乎是总指挥部,指挥左、右、中军,但并未修建。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土。从两坑的布局和阵型来看,二坑阵型复杂,兵种齐全,是对抗的中坚力量。这种分组方式在孙子兵法中称为“大阵以小阵,大营以小营,连降带钩,弯来弯去”。《孙膑兵法》说:“骑战之人,可分三部,一部在右,一部在左,一部易骑多车,一部骑多险,一部广。”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百胜。二号坑就是这个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