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

美术教师要合理高效地利用美术课,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创作乐园。我是这么认为的:1,将教材和生活融为一体。艺术来源于生活,因为一切所谓的“艺术”在人们眼里都是艺术,而人是生活的产物,一切评判人的标准当然都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海,艺术是水!水融于海,也来自于海。所以,完全脱离生活的所谓艺术,是不可能符合人的鉴定标准的。相反,人类的艺术必须来自人类的生活。学生学习离不开课本,生活离不开生活。翻阅小学的美术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学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低年级课本里,有画自己,长呀长,我和昆虫,一棵大树的故事,会变成线条,小扇子等。,它们与自然和生活密切相关。自然童话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编排。在教学中,只有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绘画设计,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创作成为活水,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美、对美感兴趣,我经常在美术课上带领他们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去观察、发现。比如下雨,我会让学生去一楼走廊的花坛里找那只蜗牛。春天来了,我会带领同学们在校园里观察迎春花,在操场上闻春天的气息。秋天来了,参观校园里免费的菊花展,让学生们欣赏菊花的品种;夏天有茂密的树叶,冬天有五颜六色的雪花。2.整合教材与其他学科。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就艺术而言,当学生感受到意境时,可以用音乐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入迷的音乐不仅把学生的思想无声地吸引到画中,而且用画中的精神和节奏感染学生,激起更强烈的情感,产生情感的嗡嗡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把艺术和戏剧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辅以与美术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文学意境,既加深了学生对画面内涵的理解,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善于激发兴趣,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想象和创造。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奇、兴奋、探索的心理特点,抓住兴趣点,并配合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取知识和表达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积极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我在二年级“换手套”课上,在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手,掌握了手的不同动态后,我让同学们做各种手部动作,并引导他们根据手部动作谈一谈能产生什么联想。这样,学生们充满了兴趣,拓宽了思路,个个都跃跃欲试地想发言。有的说:“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我的手像座山。”有的说:“我的手动起来像兔子。”有的说:“我的手像大公鸡。”等一下。这时,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在手套上“出谋划策”。有的说加纽扣就是眼睛,有的说一只手套再套一只手套就能当小丑的帽子。这样,乐趣和激情不仅拓宽了孩子的思维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培养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还有效地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改变形式,让学生快乐创作。利用各种形式的课业,让每个学生做点什么,动动脑筋,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等等。,感知学习内容,形成愉快的表象,从表象的联想发展到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让学生在动中促思,在玩中学,在乐中成才,让学习内容在有趣的体验中牢牢记住。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就在指尖。”赞科夫甚至把作战能力列为只能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据此,我在教学时,不仅运用绘画的手段,还运用欣赏的手段,画做、撕贴、剪纸、拓片、造纸、砌砖等等。这些手段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强,表达方式多样,制作简单有趣,深受学生喜爱,产生了较好的审美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地用脑用手。5、展示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古人云:“水不激人,人不激人。”只有恰当地激励人们,他们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经历了成功的喜悦和胜利的喜悦,就会激发出无尽的成功的意志和力量。因此,通过各种渠道,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作品,是对学生最有效的激励。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学习的内在动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享受收获的喜悦,得到胜利的鼓舞,进而推动智慧之花向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