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小学高年级(4 ~ 5年级或6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比刚入学时的孩子更加稳定,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如下:

1.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渐对老师产生了选择性和怀疑的态度。经过几年集体生活的锻炼,我已经更加习惯有组织有意识的班级生活,开始把自己当成群体中的一员,重视班级群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随着自主性和自律性的增强,对学习和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把学习认作是一种义务,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感。

2.认知发展。在注意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广度、分布性和转移性较低年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意向记忆逐渐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渐学会区分概念的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内容,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思维活动仍有大量的具体形象。在想象力方面,学生的想象力在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实际,而创造性元素在增加。

3.感情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情感内容进一步扩大和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逐渐加强。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主要基于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同时基于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的道德判断也开始出现。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显著。

4.个性的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儿童在幼儿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支配,变化很大。所以他们无法形成真正稳定的人格。进入小学后,特别是通过低年级的学习适应性训练,逐渐掌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集体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加深,逐渐摆脱了对外界控制的依赖。105逐渐形成了一种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规范和控制自己行为的依据,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和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在品质更深入的评价。此外,这一时期学生的道德动机主要是遵守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的规则,满足他人的希望,以赢得社会的认可;他的道德理解是必须尊重别人的观点或想法,思想倾向是正确的行为符合社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