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医学学分?

医学学分又称医学教育学分,关系到每一个医务人员:晋升和注册是一种绩效,每年审核一次。医生定期考核,护理人员五年注册都是必须的,所以很重要。

学分分类:一类和二类学分各省不同。

继续医学教育的定义: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后的在职继续教育。其目的是使在职卫生工作者不断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因此,从教育的功能来看,它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是专业教育的延续、补充和完善。

医学教育已经形成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包括:

(一)公共基础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文化道德教育;

②通用基础课,包括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为学医奠定基础;

③基础医学课程,是关于人体正常和异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治疗和预防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习临床医学打下基础;

④医学临床课程。其教学安排是以学科为单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一般到医学,从基础到临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种是医学预科,设置公共基础课和通用基础课,学生基本不接触医学。在一些国家,这一阶段的教学是作为医学预科课程在综合性大学进行的;中国、日本、苏联和东欧国家在进入医学院后的1 ~ 2年间进行研究。

二是临床早期开设医学基础课程,医学生开始学习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但不接触患者。课程按照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生物致病因素→形态和功能的病理变化→药理理论知识的顺序安排。

三是临床阶段,开设医学临床课程,开展教学实践。课程结束后会安排一年左右的生产实习,以实习生(护士)的身份进行临床工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沿袭了很多年,至今仍被中国和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医学院校所采用。

属于学科课程教学。各学科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这门科学的浩如烟海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合理的组织和安排,使之适合医学生的接受水平。

扩展数据:

国内外少数医学院校开始试行综合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打破原有学科的框架,打破基础与临床的界限,将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或融合或重新综合。这有两种形式:

①横向综合型。在基础医学课程范围内,根据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横向综合,如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综合;异常结构和功能的综合;在临床课程范围内,以症状为中心横向整合各学科内容。

②垂直综合型。既打破学科界限,又打破基础与临床界限,按照器官系统,或疾病,或症状,或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典型问题进行纵向综合。这种教学形式还在试验中,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医学教育改革方兴未艾。

总的趋势是:

①医学教育面临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以及新健康观的形成,现代医学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疗卫生保健人员需要具备与新医学模式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

②加强医学生智力培养,提高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为此,我们主张适当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和讲座;减少课时,增加自学时间和课外活动;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实施启发式教学。

③强化终身教育理念,将基础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相结合。在提高本科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加强住院医师专业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使毕业后教育成为所有医学生毕业后必须接受的正规医学教育体系。

此外,广泛的继续教育将使医务工作者不断发展智力,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