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小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老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有人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当成学生的自由学习,让学生为所欲为。他们认为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价值,不管是否符合我们的学习目标,语文教学的课文都是很有逻辑的。学生在学习时盲目满足自己的兴趣是不合适的。我们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具体的学习对象,有针对性地发扬自己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意义重大。我们的老师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放任自流的时候,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及时了解情况,及时给予辅导,并随身携带客观公正的评价。切记不可操之过急。自学,学生就像风筝,线要在老师手里,才能飞得高,飞得稳。
关键词: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老师不是教,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习。”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获取知识。从积极意义上说,课堂“教”只是为了课外“自学”,“教”是为了避免“教”(叶圣陶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首先,创设情景,让学生萌发自主学习的愿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往往对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有着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有感兴趣的人才能集中注意力,持续下去。因此,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快乐、良好、会学习。
农村的孩子社交活动少,生活视野相对封闭,性格相对内向害羞。教师要用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打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通过贴近农村生活来反映农村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世界打开学生的知识之门。使学生有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亲密的师生关系能给孩子一种春雨般的熏陶,鼓励学生把学习当主人,自觉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倡导自悟自适的自主学习。
第二,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为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南宋朱说:“读书的方法是循序渐进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鲜明的教学理论:教由学决定,教学过程始于学生的自学,而教师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学就有教,没有学就没有教。所以语文课前安排预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他们充其量只是读了一篇课文,对读第二篇课文不感兴趣。或者老师要求学生读一遍课文。不要求就不知道读书的目标,更不知道读书的方法。学习被动,阅读无力,无味。文章中没有预习的痕迹。形象点说吧:人走过而不留下脚印,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践证明,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而有效的学习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良性行为,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自主学习强调自由和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倡围绕重点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那么,如何教学生预习呢?在我的教学中,我规定了预习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第一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不理解的单词下面画线,查字典。
第二步,寻找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如作者生平、文字作品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
第三步,把课文再读一遍,这样你就能独立地把课文读好了。
第四步,读课文三遍。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步,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重要或优美的单词和句子,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或理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不仅要用嘴、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大声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开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老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但是,我们的预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后,检查学生执行的环节不到位。在我看来,检查学生预习不仅仅是检查学生有没有做,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学习的成果,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欣赏和肯定。课堂交流给学生一个展示劳动成果的空间,这是对学生成就感的满足,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三,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培养学习习惯。采取课内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要求是“言而有信”。通常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就是好学生,只要回答问题就是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作火花,记录并给予热情鼓励,期待它燃烧成熊熊烈火。课后经常辅导学生,教他们学习方法。比如,每次作业都要求学生互相检查。在草稿作文中,学生首先要互相批改和评价,找出自己的疏漏,养成认真写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不动笔墨”圈、点、画、挑,每个人都摘抄笔记,每周传阅。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问题。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的持续培训。语文课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指导、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逐步实现自动化。
第四,重视学生的提问,培养独立探索的精神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惑,才有学习的主动权。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首先要教会他们怀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和激发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思考、质疑和提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抛弃疑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自己可以提问,鼓励学生树立自己愿意提问、提出难题的信心。教师也要放下架子,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一起质疑、探究,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大胆质疑、提问。其次,要巧妙地利用矛盾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才能调动积极性,打开思路,积极探索,不断提问。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叶老所说的“自励不鞭笞”的境界。
第五,积极评价增强孩子自信的策略。
小学生有很强的表达欲,他们喜欢被别人表扬。老师的表扬能积极促进他们的学习。用灵活的表扬来肯定学生,他们会继续为此努力。激励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在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和发展,既要关注水平,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老师的评语是“很有见地”、“你很肯动脑筋”、“分析很准”、“真的很用心读”。这些令人鼓舞的评价创造了一种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但是老师慈母般的关爱,却能激发学生充满信心的学习。通常,在我的教学中,我总是关注课堂上最活跃的学生和进步的学生,并经常给予积极的鼓励。尤其是有点调皮的同学,他们的逆反心理很强,但是需要发自内心的母爱般的呵护。因此,每当这些学生表现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会靠在他们身边,轻轻拍拍他们的肩膀或投以肯定的目光鼓励他们,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此外,评价者也可以是学生,让学生参与对自己和同伴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氛围的轻松和自由,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老师教书是为了不教书。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走进课堂的真实体现。我们农村的老师,只有让课堂充满乐趣,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在教师的潜移默化的指导下,我们的农村学生才能在合作交流中启迪质疑、内化知识,才能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使他们渴望学习、善于学习;如果我们的课堂上有更多精彩的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会更有活力,学习能力可能会提高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