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前应该有哪些好习惯,如何培养和巩固?

俗话说“三岁看你,七岁看你老。”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学了多少知识,智商有多高,而是孩子有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所以孩子的行为习惯很重要,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建议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家长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养成这八个好习惯。

1.做你自己的事

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是“宝宝”,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他们认为如果做得不好,就会添乱...想想看,谁没有第一次尝试匆忙做事?没有人天生会做所有的事情,所以父母不能让孩子错过自己动手的机会。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慢慢的,你会发现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

请让孩子养成独立做事的好习惯,“做好自己的事”。家长可以从一些小事入手,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幼儿园中班后,可以让孩子学会收拾小书包。起床后自己穿衣服,叠被子等等。不要什么都是为了孩子。这孩子永远不会这样长大。

2.你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孩子一般在三岁左右就有了产权意识,对自己物品的归属特别敏感。他们经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你不能碰我的东西。”哪怕是你喜欢的东西,哪怕是别人的,孩子也会认为是自己的。这时候,家长需要引导孩子调整自己的产权意识,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界限。

告诉孩子:“你可以支配自己的东西,但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如果你想拿别人的东西,你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不能偷偷拿,也不能抢。”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拿(偷)别人的东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动机,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不要轻易把孩子定义为“小偷”。家长可以趁机帮孩子分辨一下:物品分私人和公共。私人物品不要乱动,公共物品要从用完的地方拿回。

3.懂得先来后到

我们经常去一些人插队的公共场所。往往会引起别人的公愤和谴责,这种损害他人利益的不道德行为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孩子太小,无法避免这样的行为。比如小朋友一起玩滑梯,大家排队等着轮流玩。突然,一个孩子把刚排队的孩子推到一边,抢着去玩。

这就是教育的缺失。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公共物品和设施要遵循“先到先得,后到者先等”的原则。

4.不要有低俗的行为。

小明想玩娜娜的玩具,但是娜娜没有给他。小明生气了,一手扇了娜娜一个耳光,尖叫道:“你不给我,我就让我爸爸拿枪打死你!”连旁边的老师都很惊讶。后来每当和同学闹矛盾,小明就拿“爸爸拿着枪”威胁别人,表现得像个小霸王,也没几个孩子愿意和小明玩。

庸俗的行为等于固执。大人和老师都不喜欢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被孤立。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骂人,不要暴力。孩子模仿能力强,很容易养成这些坏习惯。

准时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生活安排和规律的作息可以增强孩子的秩序感,建立时间感,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让孩子学会守时并不容易。

同时,家长可以尝试把主动权交给孩子:“10分钟后关电视做作业”、“20分钟后起床”。慢慢的,孩子就不会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了。

6.为做错的事情道歉,反思。

孩子在生活中做错事是常有的事。6岁前的孩子已经开始懂事了。父母要从小教育他“做错事要道歉,这样才能做一个有礼貌的男孩!”。爸爸妈妈不能因为觉得孩子还小就阻止孩子道歉。这可能会导致孩子经常犯错。

再怎么做,这就需要孩子在错误中反思自己,从而彻底改正。当孩子做错事时,请不要忙着责备他。你不妨问一句:“你知道你做错了什么吗?”孩子回答后,严肃地和孩子约定:“下次记住这个教训,不要再犯,好吗?”相信同样的错误,孩子不会再犯。

7.讲道理,讲礼貌

网上一直流行一句话,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所以大家都愿意面对笑脸。对别人微笑的人总是真诚、友好、宽容、大方,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要有礼貌,遇到人要多微笑。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经常说“你好”、“谢谢”和“对不起”,当向别人求助时,他们经常说“请你帮我一下好吗?”多关心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等等。长此以往,这些都会成为孩子行为的一部分,礼貌和善良会刻在孩子的骨子里。让孩子成为他人口中的“有教养的人”。

8.有计划地做事

做事有计划的人会赢得信任,不会在最后一刻临时抱佛脚。有些孩子每次考试前都很乱,做作业时三心二意。他们早上起来经常找不到袜子,到月底也没有零花钱了...

当一个孩子有了这方面的坏习惯,一定要教会他规划的重要性。让孩子睡前整理好第二天的日程,让他们抄在便利贴上,方便执行。

家长要注意的是,这些好习惯最好在孩子6岁之前养成。因为6岁前的孩子还处于婴儿期,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在这段时间里,家长可以减少对孩子的溺爱,给孩子制定严格的规则,并认真遵守,从小培养孩子遵守规则、讲礼貌的好习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入学前拥有良好的人格和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