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

# 3年级#绪论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和安排的实践性教学文件。以下是《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5个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简单方法。

2.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平均数

1,老师展示了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有600g,然后把这杯水放入四个杯子里(每个杯子里的水不一样)问:你能算出这四个杯子里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学生开始解决问题,交流解决方案。

2.引入“平均”

第二,学会计算平均值

1.展示场景:老师同学都在干嘛?

2.展示统计数据: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用“多动少补”的方法,算出每个人收藏了多少本书:用这个统计图,你能做些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的沟通方式。

4.提问:生活中,大家分别收集了很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么聚在一起的?如果没有这样的统计图,只是有多少人报告说他们收集了?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

5.分组讨论解决方案并派代表交流,说13是平均值。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收13?要明白平均数是一个虚数。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及其含义。

6.摘要

老师:同学们,为什么电视上给比赛打分要去掉一分和最低分?能告诉我原因吗?

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知道平均数不是一个实数。之所以去掉分数和最低分,是因为最后的分数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第三,巩固训练

另一个环保组也收集了很多矿泉水瓶,有小军的15,肖伟的16,肖鹏的12,肖鑫的13。这个小组平均收集了多少?

四。摘要

你从这一课中得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2.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况,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方向识别另外三个方向,并用这些词描述物体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德育渗透: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教学方法:实践经验

学习方法:合作与交流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首先,介绍新的课程:

1.创设情景,让学生谈论“前进、后退、向左、向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回顾并感受职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向前后左右。

3.老师:“谁知道东西南北方向?你们怎么认识的?”

4.展示题目:东西南北

二、新知识:

1.早上太阳在哪里升起?往东走。

2.指向哪个方向是东方?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方和西方是相对的,那么哪边是西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班级活动,站起来指东指西。指向左边练习表达:这条路是北。指向右边:这条路是南。练习教室的北面和南面是什么?

5、完成本书填空并做到:

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边,体育馆在操场的()边。教学楼在操场上。大门在操场的()一边。

完成“做吧”

第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1,问题2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学到了什么?(可以确定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告诉我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告诉我房间的布局。东南西北有什么?

2.在教室里玩“方向游戏”。

3.小组讨论:你如何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北、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有什么?

4.小组讨论:许昌的东、西、北、南四个方向怎么记?

5、背儿歌:早上起来面朝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第四,总结。

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1。通过对各种logos的收集和鉴赏,了解对称和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标志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标志设计的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4.在欣赏图形运动创造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对称、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的美,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力,设计创意作品。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精彩介绍。

1,接触生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图案。小设计师

谈: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些漂亮的图片,请大家一起欣赏。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了一组精美的图案)这些图片好看吗?请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这样的格局?学生可以自由回答。

2、精彩简介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模式。你觉得设计这样的图案容易吗?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会改变你的想法。(设计意图:将生活中有规律的图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动态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产生生活之美,调动学生探索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

(二)从图案到图形,理解图形的转化

1.从给定的图形中找出基本图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有插图。)这个图案可以算是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形状都一样吗?老师:这四个部分形状一样吗?(同形异向)指其中之一。问:它叫什么名字?(基本图形)你桌上还有另外三个图形。你能像这样找出它的基本图形吗?老师:你找到了吗?哪位同学愿意上台给你指个圈?

2、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

老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基本图形,也知道这些图形动了。这些基本图形发生了什么样的运动?让我们请两个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数字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老师贴了四个基本数字)

老师:研究清楚了吗?谁想说说是什么样的运动碰巧变成了这些数字?说出黑板上的名字,并谈论基本图形如何移动以获得美丽的图案。(第一张和第二张图)同时在黑板上:平移,轴对称,旋转。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同样的身材,可以用不同的运动方式获得。似乎不同的运动方式也能获得相同的美丽图案。你想看看这两张图片是如何移动的吗?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第一张和第二张图的运动方式时)老师:谁能一次性说说最后两张图的运动方式?

(3)独立操作,感受一个图形的变换。

师:通过仔细观察,学生们发现了这些图形的运动方式。他们都在哪个图形中移动?(基本图形)接下来请从桌上的四张图中拿出一张基本图形放在前面。很复杂吗?(不复杂,很简单)。老师手里的基本图形只有一笔。这么简单的身材,通过锻炼也能得到这么美的图案。似乎简单也能创造美。你想用这张简单的图片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吗?(课件演示了一组图片的制作过程)

老师:请选择自己的图片材料,运用所学的图形运动方法,设计出与老师不同的自己喜欢的图案。请注意,在设计时,您应该考虑您的基本图形是如何移动的。开始了。老师:谁手里有这样的材料,也会和你分享。(分别展示四个基本图形所呈现的作品。同时,说出所设计图形的运动方式。)

老师:你认为哪个图形使用了旋转运动模式?能算什么运动?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美丽图案。你觉得他的模式怎么样?

老师:这么简单的图形,经过同学们的精心设计,变成了美丽的图案。你真了不起!小黄狗把你的作品送到织布厂,织布厂的工人觉得你的图案太小,我们的布很大!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谁想谈谈?(可以用基本图形来翻译)课件展示了图案。

问:我们可以使用哪个图形进行翻译?(大方块图)怎么平移?老师:刚才是谁这样拼的?接下来,我们就当场战斗。

老师:以前,我们移动基本图形,现在我们移动整个图形。也就是说,我们把这样一个整体的图案作为基本图形来翻译。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基本的图形,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什么呢?但是如果我要的布比这个大很多呢?(可以平移或旋转整块布)(设计意图: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主动性,很好地突出难点。)

(四)独立设计,尝试设计

老师:老师只教你练习基本的图形,但是你可以举一反三。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刚才给你提供基本图形的是老师。你想亲手创造和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吗?那些好看的图案是怎么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课件演示制作过程。)老师:先做基本图形,再做基本图形的移动。再看另一组图片(课件演示)老师:老师给你们每人四张纸,中间是复写纸。你可以在上面画出你喜欢的图案,然后把画出的图案一起放在一张大方纸上。开始吧!老师:如果完成了,你可以涂上颜色,和同学聊聊,告诉他你的作品是怎么动的。(设计意图:本次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里是美术和数学的融合。通过学生的动手绘图,培养学生对设计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创造美。)

(5)回顾与反思

老师:学生可以用不同的运动方法做出不同的图案。你真的很了不起。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设计师。小设计师。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这门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来说点什么?老师用一首小诗总结了图形的变换。请一起读。(课件展示)图形变换真的很奇妙,而且简洁新颖。学习数学,实践技能,美化生活。老师:只要我们用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创造出生活中更多美好的图案!

4.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术,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写出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问题。

2、根据实际,选择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3.理解核对计算的意义,正确核对三位数加法,初步形成核对核对的习惯。

4.体验万元以内加法解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则,你就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和校核。

三、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问题的正确计算;能结合实际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书面计算346+93

657+329

用笔加法需要注意什么?

相同的数字从一个数字开始对齐。上一位数字加起来是十的数,前一位数字是1。

(2)引入新课程。

1,对话导入。

老师:学生们去过湿地吗?

展示图片,介绍湿地。再展示一下资料:一片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老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信息?

2.沟通问题。

学生说话,教师出示相应的问题。

默认1:这片湿地有多少种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

前提二:这片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多多少种?

前提三:这片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少多少种?

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个问题。

新课程。

1,探索计算方法。

(1)完成示例3。

一个湿地有445种野生植物和298种野生动物。这片湿地有多少种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

老师:学生们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这道题?

板书公式:445+298

(2)评估结果并进行沟通。

老师:这个问题的结果是什么?学生能估算吗?

(3)尝试计算和交流。

老师:这个问题多少钱?学生自己能想出来吗?请试一试。

全班交流方法:

列垂直计算。

(4)与估计结果的比较。

2.探索验算方法。

(1)自主探索验算方法。

老师:这道题算对了吗?学生能检查计算吗?

(2)沟通方式。

默认:1:再次使用原垂直计算,看答案是否相同。

预设二:可以把445和298的位置对调,重新计算。

默认3:用原来的竖排形式,从下到上再把同一个数字上的数字加起来。

(3)归纳计算法。

老师:你想出了这么多检查方法,太好了!以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检查,但是要养成及时检查的好习惯。

3.练习。

我是小博士,纠正错误。

163+979

395+475

4.总结提炼书面计算方法。

问题1。我们今天做的加法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连续进位

问题2。我们如何计算这个数字?

对于同位数对齐,从个位数开始,哪个位数加起来是十,就前进到前一个位数1。

问题3:为了保证计算正确,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同位数要对齐,从个位数开始,携带的小数位不能遗漏,完成后要及时核对。

(4)练习拓展。

想想有没有进位,然后算一算,查一查。

67+93

165+78

409+394

总结和回顾

回顾本课的收获。

回顾新课导入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下节课继续研究。

工作安排

在38页上做,4个问题。

5.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1。学会计算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知道时间和瞬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

区分时间和瞬间。

教学困难

计算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学前准备

1,口头回答。

(1)正常一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长?

(2)17是什么时候?晚上22: 40是几点?

2.使用24小时计时法来指示以下时间。

晚上是()11,中午是()12。

上午8点是(),下午3点是()。

第二,探索新知识

1,营造对话场景。

(1)了解学生出行时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火车票和汽车票。

(3)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课本第84页的例3。

通过观察现场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信息?

(2)描述:火车9点出发,下午6点到达外婆家。

(3)问题:你能回答用了多长时间吗?

老师:怎么计算经过的时间?

询问法。

(1)直接在时钟上计数。

用时钟指示两次。

对了,我们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外婆家要9个小时。

(2)通过计算。

老师:这两个时间的表达是不一样的。能直接算出来吗?

引导学生回答。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所以不能直接计算。有必要将所有时间转换为24小时计时法。

将下午6: 00换算成24: 00,即18,到达时间减去行驶时间就是经过时间。

18-9=9(小时)

三,新课堂作业的设计

1,教材85页练习18第三题。

(1)阅读问题,理解意思。

(2)问题:问题中给了我们什么计时方法?

(3)集体沟通解决问题。

(4)教师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数字。

(1)杨洋晚上九点睡觉,第二天早上六点起床。她睡了()小时。

(2)课外组从14:30开始活动,到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为()小时()分钟。

3.观察下表,计算列车运行时间并填入表中。

列车的起点、终点和运行时间

711北京10:22沈阳北日19:29

721北京18:00上海第二天8:00。

T42 Xi安17:48北京第二天7:23。

4.一场排球比赛从19: 30开始,历时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阅读问题,理解意思。

(2)分析数量关系。

(3)问题:如何看155分钟?(155分钟的经过时间应改写为2: 35)

(4)学生独立回答。

第四,思维训练

课本第85页,18道练习题中的第4道。

(1)课件演示,展示冯春餐厅的营业时间。

(2)问题:名片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方式?

(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4)集体交流和课件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