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

作为一名研究者,笔者听过很多信息技术课程,有些是公开课,有些是鉴定课。这些课程往往有“作秀”之嫌。虽然概念新颖,设计巧妙,但大多数一线教师无法模仿,缺乏实用性。有的是推门课,课内课,大部分是正常课。虽然比较真实,但由于各种因素,课堂效率较低。面对课堂仍然是学生求知和成长的主要阵地这一现实,如何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实惠,让他们在课堂上实现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科学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智发展特点,符合学情、班情、校情乃至国情。同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注意符合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规范,不犯科学错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准确的术语、严谨的知识教学、科学规范的板书、准确熟练的示范操作,尤其是一些细节,比如教师自己开关的顺序、汉字输入时的指法等。如果老师是非正式的,那么语言不准确,操作不规范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根本

除了知识和技能,新课改还提出了学习目标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是忽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是赋予“双基”新的内涵,以更有效的新方式实现“双基”。在笔者看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一是要淡化信息技术专业术语和概念的定义,用生动的比喻和列举具体的例子来描述概念和术语;二是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强化教学和熟练实践,努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惑,精心讲解关键步骤和操作;第三,不能让学生按照教材或老师的操作步骤去模仿操作,而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通过尝试操作来掌握方法和步骤;第四,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如教材、例题、问题、任务等应尽可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密切相关,让学生在具体应用中了解和掌握“两基”,渗透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独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然而,这在实际教学中很少体现,因为信息技术教师经常以计算机专家的身份进入课堂,以学术权威的身份与侃侃交谈。其实,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其次,要发挥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第三,要精心准备各种教材,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具软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第四,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优势

很多老师都有这种感觉:“一个孩子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给他点颜色,开个染坊。”。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堂很难控制,往往像“煎锅”一样热闹,学生根本不受老师控制。虽然课堂上的一切不可能都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对课堂失去控制也不一定意味着教学的失败,但自主并不意味着课堂混乱,而应该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引导、动态生成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活动,特别是提出明确的探究任务和要求,做到“放手而不放手,自主而不自由”,并给予及时的规范、引导和帮助,防止学生在课堂上盲目低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有趣的

小学生往往对信息技术有一种神秘感,从而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被老师生硬的面孔和严肃的纪律所吓倒,被一些枯燥的知识、枯燥的操作和简单的任务所冲刷,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表现出兴趣,让学习充满乐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发现。例如,在学生掌握了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后,某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绘图表情”为主题组织课堂教学,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老师设计了师生的表情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画瓢”的表情模仿改编活动,让学生复习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然后,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引导学生说出“睁大眼睛笑”、“吃惊”、“垂头丧气”、“气得掉脑袋”等与表情相关的成语。最后通过“成语配图”、“表情故事”等活动,进行自主创作和交流评价。

公开

在课堂上,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营造开放、协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观点,集思广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要强调学生作业和作业的“急行军”,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应该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不同的解题方法,而不是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同时,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范围将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内探究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在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留言板、论坛、博客、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与讨论,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

扩展性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必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和完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应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要在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探索,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多样化

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教师要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素质和学生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适当扩充教材内容,以利于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遵循“教中有法,无定法,得法重要”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教师应坚持不可替代性、高效性、低成本、可操作性和便捷性的原则,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优化教学结构。

有效性

如上所述,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阵地,甚至可以说课堂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和生活方式。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扎实有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每堂课上都有所收获,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探究过程,掌握探究方法,增强交流体验,提高思维水平。总之,为了让学生受益,教师应该高效,努力提高每堂课的有效性。

新奇

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质疑和大胆创新。同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意识和反思提高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只要是因地、因校、因班、因人而制宜,对课程内容进行再创造,展现师生、学校、班级的个性和优势,都是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教师在不断鞭策自己,不断求新求进,不断扬弃自己,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总结

消除“班费”,减少“弱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信息技术课程如何改革,信息技术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