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习题有效性的研究

第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急于传授知识而不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兴奋,那么这种知识就会使人感到冷漠,使情绪化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每节课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要注意把艺术引入课堂。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通过对话、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竞赛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教学。实践课也不例外。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唤醒学生,使他们愿意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有着持久的兴趣,他们会一直处于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任何与数学有关的学习活动都会令人愉快。

第二,夯实基础,强化技能,适度扩张。

首先,实践课要面向基础,让学到的新的基础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形成最基本的能力。在有意义的练习情境的启发下,通过脑、口、动手、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对基础练习题中的新知识、新方法进行复习和梳理,明确基础知识内容的重点和注意点,为后面的具体练习做准备。然后根据知识点的排列来练习基础能力。

在实践时,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实践重点,做到夯实基础,强化每个学生的技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感觉。其次,实践课要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辨析和质疑能力。在组织习题时,教师要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对一些比较性题目的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清晰地认识新知识的本质,增强辨析能力;通过对一些课题的自主探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方法,抽象总结自己独特的发现;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频繁交流和对话,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充分交流,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从而改变和提高自己的认知。同时,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反思自己的认知,从而达到发展个性的目的。第三,实践课不能只停留在实践层面,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使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会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能”。因此,实践课也要把主要时间花在解题上,着重于不断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得数学思维方法。

第三,练习的目的要明确,形式要多样,评价要多样化。

首先,练习的目的要明确。针对学生知识薄弱的情况,要突出每节课练习的重点,即这节课主要解决哪些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实践形式要灵活多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各种提问和方式引导学生想学、乐于学、乐于学。尽量避免没有明确要求的单一重复的机械练习。第三,评价要多元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语言评价是教师表达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合理、恰当。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避免虚假廉价的表扬和长期的物质奖励。德国教育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是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善于启发、唤醒和鼓舞”。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优质高效的课堂。

第四,注重教学过程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反馈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分析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过程中的反馈,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对后期教学过程进行干预,以保证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依靠反馈信息,采取最优措施,进行最优调控,取得最优结果的同时,必须正确把握反馈的及时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反馈效益,优化教学过程。如果课堂上实时获得的反馈与预设不一致,应立即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实际认知发展的需要,从而赢得课堂效益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