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兴趣是一种独特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力量,所以是培养出来的。
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孩子读书习惯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兴趣差。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老师组织故事会或阅读经验交流会,家长每天陪孩子阅读一个小时,为孩子树立阅读榜样,为孩子营造良好浓郁的书香氛围。长期生活在充满书籍的环境中的孩子,自然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到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喜欢上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找书读。久而久之,他们会逐渐养成爱读书,爱不释手的良好阅读习惯。以《不要饿死那匹马》中的“我”为例。因为“我”喜欢读书,所以每天放学都去残疾青年的书摊,进一步感动了青年,也为“我”学习创造了条件。
第二,阅读指导不可或缺,这是学生阅读习惯的基石。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好好读书,好好读书,多读书,却很少给他们指导。学生处于盲从状态,在阅读中很难成为“类型”。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要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教会他们如何阅读,让他们成为会读书会学习的人。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如何边读边记,适当地朗读和背诵,指导他们如何读写结合,阅读与启蒙结合,从而养成阅读、写作和思考的习惯。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能抓住重点,理解深刻。做摘抄,做笔记,及时写下自己的经历。本质上,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这样,学生的阅读积累就有了目的,写作实践就有了体验,思维感悟就有了提高。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之前,老师让学生看一看《三国演义》。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作家和作品及相关轶事,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成、对抗和衰落以及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探究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良读书习惯,如“小和尚念经嘴不严”。指导学生正反向思考——阅读时多问“为什么”或“为什么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激励性评价是孩子热爱阅读、形成阅读习惯的兴奋剂和助推器。
人们常说:“好孩子爱吹牛。”这是真的,因为孩子的心理意志是希望被别人欣赏和接受的。赏识教育是激励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越是欣赏和激励学生,他们就会越自信,内心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沐浴在春风中,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追求进步的信念。父母欣赏孩子身上的一个闪光点,其实是对孩子的评价和肯定。“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真诚的爱和热情的期望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新的生命和动力。老师对学生的欣赏其实包含了对学生的关心和期待。被表扬后,他们有成就感,所以学习和研究的欲望会更高,会激发他们在某一方面向纵深发展,从而个性得到发展,潜力得到挖掘,读书习惯自然也就成了。
总之,孩子的自主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早期阅读的好习惯将终身受益。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个黄金阶段,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