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教学法|如何在美国小学学习中文——挖掘日常5(6)
形象地说,教学的责任是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表面上看,教师的教学责任在弱化,但实际上,教师的方法在改变。无论用什么方法,教师的作用自始至终都是非常关键的。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在艺术或者体育领域是很常见的,比如舞蹈,最初是老师示范,学生像观众。然后,老师和学生手拉手一起跳舞。然后,学生们练习,老师指导他们。最后学生单独表演,老师点评。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在这四个阶段中,学生往往需要在某些阶段之间折返多次,才能最终达到最终目的。
支架式教学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如果追根溯源,就会找到Vycotsky (1896-1934)。虽然他在38岁时死于肺结核,但这位前苏联心理学家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完成了180多份研究报告。这些研究在他死后被禁了20年,直到1956年才在前苏联重新发行。十年后,在1970年代后期,维克斯理论开始受到美国学术界,尤其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并深刻影响了1990年代前后西方读写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三场运动:建构主义、读写萌芽和全语言运动。到现在,将近30年过去了。虽然维克斯的理论在中国家喻户晓,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中文书籍还是非常少见。在学术研究领域,几乎提到了两本书:《脚手架上儿童的学习:维戈尔斯基与幼儿教育》(原作者:l . s . Berk & amp;Winsler)和Vigorsky在课堂上:阅读和写作教学和中介评估(原作者:Lisbeth Dixon-Krauss)。这两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很有启发性,但也是理论性的,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读。关于这两本书的细节,以后再和大家分享。现在我只是先把书列出来,方便有兴趣的读者去探究。
回到主题,支架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维克斯理论中的“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如果以儿童现有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为起点,以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协助下所能达到的能力为终点,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换句话说,教学的目标是让孩子最终把终点变成一个新起点,然后,下一个最近的发展区域被重画。脚手架教学中搭建和拆除脚手架的过程,其实就是根据学生近期发展区域来设定教学节奏的过程。这与传统的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相关性来设计教学的做法完全不同。
在集中式的课堂教学中,要照顾到大量孩子的需求,脚手架的尺寸必须比较粗,或者以平均水平为参照,但这样做就失去了脚手架的意义,就像把平均尺码的衣服穿在一群不同身高体型的人身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日常5的课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教学不再是一套统一的尺码,也不需要裁剪,而是一系列的标准尺码。这种方法被称为Cafe(理解、准确、流畅和扩大词汇量)。
我注意到在《Daily 5》这本书里,作者多次强调要把行为变成习惯。在中国,教学过程中往往强调知识点。而日常5教学则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知识的掌握并不是不重要,实际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因此,老师所教的知识内化到了孩子的头脑中(“内化”也是维克斯理论中的重要一点)。应付考试?当然没问题!众所周知,所谓“学习霸权”的学习方法都是一样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几乎所有人都会说:知识只能陪伴孩子一会儿,但习惯会陪伴孩子一生。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养成习惯不像讲解知识点那么容易!!(所以学霸还是学霸,学渣还是学渣)
怎样才能养成习惯?作者提到,虽然大家都提倡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但是人们往往会犯一个错误:认为讲了几次,然后引导孩子一两次,孩子就可以独自操作了。其实不是的。要真正形成习惯,需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说,做,讨论,直到形成习惯。我认为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目标只是设定学生对某一知识的理解,而不是真正着眼于方法的掌握和习惯的养成。根本原因是:太狠了,太狠了,太狠了。虽然努力工作,不劳无获,降低期望,多点耐心,技巧不会被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