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教案
1.把1到10的识数教学安排成四个环节。
学生对1到10的数字的认读写并不难,但初步形成这些数字的概念并不容易,这是教学的重点。为此,教材将数字识别的教学分为四个连贯的环节,让学生体验数字识别的过程,体会数字的意义。以1 ~ 5的教学为例来分析这四个环节。
(1)统计真实情况下的物体数量。例子的主题图里有人物,有很多物体,数量不一样。让学生仔细看图,数出各种物体的数量。他们一方面可以获得识别数字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感受数字(sh)来源于数字(shǔ).数一数图中的物体,数一数你能看到什么。如1块黑板,上面有五个字;三个女生跳舞,1男生拉手风琴。通过指出物体的活动和它们的量,我们就能理解能反映物体量的属性。
(2)用珠子表示物体的数量。1男生,1手风琴,1黑板的个数是1,都可以用1珠子来表示。2盆花、2个红色气球、2个黄色气球的个数都是2,都可以用2颗珠子来表示。教材中用1珠、2珠、5珠表示一个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教学时,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出哪些物体是1,哪些物体是2,然后分别用1和2的珠子来表示数字。
当两个珠子代表两个时,1珠子是亮的,1珠子是暗的;3珠为3时,2珠为亮,1珠为暗;4珠和5珠各有1暗珠。这是因为教1 ~ 5是先认识1,再依次认识2、3、4、5。1浅色珠子和1深色珠子,说明1加1是2;两个浅色珠子和1深色珠子表示二加1是三。这里1深色珠子表示两个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教学的时候要渗透这样的关系。
(3)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不仅可以用珠子表示,还可以用数字表示。男生的数字、手风琴和黑板都用1表示,盆花、红色气球和黄色气球都是两个学生的经历,1 ~ 5都是有意义的符号。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就是建立数字的概念。
(4)写作指导。通过示范、红涂、独立书写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日文字体上规范、工整地书写数字。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写好数字。除了本单元写数的指导和练习外,第七单元还安排了写数的练习。
2.数与数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
非零自然数有时表示对象的个数(一个* * *)有时表示对象的顺序(是哪个数)。教数与数,在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数,可以加强对对数的理解。当学生知道1~5的数字时,已经能够用这些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教数和数,要理解数的含义,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
(1)教学分三个层次。(1)例子中,先统计排队买票的人数,再统计戴帽子的男生和不戴帽子的男生人数。在计数的活动中感知数和数的意义,初步了解它们的区别。②思考做1题,通过画4和画4的运算和比较,进一步理解数和数的区别。(3)思考做其他题,应用数和数的知识回答实际问题。
(2)所有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关于数和数的现象和问题。在教学中,要把这些现象提炼出来,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和理解。在例子中,让学生谈论如何计算排队的几个人,以及如何计算两个男孩分别排在哪里。明白前者要数全队人,后者只需要数到男生。五个人代表队伍总人数,第五个人代表不戴帽子的男生在队伍中的位置。同样的,想想画四,画问题1中的第四。从画两遍的数量不同,画两遍的灯笼含义不同,体会到两者的区别。
(3)要正确表达或判断立场,离开立场往往是不确定的。教材上有三种情况:一是指定方位,比如画左起第四辆,第四辆车前面是几号车。二是遵循生活习惯。如果是团队的话,一般是从前面数到后面,楼的楼层是从下往上数。第三是允许多样性,给学生空间。比如猴子捞月亮的图,戴帽子的猴子可以是从上到下第二个,也可以是从下到上第四个。教学时,除了已经建立的,还要边讲位置边讲数量。
3.0的含义比较宽泛,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0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在不同的场合往往有不同的含义。对此,教材有明确要求。
(1)没有强调教,可以用0表示。这个内容有两个例子。在第一个例子中,三只兔子都收集了蘑菇,蘑菇的数量分别用3、2和1表示。还有一只兔子没有采过蘑菇,数字可以用0表示。学生认识到,0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需要。第二个例子,地上有四个萝卜,拔完之后地上就没有萝卜了。让学生用0表示萝卜的数量。从四到零,存在与不存在是相对关系,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2)用直尺教学。尺子上有从0到5的六个数字,0在尺子的左端,直观地显示了尺子上0的含义:从这里开始。这是数轴上表示数字和用尺子量长度的必备知识。从0开始,向右是1,2,3,4,5,依次整合了0到5的数字,这也是思考第三题按顺序写数字的基础。
(3)思考做题4展示了0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要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就不需要解释0的具体含义。
4.在=、>和的教材中强调两点
=、>和<是数学中的关系符号。在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相同数量的数学概念,还要培养符号思维。
(1)例题从森林运动会的态势图中提取兔子和猴子、松鼠和熊的数量进行比较,让学生知道要比较两个物体的数量,只需要将它们排成一排,进行比较即可。这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也是后续学习中有规律的数学活动。从现在开始,应该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它。通过并列对比,可以得到相同的体验。
(2)例题从具体情况中抽象出同数和多于少多于多的数量关系,分别用符号=、>和<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感到用符号表示关系比用图片和文字更容易。教材把>和<同时,5 > 3和3 < 5都表示松鼠和熊之间唯一的数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符号和关系的表达是可以变换的。这些是最初的象征性想法。
想一想,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强化数字的概念。两个问题设计成两个认知层面,1问题在图形直觉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题目要求先摆一摆,以体验两种图形对齐比较的活动,体验并初步学会这种比较思维方法。教学的时候,不能只看课本上的图片就比较数字。然后根据数字的个数写数字,从数字的个数中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在这些活动中再次体验数字的意义。第二个问题没有具体情况支持,可以直接比较数字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例子,思考在1题中获得的经验,也可以按照数字的顺序来思考,这样数字的概念就可以再次得到强化。
练习1是从0到5识别数字的综合练习。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题看直线上的点数,回忆每个数字的含义,进一步掌握数字的排列顺序。第五题是0,2,3,5,比1,4更难写,给学生更多练习的机会。二是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问题2:统计完三种动物的圈数后,对比这些数字就可以得出排名了。这里将比较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问题3:运用计数和比较数字的知识,在真实情境中回答问题。图中蜻蜓的数量只有0只。对比0和3,知识面得到了拓展。三是要适度开放。问题4有多个答案,除了5=。通过填写和相互交流,你要理解和思考全面。
5.教学号10,丰富了学生的理解。
认识10的教学还是以数物体的数量为线索,用珠子来表示数量,用数字来表示数量。思考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丰富学生的理解。
(1)渗透10一个是1十个。让学生数10根木棒,扎成一捆。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受到了10和1捆的关系,直观地接触到了10个一和1个十,为以后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做了铺垫。
(2)学会分组计数。引导学生数两个地方的樱桃数,手指数五个地方的樱桃数,既提高了数物体数的效率,又能感受到10与2、10与5的关系。
(3)经历偶数和奇数。10鸭子排成一排,一个个戴帽子的,一个个不戴帽子的。从左边数,戴帽子的鸭子是2号,4号,10,都是偶数。从右边看,戴帽子的鸭子是1,第三只和第九只。这些数字都是单数。学生这样数,感受偶数和单数。
(4)分清左右。清点物体数量时,联系左右,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左右。
(5)目测区别。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上下线条对齐,不仅可以比较哪些形状多,哪些形状少,还可以算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三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三个。这些都是以后探索相位差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6.培养数字感。
数感是有意识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强的人在遇到与数学相关的具体问题时,能够主动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知识进行思考、解释和交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它与数学知识有关,但不一定成正比。数感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尤其是从小培养。
本单元主要从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用数表达、交换信息三个方面培养数感。
(1)理解数字的含义。一方面,根据已有的对象,通过计数,用适当的数字表示对象的数量。如12页第1题,13页第5题,21页第1题等。另一方面,根据已有的数字,通过作图来表达其意义。比如12页的问题2,22页的问题2和问题3等等。
(2)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不仅用=、>和<等符号来表示数字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实现数字之间的接近。比如5更接近8还是1?再比如> 3,盒子里可以填很多个数字,最少也要4个。< 10,框内可以填很多个数字,最多应该是9个。
(3)用数字交流和表达信息。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字说一句话,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用数字来描述。没有数字,沟通不清晰,表达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