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9小海豚幼儿园微课(如何在家庭中培养专注力)

大家好!我是一个快乐的妈妈,专注力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话题。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怀疑孩子有“多动症”,99%的家长判断都是错的。为人父母绝对是个技术活!不学怎么跟得上孩子的成长。

那是什么浓度?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心理活动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或者说好奇心能集中多久。

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基础。0~3岁是专注力培养的关键期,4~6岁是专注力培养的关键期,7岁以上是专注力发展的调整期,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一样。

一、注意力的分类: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叫粗心注意,是指既没有预定的目标,也没有努力的意愿。

比如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突然窗外有人喊,孩子会不由自主的转头去看。这是无意的关注。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6岁前的孩子大多是无意的。但是,无意的注意也有一个持续时间的问题。

1~2岁儿童专注约5~10分钟。三岁左右的孩子大概是15~20分钟,不要轻易给他们贴上“专注力差”的标签。

有意注意是指有一个预定的目标,需要一定的努力意志,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比如孩子正在听课,突然外面传来一首歌。刚开始,孩子会对这首歌毫不在意,但为了继续听课,他会主动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孩子上学的时候,也就是6岁以后,基本上需要的是有意的关注,但是6岁以后,甚至初中以后,就会关注孩子,关注孩子的发展,也就是说亡羊补牢。

专注力的训练有意义吗?可以,但是关键时期的训练更有效。

第二,专注力与五感密切相关,五感是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生活环境会对五官的发展起到辅助和帮助的作用,另一部分生活环境会给孩子设置障碍,造成五官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

这五种感官对专注力都有影响,最明显的是听觉感知和视觉感知,因为孩子听课主要是用听觉。阅读和写作主要用视觉。理解与触觉有关,记忆与五感、视听、嗅觉、触觉有关。

我们今天主要了解的是专注力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平时家庭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也就是辅导家长。

三、注意力的两大功能:

1,选择功能。

注意使心理活动能够选择符合个体需要、与当前活动一致的有意义的信息,同时排除一些与当前活动无关甚至干扰当前活动的刺激,从而保证有用的信息更加清晰。注意力就像心灵之门,让阳光照进来,把沙子挡在外面。

2.浓度也有监督和调节的作用。

由于注意力可以从复杂的内外刺激中分辨出与当前活动有关的信息,使人及时感知外界情况,反映自身状态的变化,从而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符合当前的活动。

有些学生成绩差,不是因为智力低,而是因为注意力质量差,不能很好地监督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这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远离了应该开展的活动。可见,注意力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但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对新的刺激没有反应,或者太容易受到干扰。

比如不能和别人有眼神交流,不能和父母或者别人玩游戏,甚至对别人的喊话都不回应。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

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有时被认为是自闭症患者。所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都要追溯到三岁前被抚养的过程。

有些孩子没有养成看人说话的习惯。他们经常会错过一点。当他们长大后,他们可能会在上课时注意老师的衣服。这是因为在他们小的时候,他们的妈妈没有和孩子说话时看对方的习惯。

小时候他会把妈妈的头捧在手里说,妈妈,你看我做了什么...

这时候妈妈应该放下手中的工作,看着孩子和他交流,或者看着孩子告诉他妈妈在做什么,以后再看。

没有眼神交流的交流不仅是尊重的问题,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如果你有机会和大家分享高效沟通的三要素,不要再看了,不要再听了。

从孩子出生开始,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就要用眼睛看着他,给孩子积极的回应。安全感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后面会讲到。

第四,发展注意力。

三岁之前,宝宝的注意力发展很快,但很多家长并不了解。

0到3个月,孩子喜欢看人的脸和移动的物体。大人要多和孩子互动,不要把孩子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对象。

3到6个月,孩子喜欢看到更有意义的物体,比如妈妈的脸,喜欢的食物,颜色鲜艳的玩具。这期间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照顾者多陪伴,多感受身边随手可得的日常物品。

7~12月,注意力主要体现在抓东西,能抓,抓得牢,能操作,能动。这时候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好多提供一些手探的物品,可以是各种材质的,比如各种瓶子,用过的化妆品瓶,矿泉水瓶,或者在大自然中玩耍。

从现在开始,不要给孩子太多玩具,一次只玩一个玩具,其他的都收起来。

我们一次给孩子们一大箱玩具好吗?想想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安静下来,让我们做点家务?

1~3岁,儿童的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对世界的探索更加积极,有自己的个人意志。这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探索环境,不要停下来打扰他们。

另外,这个阶段孩子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所以一定要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对话是最好的方式。多问孩子为什么。和孩子一起阅读,给他们展示外面的世界,可以简单有效地促进孩子注意力的发展。?

一般来说,0-3岁儿童的注意力多是被动的,这多是由刺激本身的特点造成的。注意力的发展缺乏目的性,表现为不稳定性和无分布性。因此,家长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被无关的事情干扰,以至于无法完成原本的任务。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责怪孩子,只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更简单的探索环境。

2、孩子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注意力保持时间,正常范围是~

1~2岁宝宝,5分钟左右,2~3岁宝宝可以持续10分钟左右,三岁以上的孩子基本可以持续15分钟左右。

3.这时候的孩子基本上看不到事物背后的联系和一些隐藏的细节,只注意到事物明显的表面轮廓,所以往往在寻找什么东西的时候,东西就在眼皮底下,只是看不到而已。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误以为孩子眼睛不好,或者批评贬低孩子。

4、三岁以下的宝宝,不可能同时关注很多事情,比如宝宝在搭积木,妈妈叫宝宝吃东西,宝宝可能没有反应。家长不要误以为孩子是故意和大人作对,宝宝可能真的听不到。

所以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一定要走到他身边,蹲下,用眼睛看着他,和他保持一个水平,耐心的看着他。当宝宝意识到身边有人时,会抬头看大人,然后和孩子交流。

3~6岁儿童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他们开始追求完美,非常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开始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他们对周围人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走出去感受更大的世界,融入更大的人群和群体,这样孩子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岁,首先要做的就是进入幼儿园,开始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这样会促进孩子注意力的发展,因为入园后,孩子的生活更强调规律、纪律和时间观念。

这就需要孩子有调节和控制自己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上课认真听讲,记住上课内容,并能回答和回忆,按老师要求完成布置的任务。

Joy是4岁入园的。在家庭中,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集体的概念,孩子也无法训练自己的抗干扰能力。

在家庭中,家长需要做的是进一步提供多元化的探索环境,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让孩子发现、发现和形成自己对周围事物和人的看法。

陪伴孩子的具体方式:

通常需要安排一些需要孩子有意志力并努力完成的有意识的活动。如:绘画、下棋、着色(注意画一幅完整的画或石膏作品)、折纸(跟着父母一步步走,直到得到一幅完整的作品)。

在这些活动中,家长应该做的,引导和支持,一定不能代替或批评孩子,强迫孩子。

大的原则是让孩子通过努力完成任务,给予积极的回应,让孩子有成就感,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这样他们的注意力时间就会越来越长。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我想给他捏几个小娃娃,顺便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可是超轻的粘土在他手里捏不出来,我就急着让他知道怎么捏圆,怎么捏方。快感的乐趣就在于把各种泥巴混合成一种又脏又不笑又歪歪扭扭的东西。

因为我的不断引导,他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意动手。不管他做什么,他都会说:“妈妈,妈妈。”如果你的孩子害怕尝试,你必须检查你是否有过度指导的行为。

最后,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个没有耐心的父母无法培养出一个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孩子。教育只不过是一个榜样。

6岁以后称为学龄,注意力是小学阶段家长问得最多的话题。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学习的任务和压力,让注意力问题凸显出来。

小学生上课坐不住,老是走神,基本都会被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是这样吗?参考以下几点。

1,在小学低年级,保持注意力在15~20分钟左右是正常的,高年级是半小时左右,每个孩子都会有个体差异,在这个范围内是正常的。家长不要焦虑,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2.对于专注力实在太短的孩子,家长要在孩子三岁之前考虑好孩子的教养方式。父母可能不耐烦,容易催促孩子,要求父母,或者管得太多,他们会倾向于打扰和打断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的注意力时间短,所以家长要勇于自省自省,从自己的育儿方式开始改变。

比如着重培养孩子专注于作业的习惯,而不是纠正孩子在练习中的错误。注重孩子学习过程的乐趣,而不是提出很多很高的要求。家长不可能拿着手机玩游戏,让孩子安心写作业。

如果发现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不喜欢上学,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差,一定要弄清楚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比如我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听不懂。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好好沟通,有针对性的给予支持。

另外,孩子作业做得不好,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对某一科有所偏爱,或者对某一科的老师有好恶。

这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收集更多关于该学科的有趣素材,通过玩游戏让孩子对该学科产生兴趣,或者引导孩子发现老师的优点和闪光点。小学阶段培养学习习惯很重要。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内心世界,很多孩子的注意力并不集中,只是担心。很多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但整体上缺乏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担心无非是学习方法的缺失,需要家长的引导和重视,造成与同学相比的心理落差。

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不知道怎么说。所以,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和孩子谈心,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这对孩子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孩子,相信他们是强大的。

你得相信一个三个月大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吃饱了。

我相信一岁的孩子都会知道什么是危险。

我相信两岁的孩子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三岁的孩子可以讲完整的故事,

四岁的孩子完全能自理,能做洗碗扫地等家务。

比如,相信你的孩子,如果你张嘴给他吃垃圾食品,他会吃得很有限,而总是被限制的孩子会毫无节制地吃垃圾食品,因为他们需要你的爱,而不是冰棍和辣条。

你总是唠叨,其实你传递给孩子的是不信任,你不相信他能管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

最后提醒一下,甜食也会让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糖会伤肾,肾主骨,肾虚慢慢长。电子产品一定要少看,一周不超过半小时,这连一集动画片都看不了。

这也是我如此重视集中课程的原因。我家的快感几乎控制不了看手机这件事。如果和孩子一起玩,可以培养专注力。趁孩子们还听话,趁还来得及,我们想办法。

今天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专注力是可以培养的,但主要是家庭的影响。父母营造的环境、态度、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父母学习理解孩子是65,438+000%,孩子爱父母,父母往往有条件爱孩子。

幼儿园流传一个公式,经常说5+2=0。在幼儿园,五天立规矩的心态刚调整过来,周末两天在家里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我学习全脑集中的课程是为了让家人开心。相信家长也是这种心态。孩子将来可以不成功不结婚,但一定要幸福。但是,一提到作业和钢琴阅读,鸡飞狗跳,家长们就忘了自己的初衷。

很大一部分父母从小被约束,长大后被植物或领导制约。等他们有了孩子,终于有一点事情听我的了。其实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关于心灵成长的部分,关于高效沟通的部分,关于感觉统合的部分。我们以后再慢慢说。

孩子的成长是一部连续剧,哪一集都不能落下。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父母要好好学习,孩子会天天向上。

下节课,我们可以提问。提问的标准是

1,孩子的年龄和性别,哪个孩子在家里排第几?

2.主要依靠谁?三岁前是否有一周以上的母婴分离,比如断奶的时候。

3.你遇到过哪些关于专注力的问题,有哪些具体例子让家长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