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综合素质作文范文《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题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通过将人类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各种知识传授给个人和群体,不断改变个体意识的形式,推动社会不断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积累的知识量呈现爆炸式积累,使社会形态发生巨大变化。面对这些浩如烟海的人类知识,教育者应该选择什么知识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什么知识,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对学生起什么作用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开展学校教育活动时加以考虑。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认清知识及其价值,在此前提下做出选择,建立人才培养的知识库。

第一,对知识的理解

(一)知识的定义

什么是知识?哲学上,知识等于知识,是指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和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教育词典》认为,知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属性和关系的认识,即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在个人头脑中的是个人知识;通过书籍或其他媒介存储的是人类的知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观点是:“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反映,任何一种知识传递的符号系统都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这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变化、升华、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1]

以上观点反映了知识的存在和发展,各有各的道理。按照作者的理解,知识是对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属性和关系的描述和总结。知识所承载的内容是客观真实的,所以知识是客观的。由于语言和心理的个体差异,对知识的解释、加工和理解因人而异,所以知识是主观的。随着人们实践和认识的不断发展,知识也在不断修正和补充,知识是相对稳定和真实的。

(二)知识的分类

心理学研究中涉及的知识主要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个体有意识地提取线索的知识,因此可以直接陈述;程序性知识是个体无意识地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操作形式间接存在的知识;策略知识是指如何学习、记忆或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根据经合组织的说法,有四种类型的知识:知道什么、知道为什么、知道如何和知道谁。[2]

由此可见,知识不仅仅是书本知识和科学知识,还包括人类知识和个体知识、理性知识和经验知识、命题知识和操作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此外,知识学习不仅与智力发展相关,而且与技能、情感、能力、态度、审美等内在统一。

(三)知识在教育中的价值

价值是指对人的有用性,来源于人的需求。知识的价值是指知识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个体精神生活的丰富是有价值的。教育中知识价值的属性是它能满足人的需要。“当知识的客观属性与人的需要相关联,并进入人的选择意识范畴时,就构成了知识教育的完整的价值关系”[3]。比如知识中所包含的思维形式和情感态度,对学生的智力、情感、品德都有培养作用。

1.在促进学生发展领域,知识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即功利价值和认知价值。所谓功利价值,是指指导个人的具体行为。当获得某一类知识时,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实践,还可以用来训练心智。[3]斯潘塞这里的“引导行为”是一种功利价值,而“训练心灵”指的是知识的认知价值。

2.根据知识的属性,知识可以分为认知价值、审美价值和伦理价值。认知价值的含义和上一个是一致的。知识的审美价值意味着知识是真与美的内在统一。通过学习知识,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修养以及对生活的理解。知识的伦理价值其实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即知识”。知识越多,道德越高尚。[4]形成道德品质,首先要学会道德判断,发展道德情感,达到道德意识,然后用它来指导实践。

第二,教育内容的选择遵循知识和价值观

对学生最有用的知识是什么?学生应该从学校学到什么样的知识?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价值判断和知识选择的问题。早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中学和大学都是古典教育占主导地位,被表扬的总是第一位,宣扬个人福利的排在第二位。在现代,实用主义、本质主义和永恒主义教育知识观之间存在着最重要的争论。

(一)实用主义教育的中心概念是“经验”。杜威认为经验是最有用的知识。教育是经验的积累、再选择、再组合。在教学内容上,他认为教材的基本来源是儿童直接经验构成的知识内容。

(二)本质主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强调“文化因素”。它认为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有组织的体验,也就是知识。一定很难,能挑战学生的智力发展。

(3)永恒教育哲学的理论是寻找那些以理性训练为教学内容的“永恒课题”。职业培训中的“如何做”课程被排除在外。这些课程强调技能而不是理解,强调技术而不是理论。

在现代社会,在国际竞争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将知识视为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更加重视知识的实用价值。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必须通过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知识更大程度上是为社会服务的,学生作为人对知识的需求被置于从属地位。

三,对我国教育内容选择的认识

不难发现,我国普通中小学教育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重在为升学做准备,忽视了为人生做准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学科和专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试图通过几年的教育来培养本专业的专家;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校而异。有些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些学校和普通中学差别不大,但侧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的操作技能不强。

“学业准备模式”和“人生准备模式”为人类发展预设了一定的方向,学生在既定的轨道中发展。这两种模式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互补的,满足了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发展模式。但是,人在社会中最基本的活动就是生活,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并不代表能过得很好。所以“学术备考模式”不能忽视学生的生存和生活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对训练思维、开阔视野、升华情感有重要作用。“人生准备模式”不能一味追求实践技能的掌握,而是把学生培养成工具,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