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是谁?

在绍兴25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中,无数文化名人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身影,一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也深深影响着绍兴乃至中国的发展进程。为隆重纪念建市2500周年,充分展示绍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国爱乡的热情,加快推进绍兴“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委党史研究室、绍兴日报社、绍兴广播电视总台特举办”。

王充(27 ~约97),生于上虞,祖籍。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大师。出生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家庭,在洛阳太学少游,师从班彪。他出生在耿介,官场不允许他进入,所以他辞去了家里的工作,花了一生的时间写《论衡》。这本书开创了自然生命力理论的朴素唯物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完整的无神论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整个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王羲之(303 ~ 361),山东临猗人,西晋末迁居惠济殷珊。晋代著名书法家,官至右军大将,被世人誉为“王右军”。他酷爱游山玩水,后来辞职隐居到嵊州金阁。353年,王羲之、谢安等465、438+0位友人齐聚兰亭,撰写了《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被誉为书法帖之冠,是中国书法创造的完美象征。由此,兰亭成为历代书法家心目中的书法圣地;王羲之被后人奉为“书圣”。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40尊中国文化名人雕像中有王羲之。

谢灵运(385 ~ 433),上虞人,东晋大将军谢玄之孙。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摹仿山水的作家,被誉为中国山水诗派的鼻祖。他的诗大多描写永嘉、惠济等地的风景名胜,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诗歌的境界,使山水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出来,驱散了弥漫于诗坛的玄言阴影,拓展了诗歌创作的领域。从此,秀丽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唐代在浙东形成唐诗之路,也与谢灵运有直接关系。

何(659 ~ 744),永兴(萧山)人,早年迁居(绍兴)。唐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诗文俱佳,书法品味极高,尤以草书见长,被列为“吴中四子”之一。何张之心胸宽广,豪放不羁。常与李白、张旭等人饮酒作诗,自称“饮酒八仙”,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和称赞。他从家乡退休的那一天,玄宗亲自带领王子和官员在长安东门外设宴为他送行,这成为中国文坛上的一个历史性事件。他的代表作《还乡》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在中国众多关于“还乡”的诗歌中,它是最古老、流传最广的。

陆游(1125 ~ 1210),字武观,岳州殷珊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多产的诗人,现存诗歌9300多首。陆游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始终贯穿着火热的爱国主义精神。最突出、最重要的主题是对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渴望,以及志愿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他通过优美的艺术手段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最生动、最深刻、最激烈的具体表现,显示了巨大的艺术力量,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坛的崇高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冕(1287 ~ 1359),诸暨人。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是元末诗坛最具现实主义倾向的代表作家。他用自己的诗歌反抗封建贵族的统治,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他一生爱梅花,种梅花和咏梅,画梅花,善写竹石。他画的梅子简洁洒脱,可谓“妩媚飘逸”。他开创了画梅子构图的方法。《迷梅图卷》这首诗是不朽的杰作。他的画对明清画坛影响深远,为水墨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会管理印刷,文人雕刻,还会回汉印。他是首屈一指的。

杨伟贞(1296 ~ 1370)诸暨人。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和作家。他高风亮节,被誉为元末“三贵人”之一。他在书法中融合了曹彰和狂草,形成了不同于流行的赵孟頫书法的奇特清新的风格,对后世的野书家影响很大,被后人尊为“复兴曹彰的大师”。他以奇幻的诗风成为元末明初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他的诗准备充分,独成一家,被称为“铁崖乐府”,其中古乐府成就最高,史称“铁崖乐府”。

马欢(生卒年不详),宗教人士,信奉伊斯兰教,会博采众长。明代著名的航海家、翻译家,中外文明交流的杰出使者,世界航海史上的开创者之一。他精通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曾作为船队翻译三次随郑和下西洋,协助郑和代表明政府与伊斯兰国家开展广泛的友好交流,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的麦加朝觐。他呕心沥血40年写成了一本书《英雅胜览》,记录了亚非20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成为研究郑和下西洋、亚非地区史和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极具学术价值。为了纪念马欢的杰出贡献,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个小岛被命名为马欢岛。

王守仁(1472 ~ 1528),祖籍余姚(当时的绍兴府),后迁居殷珊。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杰出代表。他的学说旨在构建一种新的有效的统治理论,以主观唯心主义为特征,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基本范畴,史称“阳明心学”。阳明心学作为中国心学的代表作,已经成为与朱成理学相抗衡的儒家学派。数百年来,其影响渗透到政治、教育、文学、艺术等诸多学术领域,影响了周边多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它已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学校之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徐伟(1521 ~ 1593)是人。明代文学家、画家、戏剧家。他参与了对日战争。他多才多艺,在诗歌、戏剧、绘画、书法方面独树一帜。他是中国泼墨写意派的创始人,常春藤派的鼻祖。他的画可以吸取前人的精华,脱胎换骨。他们不想看起来像神。他们什么都做,山水人物花鸟竹石。花为上,开创了一代画风,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画坛。他们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画家之一。书中擅长草书,写了很多诗,被誉为“下一代人才”。他会弹钢琴,熟悉旋律,热爱歌剧。他的《南祠叙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南祠的理论专著。

刘(1578 ~ 1645),祖籍,祖籍启东。明代著名的儒学大师。曾在稷山书院讲学,主张“慎独”论。他认为,明中叶以后,阳明心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甚至走上了歧途。因此,他竭力弥补王雪末流的不足,形成了以“诚”、“慎独”为宗旨的儒家思想体系。刘是宋明道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可以说是最后一位理学大师。他所开创的稷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很大,对明末清初实学热潮和早期启蒙思潮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洪绶(1598 ~ 1652),诸暨人。明末清初杰出的画家。他是一位擅长人物、花鸟、山水的绘画大师。他与北方的崔自忠齐名,被誉为“陈蓓崔”。他的人物画对后世影响最大。他用夸张的变形手法描绘人物,被归类为“变形派”画家。他的笔墨改变了他的一生,被当代国际学者誉为“17世纪众多具有完全独特个人风格的艺术家中的第一人”。陈洪绶在绘画上的艺术成就充分体现在他的版画上,他在中国版画史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被称为“三百年无此笔墨”。

张岱(1597 ~ 1689),殷珊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艺术评论家和“绝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艺术为晚明文人表达精神闲适转化为普通百姓感受时代忧患开辟了道路。他历时20余年编纂了220卷《明史·史记》,后又续编了63卷《史记·后记》。《石室书》继承和发展了《史记》等正史传记的风格,人物传记简洁细致。同时,史传语言大胆引入口语和俗语,将通俗化推向历史作品领域。这部不朽的历史著作,为明清之际的学术文化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树起了一座巨大的丰碑。

章学诚(1738 ~ 1801),本名师斋,本名邵岩,惠济人。清代的史学家、思想家、地方志家,被梁启超称为“清代唯一的史学家”。27岁主持编纂天门县志。此后,由他编纂的地方志多达12部,包括《天门县志》、《贺州志》、《湖北通志》等。他在总结前人编纂地方志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地方志理论。其代表作《文史依桐》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两大瑰宝之一,被视为中国地方志的奠基之作。

赵(1829 ~ 1884),本名,字北安,惠济人。晚清著名画家、篆刻家。他一开始师从颜真卿学习书法,后来又在法国取了北朝的碑刻。他的楷书写得婉转,被称为“狄威的脸”;绘画奔放、浑厚、洒脱、多彩、创新,开海派之先河。篆刻古为今用,兼取浙皖,创造了独特的“赵体”。在晚清艺术界,他是“诗、书、画、印”的全才,是19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家,堪称大师。

李次明(1829 ~ 1894),长字法,客籍,会稽人。晚清著名学者、文史大师。十几岁的时候,他就以才华横溢而闻名。甲午战争失败后,因悲痛咯血而死。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一生读书写字的勤奋。有近50种收集整理成书,共7800多万字。尤其是《岳茂堂日记》最受推崇,内容涵盖了咸丰至光绪四十年间朝野经历、文物变迁、风土人情、学术经验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清代历史和学术思想的著作,有“日记大观、轶事之源”的美誉。

刘大白(1880 ~ 1932),原名金庆邦,后改姓刘,名敬,字大白,绍兴人。著名诗人。1912编辑绍兴公报,1914东京入团。在“五四”时期,他与敬恒毅、陈望道、并称为“五四时期的浙江四杰”。他在“五四”前就开始写白话诗,是中国新诗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被称为“五四以来中国新诗中第一个写农民疾苦的诗人”。他的《卖布谣》由著名音乐家赵元任作曲,流传全国。早期创作的白话诗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和僵化文言文的桎梏。

杜亚泉(1873 ~ 1933),字秋帆,殷珊人。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启蒙者。1900年赴上海创办雅泉书院和雅泉杂志,这是创始人第一次自己办私立大学和科学杂志。他在担任商编所理化部主任期间,编写或主持编写了上百种中小学教材和科学读物,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曾主编中国第一部植物学词典和动物学词典。编写中国最早的理科教材、最新的格致教材、最新的书面计算教材和语文教材《文学的开端》;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和盖革对数表第一次被翻译。他一生致力于传播科学精神和普及科学知识,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科学界的先驱”和“启蒙时期中国的典型学者”。

鲁迅(1881 ~ 1936),原名周章寿,后改名周树人,绍兴人。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出版,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作品,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的思想特征。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之一。他一生以笔为武器战斗,被誉为“国魂”,现代文学的旗帜。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冷眼看千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中华世纪坛40大文化名人之一。2009年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英雄模范人物”。

蔡元培(1868 ~ 1940)出生于殷珊。中国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萌发了教育救国的思想,弃官归附李,在县主持中西学堂,宣扬新学。1904年,陶成立了一个革命团体——光复会,并任会长。1912担任南京临时政府首席教育官,逐步改革当时的教育制度。1917至1923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方针,支持新文化运动,将北京大学从传统的“官僚练兵之地”转变为思想活跃、学术繁荣的中国最高学府。1927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1932与宋庆龄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护联盟,并任副主席。毛泽东称赞他是“杰出的学者和世界的楷模”,联合国授予他“世界文化伟人”的称号。中华世纪坛40大文化名人之一。

任光(1900 ~ 1941),笔名千发,生于嵊县。中国无产阶级音乐运动先驱,著名革命音乐家,被誉为“民族小号手”。1917被上海震旦大学录取。1928上海EMI唱片公司音乐部总监。1935年2月,由他作曲的电影《余屈光》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奖项的电影。1940加入新四军,皖南事变中牺牲。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上百首歌曲,用音乐激励了无数中国人投身于救亡运动,尤其是《中国进行曲》、《回家》、《新四军进行曲》等经典歌曲。

马一浮(1883 ~ 1967),上虞人。现代国学大师,理学家,佛学家,翻译家,诗人,书法家。他精通数门外语,是将《资本论》德文版带到中国的第一人。对古代哲学、佛教、文学的研究都很深刻。他还精研书法,集曹彰和韩立于一身,并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丰子恺称其为“中国书法大师”。作为一名诗人,他喜欢唱歌。他被称为“当今中国第一流的诗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聘为浙江大学教授,撰写了《浙江大学校歌》。他是最后一个在中国建立学术机构并讲授科学的人。他一生著述甚丰,被誉为“儒、释、哲大师”。周恩来总理曾称他为“中国唯一的理学家”。

范文澜(1893 ~ 1969),绍兴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他精通文学、经学和历史。他在北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等10多所学校任教期间出版了许多书籍。有了《文心雕龙》的注释,学界公认《文心雕龙》编纂注释中“范注最为详”。1940年2月,赴延安,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撰写《中国通史》。他编纂的《中国通史纲要》第一、二卷,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论述中国历史的通史著作。1946年,中国近代史第一卷编写出版。这本书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开创性著作,是历史研究领域的里程碑。他一生从事历史研究,是中国近代史领域为数不多的大师。

董(1914 ~ 1973),绍兴县人。现代著名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我年轻的时候在苏州美术学院和上海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去了越南河内艺术学院深造。1943去国家敦煌研究院研究壁画。1946受徐悲鸿邀请到北平艺专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委员会绘画组副组长、第二届政协委员。主要作品有《武昌起义》、《开国大典》、《西藏的春天》等,其中以《开国大典》最为著名。他开创了深受人民喜爱的中国油画新面貌,在画坛掀起了一股“中国油画风”。董是受到毛主席表扬的油画家,是国家文物局规定作品不得出境的当代十大大师之一。

竺可桢(1890 ~ 1974),字绍荣,号,上虞人。著名的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他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他的《地学通论》是中国第一部现代地理学著作。65438年至0928年出任中央研究院气象所所长,开展各项气象研究工作,中国气象事业由此初具规模,彻底结束了所有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和海域发布气象预报的历史。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确立“求真”为校训。抗战初期,他带领浙大师生西迁,史称“文学大军长征”。在他任职的13年间,浙大以其卓越的管理能力不断发展壮大,被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马寅初(1882 ~ 1982)生于嵊县。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个在美国学习经济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抗战时期,他第一个公开揭露和严厉批判国民党的经济政策,被国民党囚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1955、1957在全国人大发言,阐述了以“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的人口控制理论,由人民日报以“新人口论”为题发表。然而,他受到了错误的批评,被迫辞去北京大学校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职务。1979年7月,恢复北京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职务。他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马寅初经济论集》、《经济学导论》、《货币新论》等。中华世纪坛40大文化名人之一。

胡愈之(1896 ~ 1986),上虞人。他一生从事记者、编辑、作家、翻译、出版工作,是中国当代新闻出版界不可多得的“多面手”。1915在沪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后在《商报》联名发表郑振铎等七人写给国民党当局的抗议书,被周恩来誉为“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无畏壮举”先后策划创办文学,编辑《世界知识》等进步刊物,宣传抗日救国。1940,受党的指示,赴新加坡任《南洋商报》编辑部主任,开辟海外抗日宣传阵地。他是一个著名的宣传家。新中国成立后,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出版总署署长,为新中国的新闻出版、文字改革、外交事业和统战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潘念之(1902 ~ 1988),又名风土,新昌人。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早年长期从事革命活动。抗战时期,她在重庆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三馆负责抗日宣传工作,被称为“反宣传之母”。抗战胜利后,赴上海从事统战和情报工作,并在上海法学院等学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管委会参事室副主任、华东局统战部主任、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等职。他长期致力于法学和政治学基础理论的建设和普及。他一生著述甚多,贡献卓著。被誉为法学、政治学领域的开创者,有“北张(友渔)、南潘(读书)”之称。

吴觉农(1897 ~ 1989),上虞人。著名的农学家和茶叶专家。曾留学日本,撰写《茶树起源考》,证明茶树起源于中国。在上海商检局工作期间,我摸索出一套检验茶叶的方法,创办了《茶报》。1940年,中国第一个茶叶专业系在复旦大学成立。次年,他在福建武夷山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并任所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他一生从事茶叶研究,为振兴我国茶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出版茶学名著《茶经评论》。这是当代茶学的经典之作。鲁在本书的序言中称他为“当代中国的茶圣”。

谢晋(1923 ~ 2008),上虞人。著名电影艺术家。他一生拍摄了《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芙蓉镇》《山下的花环》《鸦片战争》等20多部优秀影片。他的作品与时代、生活、人民群众息息相关,赢得了观众的口碑,为中国电影尤其是现实主义电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书《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对许多电影导演和演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长期致力于中外电影文化交流,致力于中国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有突出贡献艺术家等荣誉,获得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金鸡奖。2009年入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