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论述了高师语文教学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创新

本文论述了高师语文教学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创新。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创新

摘要:高师语文教学法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完善师范课程体系;大力调整语文教学法课程内容,加强教学套路和基本功训练;密切联系,加强和研究教学方法。

从1902,史静大学师范学院受命设立“各学科教学法”开始,语文学科教学法经历了多个阶段,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但是,目前这门学科仍然陷入困境,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科教学法是联系专业知识的桥梁和纽带,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具有统一整合的作用,有助于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和提升。笔者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指导经验,认为高师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师范教育课程。目前,语文教学法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科课程与教育课程的矛盾。我国师范教育课程中的教育专业课一直是教育学、数学、学科教学法加教育实践。教育学、心理学都是一流的,但是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教育技术、比较教育这两个学科的相关课程很少。实践教学中作为课程的教育学、心理学内容与中小学教学联系不紧密;教育学侧重于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但与教育学、心理学脱节,甚至有些内容是矛盾的。大部分高校沿袭旧的三门制,即教育学、心理学和语文教学法,不具有学术性和师范性,严重背离新课改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难以促进教育的发展满足需要。纵观国外师范教育,可以发现美国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在开放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加强;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的师范教育却恰恰相反。学术性并没有增强多少,师范性反而被削弱了。二是教学法课程和教师边缘化,课程比重过低。我国高师教育科学课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比重小、内容窄、课时少、实践性差。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科学的课时只有1/4。这与培养专业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第三,师范生的教学套路和基本功不够,导致师范生很难被接受单位接受。根据多年的实践,发现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目标不确定,教学内容不重不轻;教学过程失控无序,教学思路混乱;教学策略运用不当,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口语教学颠倒,教学黑板混乱;课堂教学傲慢,教学过程机械僵化,没有灵活的变化。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反映了师范教育中的问题,尤其是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套路太差。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师学科教学创新。

首先,完善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除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外,为师范生增加教学论、课程论课程,或者将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内容调整为与学校教学相关的教育、学习心理学理论;同时,增加课时量,保证必要的教学时间。为此,安顺学院选择了皮连生主编的《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和、刘如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这两本书改变了普通心理学的风格,以教学为主,对师范生掌握教与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学方面,选择一些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理论课。教育类课程,如方莉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和钟启泉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使师范生在理论上有更全面的掌握。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课程理念,合理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压缩和精简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顺序,不拘泥于教材本身的内容和编排顺序,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整合课程资源,有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大力调整语文教学法课程内容,加强教学套路和基本功训练。《语文教学法》课程主要讲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联系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从教学套路、教学基本功等方面引导师范生理论清晰,考试过关。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求师范生掌握普通话、硬笔、简笔画三种功夫。这三项基本功是通过普通话课、书法课等公共课来完成的。通过这两门课程,奠定学生的基本技能,在课程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中小学的课程内容进行训练。学生掌握理论后,主要通过中小学语文课文内容进行训练。公共课教师和教学方法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培养和评价负责。语文教学法课程主要讲述语文教育简史、语文课程改革、语文课程论、语文教学论,让师范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科理论基础;另开设教学技能培训课程,主要培训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技能,采用科研教学和微格教学。科研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方法和行为。培养科研意识,就是要使一切教学活动科学化,提高目标和行为水平。培养科研方法和行为,主要是把教学、训练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在模拟教学中备课、讨论、总结科研。同时也可以在教学中用案例进行微观研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发表。总之,科研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指导师范生今后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和创新。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技术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教学模式”。它将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细分为单一的技能,然后逐项进行训练,使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成为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控的、易操作的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一般包括六个步骤:1)理论学习和研究;2)技能分析与演示;3)微格教学方案设计;4)微格教学实践记录;5)小组观察与评价;6)修订教案后的角色扮演。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走上中学的讲台。

加强学生的教学专业技能,仅仅依靠72学时的汉语教学法课程是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每学期为学生开设活动课(每周两节)。在活动课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方法要综合化,注重师范性和实践性,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教学专业技能放在首位。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理解,技能训练分为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个别化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教案设计、问题设计、板书设计、习题设计、课堂评价、课件制作等。综合训练主要包括全文阅读教学训练和教学训练。培训方式主要包括观察评估、模拟训练和独立操作。每个活动课的训练内容都是老师安排的。先模拟教学片段进行个别训练,再模拟全班进行综合训练,每次训练都留一部分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单项训练阶段侧重于学生对某项技能的掌握,综合训练阶段则要求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技能,同时督促学生将掌握的技能运用到整个教学中,真正强化学生在活动课中的教学职业技能。

第三,紧密联系基础,加强和研究教学方法。为此学校要搭建一个业务交流的平台。语文教学法的老师,必须深深扎根于本专业教学部的土壤中。基于此,他们将触角向下延伸到中小学,学习,敏锐捕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渗透到教学中,做到深入人心。语文教学法教师一旦离开本专业教学部,作为一个“局外人”,就不可能像身临其境一样全面、真实地感受和了解本专业的教学情况和微妙变化,也不可能有效地协调和沟通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科教学法的教学研究与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节和错位。重视教育实习的作用,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预演和预演。只有通过教育实践的实践锻炼,并根据情况,才能提高实践效果。目前,教育实习难度已成为制约高师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因素,直接影响学科教学法的教学和师范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语文教学法课程不走出课堂,直面实践,就没有生命力。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组织学生到中学课堂观摩学习,感受和体会中学语文课堂的真实氛围。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教育感化。教师要组织学生经常去中学进行教育见习。最好每周固定一个下午,分配到指定学校,固定班级,每个班两个学生,一个学期。我觉得这样的实习时间肯定比“走马观花”的一周实习要好。教育见习的内容是观摩中学教师现场教学,观看教师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参加语文教研组的活动,旁听乃至参与语文教研组的讲课和教学评价。通过教育见习,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中学语文教育,了解教学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教学专业技能的提高。

第二,教育实践。这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野外技能训练的最有效、最实用的教学形式。教育实习期间,学生要做到:1)备课;2)上课;3)上课;4)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5)编写和批改试题;6)班主任的作业。其中,听课是最关键的。有条件的话,师范院校的师生可以多开展这样的班级实践活动。但课后要虚心听取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同时,教师要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各项实习指标。第一阶段实习结束后,要进行分析。

第三,教育调查。教师要组织学生经常去中学进行教育调查,可以包括中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优秀语文教师的优秀程度等。调查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调查和访谈。通过教育调查,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语文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对象,有助于他们今后更快地走出学校,适应教师的角色。

参考资料:

蔡明王文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王克勤,剑锋。对高师“学科教学论”发展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04,(2)。

[3]马·。高师学科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0,(1)。

[4]王松泉,韩,,王.语文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黄建华。论高师语文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9,(6)。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