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名著,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可以分享的。为什么不静下心来写读书笔记?但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收集的数学读书笔记的范文(共5篇)。欢迎阅读。我希望你会喜欢它。
数学读书笔记1学了著名数学教育专家李光洙的《小学数学教学思想》第一章,很有感触。现在我就说说我自己的经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应该说,情感态度的培养比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幼儿积极的思维态度,使幼儿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这些简单的话语中,我学到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孩子,更要培养孩子自信和良好的心态。因为实践证明,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第一保证,现代孩子的心理问题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很多严峻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数学课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培养,主要是主动参与意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经过深思熟虑,这三个方面应该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有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自信心也就逐渐培养起来了。有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在这些方面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
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是通过操作、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出自己的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从而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其次,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信心。任何一个孩子长大后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数学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老师不要一味的批评,因为过度的批评会让孩子失去信心,缺乏思考的勇气。久而久之,孩子只会学会接受,更谈不上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更谈不上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给孩子更多的自信。我相信你的学生是最棒的。
最后,我认为除了培养孩子在思想和情感上的积极态度,还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孩子在一个喜欢数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熏陶,培养兴趣。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作为教师,为这一步打好基础是义务和责任。让学校成为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摇篮,不要让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杀在摇篮里。
我会尽我所能让每一节课都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的情感态度。
数学读书笔记2最近读了《数学思维与初等数学》(郑雨欣著),感触颇深。书中说: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要以数学为素材,即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类比等一般思维方法,同时帮助学生超越一般思维走向数学思维,即初步了解数学思维的特殊性,从而向“学习数学思维”的方向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只有揭示隐藏在数学知识内容背后的思维方法,才能真正让数学课“生动”、“易懂”、“深刻”。这意味着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活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老师也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生吞枣,死记硬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逐步掌握内在的思维方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指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获得多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从而“数学化”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基础知识是途径,多角度思维方式的习得才是最终目的。法国教育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一个坏老师放弃真理,一个好老师教人们发现真理。”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活动,一种体验,一个过程,不能说,只能参与和体验。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书本知识和教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获得对知识的真实感受,这是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转化为能力的动力。正如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醒目的座右铭所说,“你所做的,你会失去你的肌肉。”
平日里,面对老师的提问,如果是简单的问题,很多同学都会回应。一旦遇到有思想有深度的问题,只有少数学生试探性地举手。大多数学生选择沉默。更何况,有时候教室里一片寂静。真的,学生连出门都不敢。这是我教四年级的时候上课提问的场景。这时,我的心开始颤抖。原本还兴致勃勃的孩子们是怎么来上课提问的?我开始寻找答案,因为他们缺乏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思维能力几乎丧失了。学生的思维从何而来?答案是老师的开导和培养。作为老师,我们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掌握现成的东西,死记硬背上。久而久之,学生从来不用思考,逐渐发展到不会思考,最后遇到问题不愿意思考。这将会发生。
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做两件事:第一,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我们应该让学生越来越聪明。而我们很多老师往往忽略了第二点,以为学生掌握知识就天生聪明,但其实一个好奇的、有研究精神的、勤奋的学生才是真正聪明的学生。那么这种聪明就在于老师的开导和培养。现在课堂重视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今年,我考四年级数学。除了每周的数学思维训练课,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为他们的探究活动创造广阔的思维背景,力求做到:“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老师绝不会提示;如果学生能独立操作,老师绝对不会示范;如果学生能独立解决,老师绝对不会代替。”我觉得会有助于启发他们的思维,有时候也会因为学生的回答往往不着边际而气馁。
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在努力坚持。在我们忙于应付各种考试的时候,请留点时间给孩子思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数学智慧的启蒙者。在睿智的老师眼里,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门知识,更要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做一名智慧教师,着眼未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智慧,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终身发展。
数学读书笔记3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和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略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神秘的印象,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那种“砍掉脑袋,烧掉中间部分”的做法,努力让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在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在生活中必须无处不在,必须学好。
一,寻求知识背景,刺激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概念、算法、规则都可以追根溯源,找到它们的知识背景。教师应在教学中尽力延伸自己的数学知识,并寻求其来源,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而来,为什么而来。
例如,在教授“厘米”的理解时,一位老师让学生选择测量课桌长度的工具。结果,一些学生说六支铅笔长,一些学生说五英尺长,一些学生说八支钢笔长,一些学生说七个信封长...这时老师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课桌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你怎么想呢?这样学生就会深刻认识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教授新知识,学生就会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点之间的矛盾,是很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有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在学生生活中发现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就能把抽象变成形象,学生的学习就能化被动为主动,把害怕学习变成乐趣。
第三,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它来欣赏数学的优雅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从哪里来,还要让他们知道要去哪里,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怎么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比如,学生在学习了“求平均值”的知识后,可以把重点放在“在歌唱等评比活动中,评委给他不同的分数时,如何确定同一个选手的最终分数?”思考和讨论实际问题;通过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数学读书笔记4创造法教育的本质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的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用创造教育的理念来教六年级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一、展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创造法学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新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整理小学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不恰当地提出了老师自己的教学目标。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感叹:学生太粗心了!很多题应该是中下生做的,但是学生在练习考试的时候却犯了很多错误。即出现所谓的“疏忽”丢分现象。学生因“疏忽”而失分的原因有很多。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但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粗心大意”。就教师而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在课本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实践,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二、利用好现有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现行的《九一》小学数学教材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现有六年级数学教材的作用,体现创造性规律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通过改编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改编实例,促进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通过改编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分数乘以整数的部分,教材在解释了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规则后,又加了一个例子说明“先把分数化简,再乘以更方便”。在教学中可以不受教材的限制。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做了一些练习后,可以展示下面这个问题:2/9999×7777,激发学生的兴趣,说:看哪位同学计算的正确又快。当学生觉得2乘以7777很麻烦时,可以问:问题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如何轻松计算?经过思考,很多同学恍然大悟,他们有意识地使用了7777和9999相除的方法,然后用7和2乘以9。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得出结论:分数和整数相乘更简单,比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他们简单做计算要好得多。
(2)改编实例,激发学生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能真正做到“用教材教”,通过改编例题、习题来分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教一段公路,A队10天完成,B队15天完成。两个团队能一起修几天?“在解决这个工程问题时,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把“B队单独用15天完成”改为:B队用1比A队多完成了5天..光是B队的修复时间就是A队的1..五次。B队的工作效率是A队的2/3..你也可以把问题改成:这一段公路两个队联合修了多少天?两队一起修后几天?3 A单独修2天后剩下的B单独修需要多少天?这样,榜样围绕中心发散,榜样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教学机制在这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改编实例,促进思辨,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总是会犯错误。在教学中,如果能及时运用例题、习题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辨析和前馈控制或反馈纠正,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错误,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1前馈控制。也就是说,教师会根据教学规律或班级实际情况,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等方式,对学生在回答相关问题时容易出错的一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防患于未然。
2反馈修正。即当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改编例题或习题让学生继续练习,学生在继续练习中会有顿悟,从而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第三,抓住典型题材,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直觉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要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六年级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一些典型问题,循序渐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将是非常有益的。
如解释式中:“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3: 2: 1。根据角度,这个三角形是有角三角形。”这类题,通过层次递进,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又发展学生思维,耐人寻味。
第一关:求三个内角的判断法。这是学生刚开始常用的方法。第二关:找角度判断法。"我们能通过找到一个角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吗?"学生通过思考理解,只要找到角,因为角是90°,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这个层次高于学生思维的第一层次。
第三层次:直接判断法。“能不能不找任何一个角,直接从三个角的比值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讨论理解,由于3=2+1的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锐角之和,可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如果一个角的比值等于另外两个角的比值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一个角的比值大于另外两个角的比值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
如果一个角的比值小于另外两个角的比值之和,则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学生的思维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数感的培养得到了落实,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随机复习,完善知识结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空间和平台。
六年级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的知识遗忘且有很多缺陷,知识的综合更有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将复习融入到六年级的平时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是很多老师的经验,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只有这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总之,用创造教育理论指导六年级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的理念,激发学生学好数学将更为重要。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创造教育的理念指导六年级数学教学,也是所有六年级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业余时间看《小学数学教学论》,介绍小学数学的目标、内容、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结合了当前的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了理论与当今教材的结合,让我受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理论课,更重要的是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书还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几何基础知识教学、代数基础知识教学、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介绍让我大开眼界,提高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一章是关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进行的互动。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对话、讲解、练习、演示。前四种普通老师也会经常用在课堂上。本书接着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介绍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讨论法等。,尤其是试讲教学法,其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展示试讲题——学习教材——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尝试第二次练习。热身运动是发挥旧知识,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铺垫;提出试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试题,以尝试引领,激发学生尝试;自学教材为学生在尝试中解决自身问题提供信息,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他们自我评价,互相合作。老师讲解这一步,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一种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节课要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试讲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老师先讲例题,学生理解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老师讲,学生听;在“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现在突破这种传统模式,把课堂颠倒过来,让学生先试着练,然后老师再讲解学生先试着练的情况,也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说,先学后教”。
课堂上还有两点值得注意:
1,尽快呈现题目并提出教学目标。
刚开始上课,马上引入新课,尽快展示题目,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题目提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以启发学生“看到这个题目,谁先讲这节课要学什么”,让学生自己说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只有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老师来上课是为了长时间的复习和准备,直到新课结束才展示自己的题目。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被蒙在鼓里。老师讲了半天,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要学什么。怎么能要求他们主动参与呢?
2.尽早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项目呈现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要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从课本中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以前还要求学生自学课本,但是老师讲完新课后,大约在第30分钟的时候,要求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老师今天说的话就在这一页上。请读这本书。”其实到了这个时候,老师已经把一切都讲清楚了,学生们也没有再读书的兴趣了。这种“马后炮”的自学教材只是一种形式,学生并没有自主学习。要成为学生的主动要求,最好先提出试题,用试题引导自学教材,让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要解决什么问题。自学要及时检查评估,让学生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这样学生可以自主看书,效果很好。
一个老师不可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听你的方法学习,迟早会厌倦的。因此,我们应该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改变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