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庄小学搬迁
雷锋的一生永远延续在千千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心中。雷锋的故事总是由许多普通人来写。
雷锋是不朽的。他就在我们中间,就在我们身边,或者说,是你和我。
50年前,一名22岁的年轻士兵在一次事故中倒下。从那一刻起,他成为了当代中国不朽的传奇。
半个世纪过去了,他的事迹、他的精神、他的人格深深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民。
在中国人民的眼里,雷锋,一个伟大的战士,是良好品格和行为的化身。他代表了一种能穿透岁月风霜,直达人心的温暖。在不同的时代,他也是人们用来衡量和判断社会道德水平的标尺。每次致敬和怀念雷锋,都希望人们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在他的感召下,无数后继者以雷锋为榜样,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与善意,一点一滴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塑造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当雷锋离开我们50年后,我们在北京的每个角落,重温这个温暖的名字,探访身边的雷锋。
整栋楼大部分家的备用钥匙都存放在她家。
走进大兴区清源西里小区2号楼郎淑华阿姨家,最显眼的就是墙上的溜钥匙。
“这是501房间任的,这是三楼那对年轻夫妇的……”虽然钥匙颜色大小不一样,但是郎阿姨记得门是清楚的。
这是社区居民公开的秘密:把备用钥匙留在郎阿姨家。很多时候整栋楼一半以上的住户都在她家存了备用钥匙,不会担心忘带钥匙进不了家门。
郎阿姨今年70岁了。早年住西城,后来搬到大兴。
以前住平房的郎阿姨,刚搬进楼房的时候真的不适应。来自四面八方的7000多户拆迁户住在44栋居民楼里。门一关,谁也不认识谁。
“我住平房的时候,和大家都很亲近。能不能让楼里的邻居也一样近?”热心的郎大妈主动申请当楼长,挨家挨户查电表,送报纸。谁有大事小事,她总是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渐渐地,郎阿姨成了邻里间最信任的人。谁家暖气漏水,谁家楼里吵架,谁就去敲她家。
八九年前,有一天,楼上的小两口回家发现忘带钥匙了。这让他们很着急,最后找了个锁匠来开门。进了家门,小两口就开始琢磨:万一再忘了,就得这样了。谁能受得了?把备用钥匙放在门垫下面?不安全。留给亲戚?太远了。
“郎阿姨!”眼前一亮。
第二天,小两口去配了一套房门钥匙,找到了郎阿姨。“阿姨,我们信任你,把你留在这里。以后有什么事,我来找你要。”
这句话立刻在街上邻里间传开了。“这是个好主意!”草裙舞,每个人都像赶集一样配着送钥匙。郎阿姨家突然变成了钥匙金库,这栋楼的住户几乎所有的备用钥匙都存放在她家。还有其他建筑,有时几十栋。
一天,一对年轻夫妇给郎阿姨打电话:“阿姨,我们忘带钥匙了。下班后我们去你家拿。”郎阿姨满口答应,开始等待。
已经是晚上了,没有人来。夜深了,也没人来。天亮了,但是没有人来。第二天一问,原来是下班太晚了,没胆子过来。郎阿姨没有告诉小两口,那天一夜没合眼,就一直等着。
这么多钥匙,这么多家庭,万一出事不怕担责任?看着墙上的一串钥匙,记者忍不住问这位阿姨。
“当时没想那么多。人们给我的是对我们的信任。无论如何,我们必须保留这些钥匙,保持这种信任。”郎大妈的回答还是挺憨厚的。
在邻居眼里,郎大妈就是一个雷锋,在她有困难的时候会想到她,可以信任她。
家住西城区天桥街道路畅街社区的李和郎大妈一样热心。四年来,他一直自愿帮助生病无人照顾的董关云夫妇买菜做饭。
董关允夫妇住3单元,李一家住隔壁4单元。董关允一直身体不好,没有正式工作,吃低保;我爱人智障,什么都不会...老李看到了董的难处,他越来越频繁地进入董冠云的生活。连买菜做饭都是四年。
每天快到吃饭时间的时候,不需要打招呼,也不需要打招呼。老李挽起胳膊径直走进董的厨房,像一家人一样。晚饭后,我和你一起散步...像个全能保姆。
“帮助别人也是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帮助自己。”说这话的是密云县北庄镇朱家湾村的养鸡专业户冯宝琴。基于这种信念,她经常把精心养了七八个月,马上就能下蛋的小鸡送人。
冯宝琴送小鸡看谁家有困难:低保户汪明荃,双侧股骨头坏死,不能干重活;年过六旬的宋秀芳,家里除了几棵果树,没有什么钱...
6年时间,冯宝琴免费赠送了5、6万只鸡,价值10多万元。不仅送小鸡,还要照顾技术指导,饲料配给,售后...有100户因为冯宝琴送来的小鸡,逐渐发展成为柴鸡养殖专业户。
“没什么,就算你把这个词带给所有人!”冯宝琴说。
和雷锋一样,郎淑华、李、冯宝琴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他们只是在身边的人需要的时候尽力帮助他们。但正是这些善良的人们,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了我们,让我们的心温暖,让世界可亲。
21年当志愿者的时候,他不仅学会了修电器,还学会了修理发和修自行车。他还是一名优秀的木匠、瓦工、装配工和水管工。
2004年,马光明从西城区金融街二龙路社区搬到杨桥。老婆松了一口气:老人这次该“退休”了吧?
没想到,马光明自己拿了月票,一天坐两次车,路上花了两个小时,又回到二龙路“上班”。
你上什么课?志愿者。
马光明已经80岁了,做志愿者已经21年了。1991年,当了30多年电工的他退休了,开始给邻居修电器。他家成了免费维修部,送的都是半导体之类的小家电。
马光明回家挑选别人不要的旧开关和掉在路边的螺帽。爱干净的老婆不高兴了:“整个房子就是个杂货铺。”
“我找的大部分家电都是过时货,找不到维修的地方。但是又舍不得扔,只好试着帮人修了吧?人不富,就得想办法攒钱。”
马光明以自愿修理东西而闻名,渐渐地,电风扇、冰箱等大件物品也开始被送回家。马光明觉得自己的手艺跟不上了,就跑到社会上报了个技术班。
“班上全是年轻人。人们试图学习一门赚钱的手艺。我是个老人了,但学习成绩并不比他们差。我有一张独特的脸!”回忆起开始的时候,马光明像个孩子一样高兴地捂住了嘴。
21年志愿后,马光明不仅学会了修电器,还学会了修理发和修自行车。他还是一名优秀的木匠、瓦工、装配工和水管工。
2006年,媒体报道了马光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二龙路上有一位老志愿者。马大爷“生气”了。用居委会主任的话说,“有一半的电话是给他打的,朝阳的,石景山的,天津的,河北的,全国各地的。他比我们的正式员工更忙。”
找的人多了,工作也多了,居委会给他留了一间房。小房间的大部分被桌子和文件柜占据,剩下的堆满了破烂的旧电器:双卡录音机、电饭煲、洗衣机、电视机、VCD、淋浴热水器、电磁炉、饮水机...记者走进马光明的“工作室”时,他正坐在窗前的办公桌前拆一个老式电饭锅,鼻子上架着老花镜,手里拿着放大镜,来回移动寻找焦点。
“我老了,”马光明说。“去年有一段时间卧病在床,手有点抖,所以修东西的速度比较慢。大家都很体谅我,也没有人挑我的毛病。没什么好说的。我爱修修补补,也不能帮你修东西。”
二十年来,风雨无阻,这是因为马光明重视他强加给自己的责任。
有一天,他老婆让居委会帮他请两天假。居委会干部意识到马大爷可能生病了,当天下午就赶去看望他。一进门,只见马光明半躺半坐在床上,腰间穿着一件宽大厚实的马甲,身后放着一个高高的枕头堆,面前放着一张小桌子,螺丝刀、电度表等工具均匀地摊放着。一个修了一半的电熨斗,烧得滚烫,冒着烟。当场就有人红了眼睛...
在大家眼里,马光明也是雷锋,这么大年纪还坚持做好事,一天都不肯松手。
刘玉振是北京第二打火机厂的退休工人,他在天安门广场收垃圾已经18年了。
早上7点,刘阿姨一手拿着一个长长的木夹子,一手拿着一个塑料袋,绕着天安门广场走了一圈。她不时地从花坛和地上的裂缝里翻出各种垃圾:烟头、果皮和纸巾...从1994到现在,不管天冷天热,不管刮风下雨,她每天早上都会去天安门广场义务收垃圾。
18年前,刘阿姨经常带着她的孙子去天安门玩,因为她在照看她的女儿。地上的垃圾让她感到不舒服。“天安门是我们的脸面和干净。”
那些年,当她在天安门广场散步时,她从来没有忘记随身带一个垃圾袋,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捡起来。当小孙子和孙女没有人照顾时,刘阿姨干脆在天安门广场当了一名全职的义务清洁工。
从正阳门到毛主席纪念堂,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周围的花池,到游客排队的广场人行道,这是刘阿姨给自己定下的工作范围。她每天捡垃圾三四个小时,弯腰上百次,基本没有休息。大妈开玩笑说:“东城有个有名的导王。我呢,就算我是‘烟头之王’,也没人比我捡的烟头多。有一天,我捡了两万多条烟。”
刘阿姨说的“指路大王”谢亮,在东直门交通枢纽给人指路十几年了。
2001九月初,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在东直门开工,很多公交站都被搬了。不仅外地人找不到路线,就连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找不到北。这让72岁的谢亮坐不住了。
举着自制的“义务引导点”的牌子,谢闪在东直门立交桥东北角,开始义务引导行人。
为了指出车站的准确位置和距离,谢亮每个车站都要走三四遍,用脚步丈量东直门所有的车站,还抽空骑自行车在东直门转了好几圈,牢记一些人们经常打听的单位和建筑。
十几年来,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总是按照时间表出现在指引点。每天早上7点到,中午11: 30回家,下午2点多出来,晚上6点回家。粗略统计,平均每天他给1500人左右指路,重大节假日能达到3000到4000人。
年复一年的坚持,给了平淡无奇的故事厚度和重量。人一天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行善几十年,持之以恒。马光明、刘玉振和谢亮之所以坚持,是因为他们像雷锋一样,对社会、对人民、对环境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城市和国家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她说话很慢,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你:‘没什么,没那么可怕,儿子’”
徐连枝珍藏着一本相册,从来没有给别人看过。她说她死后,专辑会被烧掉。
78岁的徐连志是著名的艾滋病治疗专家。相册里收藏的是很多艾滋病患者送给她的照片。
如今,这些患者中的许多人已经去世,但他们将安详的微笑留给了他们的“母亲徐”。
1990,56岁的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徐连志接待了一位从国外打工回来的同胞。这是她第一次接触艾滋病患者,也是中国首例华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
没有特效药,没有治疗方法,甚至没有专门的病房。作为一名医生,徐连志对艾滋病并无特别之处。然而,她成了治疗艾滋病的代言人。一个电话打到佑安医院,是很多艾滋病患者最后的希望。
1996年,时年27岁的孟琳被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除夕那天,他下定决心,把正在和妈妈一起看春节晚会的哥哥叫出房间,说出全部实情:“哥哥,再给我包点饺子。”
吃完饺子,孟林拿了几件简单的衣服出了家门。他给佑安医院打电话:“我要见徐连枝。”
得知消息,徐连志赶到医院,守在电话旁等了一天一夜,孟林才再次拨通。
这是孟林第一次听到徐连枝的声音。“很善良,很善良,给你力量。”孟林这样描述。“她说话很慢,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你:‘没什么,没那么可怕,孩子。’"
第二天早上,孟林戴着帽子和墨镜,把大衣领子高高竖起,来到佑安医院门口。他看到徐莲芝站在远处的寒风中等着他,但他没有勇气走过去。徐莲芝站在那里,等待着。40分钟,孟林心软了。
从那天起,孟琳的生命中有了一个“徐妈妈”。
这次生日,孟琳收到了徐连枝写的纸条:“为儿子唤起心中的彩虹,送上慈母深深的祝福。祝我儿子生日快乐!”健康快乐,一年四季平安!”署名为“母亲”。他买了一个精致的相框,小心翼翼地把纸片放进去。
孟林至今过着健康的生活。1998 65438+2月,在佑安医院的一间小平房里,徐连志和她的同事们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帮助艾滋病的民间组织——爱心家园。2008年10月26日,165438,孟琳因参与艾滋病防治获得英国贝利·马丁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艾滋病患者。他在获奖感言中说:“我决定把奖金全部捐出,设立‘徐连枝爱心奖’,以铭记徐妈妈的恩情。”
在孟林眼里,母亲徐也是雷锋。当被问及徐妈妈和普通医生的区别时,他说:“我觉得是善良。”
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副政委孙,被誉为“北京活雷锋”。40多年来,他照顾孤寡困难户的老人,可以列一长串:王燕,17;高志云,13;崔,14;李剑河,10年;丁翠萍,10年;荣之庆,10年;王睿夫妇,10年;王洪亮,6年;王建安,三年...
38年前认识了王艳阿姨。那天,只见一个老太太一步一步蹭着墙,孙冲上去问。
“脚都烂了,去医院看了医生。”
“我来背你。”孙对说:
这一刻,这位无儿无女的老人成了孙的牵挂。
在医院,孙帮老人脱下鞋袜。一股难闻的气味散发出来。原来老人长期感染脚气,脚趾都烂了。孙方貌打来热水,蹲下身子,掰开老人的脚趾,用毛巾轻轻擦了擦...旁边看到医生的人都一脸惊讶。
从那以后,他经常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去看望和照顾老人。
老人心里不踏实:这人是不是看上我的财产了?她从来没有给孙好脸色看。有一次,孙给老人喝水,水有点热。老人张嘴就骂:“你想烧死我吗?”
孙没有在意,也没有放弃。他照顾老人17年,直到陪她走完91岁的人生。
在弥留之际,老人咬着耳朵对孙说:“我想把这栋房子留给你,所有的钱都给你……”孙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老人一旦去世,就再也没有踏进这个曾经进出过17的小院。
退休教师宋金平已经70岁了。他的小学班主任钟炳坤已经100岁了,在宋金平家住了30年。
56年前,家境贫寒的在王府井八面草小学上学时,钟先生当了他一年的班主任,并给他拍了许多照片。宋金平一直很感激钟先生。钟女士一生单身。当宋金平有空的时候,她会回学校去看她,和她聊天。
钟炳坤70岁的时候,宋金平想:万一老师生病了,需要人照顾怎么办?想着想着,我就放心不下了。和家里人商量后,我干脆把钟老师接回了家。
30年来,每天早上一个鸡蛋,一杯麦片,晚上一杯酸奶,两片面包,都会守在老师的床边;30年来,老师的床一直在并不宽裕的房间里洒满阳光,孩子的床只能放在门边的角落里;30年来,我每年都邀请同学给老师过生日...
“如果钟小姐还能再活30年,我就好好照顾她。”宋金平说。
普通人也可以有伟大的爱情,超越了血缘和时间。敬老爱幼,敬老爱幼。与名利、加减乘除无关。如果我们能像徐连枝、孙、和雷锋一样,用博大的爱去对待他人,那么我们也能成为像他们一样平凡而伟大的人。
他现在的工作是调查家里的煤气危害,日复一日,平凡而琐碎。21年前那一瞬间的英雄壮举,几乎无人知晓。
为了找到任志清,记者花了不少时间,辗转了5个单位,委托了4个联系人,终于在燃气集团第三分公司的一个客服处找到了他。
老任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北京绅士,和蔼,善良,踏实。
谈起21年前的往事,老任的同事们都很惊讶:居然有一位堪比“最美妈妈”吴菊萍的大英雄!
那就是1991 5月9日下午5点15-
15楼离地面40多米的窗户外,一个四岁半的小男孩双手挂在窗框上,惊恐地挣扎着。在楼下居民的尖叫声中,孩子终于再也抓不住窗框了,他的身影迅速倒下。
路过这里的北京荧光厂31岁工人任志清,没来得及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他把自行车和后座两岁的儿子推给爱人,一个箭步冲上去。
“砰!”有一种压抑的声音。在电光石火的一瞬间,任志清上前一步,张开双臂接住了孩子。
一个20多斤的孩子重重地砸在任志清的额头上,顺着他张开的双臂安全地滑到地上。惊魂未定的孩子趴在地上嚎啕大哭,而任志清已经悄悄倒在地上,不省人事,鼻子被打破,鲜血从额头汩汩流出。他受到的冲击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脚上原本结实的牛皮鞋都在冲击下被压碎了。
“老任,我怎么从来没听你提起过这个!”听完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燃气集团第三分公司某客服公司主任张春堂不禁叫苦不迭。
同事们都知道老人眼睛不太好,腰椎和颈椎也不是很结实,但每次大家问起,任志清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年纪大了,一直没保养好。其实这是那些年救人受伤留下的后遗症。
1996,任志清原来的工厂没了,他换到煤气公司上班。15年后,他再也没有和新单位的任何人说过当年救人的事。公司党群部的吴崇兰知道任志清的事迹,但老人让她不要提,她也就没再宣传了。
“谁遇到这个东西,谁就得到。”任志强还是不觉得自己的惊人之举有多了不起。
现在,老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排查家里的燃气隐患,日复一日,平凡而琐碎。每次进入用户家,他都会主动穿上鞋套,检查完毕后,还会帮用户仔细清理地板和橱柜上的灰尘。
任志清是一个隐藏的英雄。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是普通人心中所有善良和勇气的瞬间爆发;而当英雄行为完成后,他又悄然回归平凡。
石景山区田村一家普通体彩网点的老板赵书兵说。看起来他和北京成千上万的“卖彩票的”没什么区别。
然而,9月10日晚的一个电话,2012,从人群中“选中”了赵书兵。
打电话的是一个熟悉的老客户:“老兄,麻烦你帮我买一张足球彩票。”赵书兵欣然同意,并支付1024元,帮人打了一张彩票。
那天晚上,老赵熬夜看完了所有的比赛。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恰好是这张他帮别人买的彩票,猜中了所有结果,中了大奖!
连载一等奖,533万元,北京唯一一注。
老赵一夜没睡,几次抓起电话,想了想又放下了。终于,早上7点多,赵书兵给买家打电话,对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20分钟后,买家赶到彩票店,抓住老赵的手,连连道谢。老赵一分钱没要,最后也就吃了顿饭。
500万元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更有甚者,老赵刚刚租下彩票店,还欠着几十万元的房贷。但他顶住了常人无法抵挡的巨大诱惑。
“是谁的?不是你的,就不能要。”赵书兵说。
时至今日,赵书兵依然是一个“卖彩票的”,生活平平淡淡。他看起来和北京成千上万的“彩票销售者”没什么区别。除了他的故事被剪辑成小品,出现在央视春晚上,日子和以前一样。
英雄和凡人只有一线之隔。或者我们可以说英雄和凡人是一体的。雷锋是英雄,雷锋也是英雄。任志清和赵书兵也是如此。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可能永远没有机会成为英雄,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在生活中做一个好人,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在公交车上站起来让座一次,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挽起袖子献一次血...
“你是老雷锋,我是小党员,以后跟着你,照顾你。”
2007年初夏,一封信寄到了东城区东四八条61号。一位独居的退休老人拿出他的信纸,一个字跃入他的眼帘:张奶奶,请收我为您的孙女。
寄件人的名字是新美乐股份公司。张振华想了很久才想起来。不就是前几天回家面试的那个大学生吗?
新美乐股份公司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她偶然听到了张振华的故事。
在张振华悲惨的童年中,她像一个物体一样被贩卖了四次,她的养母的虐待使她失去了九个脚趾。是新中国给她带来了新生。退役后,张振华省省吃俭用,为37个孩子和各项公益事业捐款,总金额达20多万元。
被这个故事感动了,来到了张奶奶家。她看到一本老人的日记,封面已经磨破,里面有记录——
“李旭升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特别奖励1000元。我告诉他不用担心,我还在管四年大学……”
“人死了就像灯灭了。我已经和医院办理了捐献手续,有用的东西都可以拿。国家地广人稀,死了也不会占地……”
触碰心底。回到学校,王爽大笔一挥写下了这封信:奶奶,您是老雷锋,我是小党员,以后我会跟着您,照顾您。
张振华看着这封信笑了。她拿起电话:“新美乐股份公司?我是你奶奶。”电话对面,王双乐开花了:“喂!奶奶!”
那天晚上,新美乐股份公司端来了热水:“奶奶,给你洗脚。”抱着那双残废的脚,王爽不禁感到难过。“奶奶,你现在该好好享受了。”
张振华看着新美乐股份公司,皱纹里带着笑意:“哎,奶奶享孙女福。”
这一年,新美乐股份公司22岁,她的祖母76岁。刹那间,五年过去了,新美乐股份公司的朋友们都知道她有一个祖母,而没有人知道这个祖母不是她自己的祖母。
自2009年以来,新美乐股份公司搬进了张振华的房子和她的祖母住在一起。事实上,新美乐股份公司的父母在东四环给她买了一套宽敞的新房子,但她每周只回去一两天。剩下的时间,她宁愿和张奶奶住在旧平房里,每天生炉子,排队上公厕。
小平房里并排放着两张床。张振华患有多种疾病:高血压、心脏病、肾功能不全、全身性骨关节炎、三叉神经痛、视神经萎缩...他全身做了八九次手术,每天要吃十几种药,中药西药,一日两餐,一日三餐,新美乐股份公司都烂熟于心。
前来参观的街坊都赞不绝口。“你孙女真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张振华指着他的衣服、裤子、袜子和鞋子:“孩子们把它们里里外外都买了。新美乐股份公司,孝顺!”王双刚去给奶奶汇了三万块钱,一边把账单递给她,一边说:“奶奶真厉害!”"
在的心目中,张奶奶是“老雷锋”;在邻居们的眼里,新美乐股份公司也可以算是一个“小雷锋”。
河南“北京好男人”李高峰,2001来京工作,住在甘露园西里。这个地方是城乡结合部,居民复杂,环境脏乱。二道沟河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甚至有运粪车往河里排粪。这些年来,垃圾堆成了小山,运河成了臭水沟。
李高峰受不了了。一辆自行车,一把扫帚和一个簸箕...开始清理河里的垃圾。他甚至画了一张长0.2m,长1m的张宽手绘图,用几十个深色的阴影标注出了西起燕京中街,东至方平乡的5公里地带的垃圾分布情况。
年复一年,成千上万车的垃圾被他坚持不懈地从河里清除,地图上的阴影区域一点一点地消除,二道河沟渠不再恶臭,水也逐渐还清。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媒体报道了解了这位来自河南的农民工的义举,他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一天,一辆“宝马”轿车停在李高峰家门前,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的焦裕祥下了车。“李哥,我们很多年轻的河南来的农民工都愿意像你一样,成为建设北京的志愿者。”
越来越多像焦裕祥这样的人主动上门。因此,在李高峰的倡议下,成立了“河南农民工环保志愿服务队”。
给超市送啤酒饮料的搬运工李守禄加入了服务队伍,义务在八里庄附近疏导交通,帮人指路,清理沿街小广告。
在北京拥有四家工程公司的王刚加入了服务队,并自费组织了一个电影放映队,每周三次为社区居民放映电影...
短短四年时间,志愿服务队伍从最初的40人发展到现在的800多人。不仅有河南人,还有黑龙江、山东、河北等全国各地的农民工,不仅有保安、保洁员、农民工,还有大学生、公司经理。
在房山区,一批个体工商户自发组成了学雷锋小组。从22年前开始,他们就志愿在每个月的5号为光荣院的孤寡老人服务。父亲传给女儿,丈夫留给妻子,师傅开车送徒弟...
任光辉,创建学雷锋小组第一人,为老人们服务16,2006年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丈夫去世后的正月初五下午,任光辉的妻子贾秀华走进良乡光荣院,在众人的注视下默默拿起任光辉用过的理发剪...
文江是个残疾人。他一直开着残疾人摩托车和其他队员在风雨中为老人们刮脸理发。5438年6月+2003年10月,老温病危,特意嘱托妻女:“千万不要拿光荣院的事。”文江去世后的第一个“学雷锋日”,26岁的文美玲走进光荣院,拿起父亲留下的理发工具。后来,温美玲工作忙,老温的妻子张淑清接手了女儿的班。
22年,小伙子满头白发,小女孩成了孩子的母亲。自愿加入雷锋团的个体户不断增多,服务范围从光荣院延伸到敬老院、农村、社区、学校。服务项目从理发扩展到修脚、修鞋、修车、测血压...
多路记者连日寻访。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故事都写在一篇报道里,但是心里的感受是一层一层积累起来的。
正如22年来亲身享受志愿服务的老人们所说,“雷锋精神没有走,雷锋却留在了光荣院”,雷锋和他所代表的精神从未远离我们。
半个世纪,风风雨雨。雷锋的生命永远延续在中国人民身上;雷锋的故事总是由许多普通人来写。
雷锋是不朽的。他就在我们中间,就在我们身边,或者说,是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