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音乐课

在实际的农村音乐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乐感能力的重要性和培养,一味追求教学歌曲“快而多”,学生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学生会经常唱“跑调”“跑调”。面对音乐知识贫乏的小学生,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第一,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乐理知识几乎是空白。很多农村小学音乐老师往往只注重教唱歌,甚至认为音乐课就是教学生唱歌。在唱歌的过程中,我也不注重声音的练习。从而忽略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和渗透。因此,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尤为重要。音乐教师要从第一节课开始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乐理知识。比如要知道作者、调式、节拍、强弱规则、连音线、增时线、减时线、附录、持续符号等等。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掌握旋律节奏的特点,从而运用到实际的歌唱教学中。

第二,听练习。

对于刚开始学音乐的学生来说,听音和辨音的能力往往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加强学生的听力练习。以C的键为例。首先,老师弹出一个风琴(钢琴)的中音。让学生仔细听,说出是什么。首先,让学生感受七个音阶的高低。逐步增加难度,可以播放本节课要播放的歌曲的模式,让学生体验。久而久之,学生的听歌能力就会加强,进而增强自学歌曲的能力。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第三,节奏练习。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唱一首歌,声音再好,唱得再好听,但是节奏把握不好,是唱不出来的。除非你是音乐的原创者。很多老师认为非专业课学生练节奏要求太高。其实并不是。音乐初学者应该掌握歌曲的节奏。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练习节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节奏练习,比如没有点的四两拍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练习第一个十六分音符和最后一个十六分音符的节拍和节奏。然后试着一手练习打拍子,一手练习节奏。如此反复练习,可以锻炼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增强乐感。

第四,欣赏音乐的能力。

实践证明,欣赏优秀音乐是培养学生良好乐感的有效途径之一。音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其完美的演唱和表演不仅体现了音乐的鲜活生命力,而且流淌出来的歌曲和音乐都充满了动人的乐感。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感受和欣赏这些音乐的过程中,旋律之美、和声之美等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产生影响。随着时间的积累,音乐美的“痕迹”会逐渐加强和加深,乐感自然会转化为自身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当然,在这方面的学习中,一定要启动情感体验心理学,避免纯粹的形式模仿,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审美情感,捕捉音乐的本质特征。

简而言之,“教中有法,教中无法”。每个音乐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效果必然不同。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因材施教,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为未来的教育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