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四有”好教师系列报道:齐齐哈尔市龙沙区龙沙小学

龙江“四有”好教师系列报道:齐齐哈尔市龙沙区龙沙小学

如果学生想努力学习,老师必须天天向上。

汪聪齐齐哈尔市龙沙区龙沙小学

汪聪老师当班主任二十年了,从刚开始当老师的迷茫和恐惧,到越做越好的兴奋和成功。新课改,她和学生一起成长。并逐渐理解“好老师”一词的内涵,尤其是要做一名好的初级教师,必须用高尚的师德、高超的教师能力和聪慧的智慧去影响和启迪学生。

师德的灵魂在于奉献。

如何用师德影响学生,教育人?如何以师德修养,言传身教?这是我们作为老师的思考。汪聪老师认为无私奉献是师德的灵魂。

2012年冬天,她患了急性咽炎,说不出一句话。但是他们带的班是一年级的孩子,和老师在不在不可能一样。于是她每天照常上学,用笔记和同年级的老师交流,请他们帮忙上课,批改作业,坚持和同学一起上课,一起值班,只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医院打点滴,吸痰。稍微好一点的时候,我让一个口齿伶俐、聪明伶俐的孩子做“助教”,在他耳边小声说些什么,他转述给全班同学听,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嗓子恢复,一天课都没落下。在老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下,她班上的学生从不哭闹,也不耽误上课,即使要住院休息,也尽力坚持上课。

关爱学生,要始终以平和、快乐、友好、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更加注重感人至深的教育过程。她给班上的每个孩子都创建了一个小备忘录,包括孩子的家庭情况,性格,爱好,生日。每当有人过生日的时候,都会悄悄送上一份小礼物,孩子们会异常开心。孩子不开心的时候,她会像好伙伴一样安慰他们。

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为爱是可以传播和接力的。她相信,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关爱后,会有意识地把这种关爱传播给身边的人,进而热爱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把小爱变成大爱。

她组织班级学生和家长为梅里斯区达斡尔族乡中心学校的贫困学生捐款,还组织学生看望受助学生,为他们带去书籍和玩具,让城里的学生亲身感受到郊区同学生活贫困但不断进取的顽强精神,让他们学会自省,学会感恩,真正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感觉。

在老师爱的感召下,同学们也燃起了爱的火花,班里用得太烂的桶一夜之间变成了新桶;贫困学生的课桌里往往有橡皮、铅笔等学习用品;班级的图书角出现了新书架;老师讲桌的杯子里经常装着热气腾腾的开水;节俭援助箱装满了废弃的饮料瓶和易拉罐...抗震救灾时,她的同学向灾区捐款1.528元,其中包括平日卖饮料瓶积攒的1.000元。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关心和付出。

实践证明,教育首先是教师的榜样,而且是榜样。老师可以做出无私的贡献,学生也会帮助别人。

勤奋的学习让她越来越好。

工作实践让她深深体会到:小学教师要有教育大智慧,虽然教的孩子很小;需要教授的细节可能很小,但必须有大量的专业内涵。也就是说,在教育学生一时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下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2002年,她作为龙沙区第一位课改实验教师,投身于新课程的大潮中,在不断学习和吸收课改新理念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作为优秀实验教师,主持了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赏识与体验式教育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他致力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利与弊,并于2006年6月代表齐齐哈尔市参加了在厦门举行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精品课程”评选活动,获得一等奖。她在课堂上创设了许多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拍球、拔河、黑猫警长、小购物店、拿葡萄、分类识字卡、美好愿望”等,促进了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学习、快乐参与、思考创新;从2015开始,她进入了语文学科学习的研究,语文学科的教学也终于从最初的繁荣回归到现在提倡的简单而不简单的状态。她从单元预习课和精读引领课入手,找到正确的语用点,加大孩子的阅读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智慧是师德的升华。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几乎是每个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而现在我们带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学校的情商特别高,倾听、理解、明辨是非的能力非常强。他们上进心很强,特别渴望老师的欣赏和爱。然而在国内,情况完全不同。反差很大:早上懒得起床,让爸妈帮我穿衣服;吃饭挑食,有的父母要喂;乱扔东西,不尊重父母,脾气大,依赖性强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一定的环境因素,原因也很复杂,包括学生和家长的问题。而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工程,我们培养出来的好孩子一定要像看起来那么好,不能两面三刀。小小年纪,“见人吃菜”,说话做事像两张皮,这可不是小问题。但是怎么解决呢?汪聪老师认为,一年级的孩子最关注老师,最在意老师的评价,最愿意在同学面前受到表扬。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帮助孩子改变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于是她要求父母每天回家后做两件事。首先,她向孩子暗示了他最应该改正的问题。如果孩子改正了,进步了,她会给老师写个纸条表扬他。第二,注意对孩子的观察。不管哪方面,只要孩子做得好,就会马上写纸条表扬,让他们带给我。要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为了得到表扬,会克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很高兴家长表扬了警察,并把他们交给了老师。王老师和他的父母一致认为,所有的文章都记录了孩子们的优势和进步。如果孩子还有一些明显的错误和缺点,私下给她打电话,第二天老师会和孩子个别谈话。一旦有进步,家长会马上写纸条,及时当众表扬她。这种“表扬笔记”的方法,实施一个月后收到135条笔记,其中有一些是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进步;有的是阶段总结;有的是后续报道等等。慢慢地,她和父母惊喜地发现,有些不是父母提出来的,而是孩子做到了。原来,每天早会上的“表扬笔记发布”只表扬了几个孩子,却激励和刺激了全体同学。结果激发了孩子们回去“模仿优秀的执行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出乎意料。似乎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只看家长和老师有没有好的策略去挖掘和释放。

“小纸条”的方法在幼小衔接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听老师讲课。这种表扬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自立、大方、礼貌,主动学习和尊重他人,形成一定的良好习惯。当孩子逐渐长大改变,“小纸条”法自然就完成了使命。从这次经历中,她深深感受到了教育艺术的重要性,老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常变常新。

教育是凡人的伟大事业。二十年来,虽然王老师获得了省、市、区三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先进师德、优秀辅导员等诸多称号,但她知道,所有的荣誉和成绩单,都只是努力的新起点。我相信汪聪会一直在心里种下一种成长的态度,并投入其中,为理想的教育目标默默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