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里只有你——名师巡展活动讲座有感

2020.11.10鄂温克旗首届名师巡展小学组大雁站作为名师团队的一员参加讲座。五堂课五位名师的五场不同的精彩呈现,在学习的同时,也让自己更加明白如何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听了两次钟永林老师的数学课,以这次数学课为例,谈谈我的感受。

第一次听钟老师讲数学小班教学中的植树问题。老师清晰简洁地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我在多年不教数学后,重新燃起了对数学教学的向往,不禁想——数学真的有用!

11.13钟在二小做了第三次巡回讲座,数学老师都参加了讲座。这些学生来自五年级一班。作为一个教了五年孩子的语文老师,我也想看看这些孩子在数学课上的表现。再次跟随钟老师的脚步,见证名师风采。

回顾这节解题数学课,首先钟老师以植树节学校植树为题,引发学生思考,猜测学校应该种多少树。20, 19, 21 ...在学生们做了很多猜测后,钟老师轻松地问,谁是对的?有不同答案的时候怎么办?验证。如何验证?画一幅画。100米长,每隔5米种一棵树,如何画出一个大数?收缩...这一问一答,同学们找到了验证方法和操作方式。

然后钟老师并没有直接说明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借助学习单画一幅图自主学习,并与伙伴交流,找出三种可能的情况。在学生交流和汇报的过程中,钟老师结合传说帮助规范语言。问题的解决完全来自于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合作。

接下来,钟老师让同学们结合导学单,发现植树规律。这个环节还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后,如何去记住它?钟老师有一个独特的想法。他伸出五个手指,每个手指代表一棵树,手指之间的空隙代表间隔的个数,这是一种多象记忆法。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老师是做什么的?所有的学习时间都被老师遵守了。在五个学习小组中,老师们来回穿梭,看、听、参与交流。

例1的教学钟时间长,学生反复交流,直到把种树的规律表达清楚:两头都种,树=区间+1;只种一头,树=区间;两头不栽,树=区间-1。我那些多年不教数学的老师,都觉得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在这一点上继续新的例子是没有问题的。钟老师问:“你看这些情况,哪个是关键?”让学生继续思考并解释原因。再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通过种树来解决?”学生汇报,老师展示生活中植树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植树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例2的教学中,看完题后,老师给出关键词,学生先理解,再画图验证。老师提醒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解决问题。

回想起以前的教学,我觉得老师更像一个演员。他是公开课,示范课,参加竞赛课,反复练习,熟练背台词。一节课死记硬背,讲课时只想说自己的下一句话,不理学生。我以前也是这样,背导语和过渡语,专注教案(更准确的说是脚本)。现在课堂不像以前了,虽然要有剧本,但是在老师眼里,学生是最好的演员。什么是老师?是编剧,不是导演。根据教学目标认真编写剧本,有大纲,有细节。作为导演,眼睛看的是学生的表演,台词听的是。简单易懂的不需要重复,难懂的重复强化。演员脱离剧本怎么办?拉回来。我不会演戏怎么办?做个示范。演出一开始,导演眼里就有演员。刚开始上课,老师眼里都是学生。这就是两者的相似之处。

钟老师的数学课,语言平实严谨,语气温和踏实,对学生的评价简单有用:很好,很好,谁来补充?有一个词叫“接地气”,是钟老师的课堂。

听了不同学科的名师课,体验了不同学科的学习,觉得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听课的我们也同样受益。

看名师课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所谓的名师,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荣誉,而在于他是否接地气:上课时,学生思考时沉默,交流时积极热情,汇报时高举双手。一节课下来,同学们还是不满意,觉得时间过得好快,还没听够。

我有幸成为名师团队的一员,榜样就在我身边。虽然学科不同,但我们在教学上的坚持和探索,对学生的培养和影响是相似的。希望以后能和大家一样,在巡回演讲中体验自己,成为一名学生。

真心感谢各位名师的精彩课,我也和我们的伙伴一起努力了。希望有更多机会让不同学科的伙伴一起加油,助力我们共同的事业——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