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01生活越玩越好:
玩玩具不一定意味着灰心。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学到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
作者每天晚上孩子写完作业都有一个“玩耍时间”,根据她的作业可以是一个小时,也可以是半个小时。所谓游戏,就是爸爸妈妈在女儿做完作业后,和孩子一起玩的互动游戏。
承诺在作业完成后给孩子一些“甜头”,孩子的学习动力会增强,更容易尽快完成作业。
在游戏中输不起的孩子在其他竞赛中也输不起。“失败是成功之母”,“输不起”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和瑰丽之美,在那里永远无声无息。只有让孩子亲身经历和感受,才能感受深刻。只有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孩子才能真正热爱、敬畏、爱护、保护环境,从而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时间玩,而是家长周末不想陪孩子玩,因为这需要家长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好奇心可以激发孩子探索和学习的动力,让孩子在满足好奇心的过程中慢慢成长;和孩子一起冒险,创造一些独特的体验,让孩子有一些特别的体验,给孩子一些特别的收获。我想这也是父母爱孩子的一种特殊方式吧!
爬山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每次爬山都鼓励她爬到山顶;拼图和乐高需要耐心;无论是做拼图还是爬山,都是一种“延迟满足”的训练,鼓励孩子坚持和忍耐,以达到最终的目标。
孩子玩“撤退”时,家长是否能陪孩子坚持下去;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可以拒绝吗?当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达到某个目标时,家长能否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给予奖励和鼓励,都决定了孩子能否学会坚持和忍耐。
人生有很多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实现目标需要坚持和耐心。从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把事情做到底的好习惯是非常有益的。
你知道怎么让你的孩子受苦吗?那就是:服从。
运动可以让孩子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增加自信心。
每个人都希望被表扬,被表扬的人会充满喜悦和自信。
缺少同伴比考试不及格更可怕。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孩子社会化不可或缺甚至至关重要的一环。父母的溺爱,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同龄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孩子小的时候,多让他和朋友一起玩,可以克服他的自私、孤独等很多问题,也可以尽早锻炼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02在书海中阅读:
父母给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孩子可能会喜欢读书;父母给孩子营造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可能会喜欢看电视。对于阅读,家长应该做的是:第一,让孩子有书读,第二,让孩子读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读的书;“读一本书”就是让孩子接触到书。
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寻找模仿的对象。父母作为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成为孩子最早模仿的对象。家庭的氛围很重要。他父母给他营造的是读书的氛围,所以他可能会喜欢读书;他父母给他营造的是一种看电视的氛围,所以他可能会喜欢看电视。
是时候创建一个阅读家庭了。学生知识面广,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家长给孩子营造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当你有空的时候,你愿意为你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你想想,晚上九点,我们三个人在干什么?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给孩子营造读书氛围,做读书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读好书,和孩子一起成长。阅读是一种很好的课外活动方式。课外阅读可以很好的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
有些朋友家里有很多书,但都整齐地装在书柜里。等孩子长大了,书还是新的,没读过。虽然书整齐地放在书柜里,但孩子们够不着。你把书放在他平日看不到的地方。如果你告诉他一次,他可能会拿一个看。书柜上面几层是大人看的书,下面几层是小孩看的书。把电视放在客房,就成了备份设备,需要看新闻的时候就去那里。
我们来观察一下孩子,看看什么样的书吸引他们。跟着孩子的眼光给孩子买书,也可以说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孩子的选择。只有满足孩子的需求,效果才会好。
给孩子读漫画书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读一些经典,比如《父亲与儿子》、《史努比》、《三毛的流浪》等。孩子们每天读报纸是必要的。
父母作为榜样的力量真的很大。
那些和女儿一起写的文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孩子学习写作文就像教练教他们学习游泳一样。如果只告诉他们岸上的动作要领,孩子们可能学不会,但是教练自己会下到水里给孩子们演示动作,效果会好很多。孩子们很快就会学会游泳。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写作文就是在家长的帮助下。他们的做法是孩子说,家长写。当孩子给父母讲故事或口头描述一个人时,父母要逐字逐句地记下孩子说的话。在孩子讲完,家长写完之后,家长会把两个人刚刚完成的作文读给孩子听,让孩子感受一下是否需要修改。如果孩子觉得需要修改,家长会听孩子的,在原文的基础上修改。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只是助手,不给孩子任何建议。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写”一篇真正属于自己孩子的作文。这样“写”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离开父母,自己写文章了。孙老师说,她学校的孩子们写的作文都很真诚,很生动,很感人。
03学习学习是一颗糖果;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热爱自己的学习兴趣。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不断成长进步。所以没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一个孩子小学刚开始的表现,并不代表她长大后的水平。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学习生涯的蹒跚学步阶段。所有的学习活动对他来说都是新的,需要一点一点的培养。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有书法和算术。父母应该用接纳和爱来帮助孩子。
她6岁的孩子认知能力没那么强,应该让她暂时落后。父母应该做的是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看孩子的优点,强化优点,给孩子欣赏和鼓励。人要在学习中犯错,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慢慢成长。耐心等他。
关心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用笔记本记录她问的各种问题。在小学阶段,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比取得一时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在小学阶段,家长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们喜欢被表扬和鼓励。只要做出点成绩,及时表扬。对于孩子来说,当自我价值感得到满足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去做一件事,而大人不断的认可和表扬,会让孩子在心里感受到“我很强大”,这就是自信的感觉。
心理满足会深入到孩子的精神层面,往往比物质奖励更有效。我几乎每周都会给老师发邮件。主要内容不是说女儿的弱点,而是告诉老师她做得好的地方。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对学习充满兴趣。尽量让她爱上学校,爱上学习。组织孩子一起郊游或者参观博物馆。
如果你吻了你的老师,你可以相信它。如果你能让孩子喜欢老师,他就会乐于学习老师教的东西,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努力让她喜欢每一个老师。孩子只有爱老师,才会喜欢老师教的课程,才会学好这门课。
家长欣赏和感谢老师,并把这种欣赏和感谢传达给孩子,引导孩子喜欢和尊重老师。这完全可以做到。想办法让孩子接受老师的正面影响。如果孩子和同学老师关系好,他就会有好心情。
学习习惯包括日常预习和复习、阶段性总结和课外阅读等。“小有成就自然,习惯自然”,每天晚上9点左右睡觉。一开始她在床上睡不着,我就给她讲故事,陪她背唐诗。渐渐地,她准时上床睡觉了。每天回家后先做作业,做完作业再玩。
初步形成习惯需要21天,基本形成习惯需要90天,也就是3个月。孩子习惯的形成,其实是对家长耐心的考验。如果父母通过了这个,孩子们就会通过那个。
要“专注于时间”: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晚上7: 00-7: 30是做数学作业的时间,所以这个时间是专门做数学作业的。半个小时不允许我们在屋外徘徊,也不打扰她,不给她送水果或水。如果她有什么不会回答的问题,第一时间留着,等这个科目的作业都做完了再问父母。做完一个作业,可以休息一下,换个思路,再开始写另一个作业。同样,那段时间只做那一件事。
用“正向强化”的方法,在她做得好的时候鼓励她,甚至给她一点小小的奖励。
重视阅读和写作;在小学阶段引导孩子多读书多练字,让孩子早早爱上读书写字。
因为只有父母最了解孩子的特点,才能想出真正帮助孩子的办法。
每天晚上,我女儿一睡觉,我就把英语磁带放进录音机给她听。把英语磁带想象成“摇篮曲”。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就像学习母语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听”中学习母语的。英语学习要从听开始。一起看英文原版电影,看很多英剧,在英语角用英语和别人练习对话。学英语和学汉语一样,目的是让孩子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掌握了背单词的方法,英语学习就会轻松很多。
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尽早发现孩子潜在的优缺点。当发现孩子在某一学科上比较薄弱时,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引导,同时要保持优势学科的领先地位。
主动和老师沟通,请老师帮忙激发孩子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小学生听老师的话,一定要利用好这个资源。
孩子在学习中时不时犯错是很正常的,家长应该接受和允许孩子的不完美。建立错题本,语文一本,数学一本,英语一本,每天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里。如果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可能会嫌麻烦而半途而废。这时候,家长不要着急,不要打骂责备孩子,而要通过监督、鼓励甚至奖励的方式,引导孩子慢慢形成良好的习惯,渐渐地,他们就会尝到甜头。
课外班的选择:第一,尊重孩子的天赋,也就是在智力上的突出表现。要确定孩子学的是不是课程的素材,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第二,尊重孩子的兴趣。只有孩子真正喜欢,才能学到东西。第三,尊重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错过了关键期,可能终生难以补救。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品德和学习能力。父母要想让孩子成长为有责任心的人,就要尽早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他们,避免他们将来成为“啃老族”和“白眼狼”。孩子最终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独立生活需要生活技能,这是学校学不到的,只能在家庭生活中学习。
孝敬父母,从成年人开始:孩子要想将来成长为孝顺的人,父母只需要自己孝顺就可以了。孩子会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父母的举动,记在心里,逐渐内化为自己以后的行为。自力更生,主动承担家里的家务和经济责任。如果和父母分开住,要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好,让孩子感受到虽然爷爷奶奶不在面前,但是父母还是关心他们的。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不要随便扔东西: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检查自己的东西,丢东西的问题非常明显。他们在失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小心翼翼的去寻找,所以并不是很珍惜。所以家长需要帮助教育孩子,让孩子小心谨慎。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没有不劳而获的,而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钱买的,这一点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随便买东西,不要随便扔东西。
只有做,才能知道生活的滋味:每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喜欢自己动手做事,独立生活需要生活技能,这是学校学不到的,只有在家庭生活中才能学到。让孩子学会做家务,明白大人做家务不容易。只要让孩子做,孩子愿意做,也能很快学会做。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收获:知道错在哪里比成绩更重要。你重视这些东西,孩子也会重视。相反,如果父母只看重成绩,那么孩子只会和成绩打交道。
注重“过程管理”每个人都强调“认真”的重要性。要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捕捉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及时说出来鼓励。无论是帮助还是表扬孩子,都要详细描述整个事件,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哪些做得好,应该坚持;在仍然有缺点的地方,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与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唤醒隐藏在孩子身上的“沉睡的巨人”,让孩子成长为现在的样子。
现在的孩子也有很大的精力,他们可以照顾自己。他们不是比我们弱,而是我们比父母弱。高年级孩子的家长要从过去的导师角色转变为陪伴和引导的角色。应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在合适的时候加以引导,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机会:经常给孩子做选择题。
亲子沟通需要心与心的沟通:首先要有时间和孩子沟通,然后要了解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亲子沟通方式,最终达到教育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问一些“然后呢”“你怎么看”之类的开放式问题,鼓励孩子说下去。
详细描述了孩子的所作所为,表达了我对此事的看法。孩子在乎表扬,在乎父母或老师的感受。父母把自己的事情或者感受跟孩子说清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问题和进步的方向,下次她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
当孩子“心情不好”时,家长要理解和接纳,并帮助孩子整理情绪,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下次她很生气,可以拿个沙发垫使劲打,但是扔东西是绝对不允许的。你可以想什么就想什么,但你不能为所欲为。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爱,渴望接纳,渴望肯定,渴望欣赏,渴望尊重。如果这些憧憬能得到满足,他们的言行就会正常,否则就会出现偏差。
三年级以下的孩子都很听话,只要规则很明确,孩子都会遵守。所以,要趁早养成习惯。十一二岁的时候,孩子会隐约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愿意做父母的“追随者”,这是孩子自然成长的正常表现。应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在合适的时候加以引导,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在亲子关系中,无论父母用什么方式与孩子沟通,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最终的效果。孩子的进步似乎是一个自然而然、不可阻挡的过程。父母全心全意的爱陪伴,静静的等待和欣赏,就足够了。
在家里设立一个“邮局”和三个“邮箱”。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写信,写给谁的信就会被放进“邮箱”里。
做一个“家庭日记”,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写下家里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看法,其他人也可以在后面写评论。
只有当你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你才能学会重视和珍惜自己。只有重视和珍惜自己的孩子,才能有足够的自信。
给平淡的生活加点调料,确实需要一点创新。
父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给孩子的信息是:“在我眼里,你最重要!””“爸爸很爱你!“对孩子来说,只有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才能学会重视和珍惜自己。
爱情的城堡是由“时间”构成的。
表现不好的人应该受到惩罚,表现好的人应该得到奖励。《家庭法典》是三年级的孩子制定的,历时一年多。被这种守则约束,有监督的权力,有不给零花钱的惩罚,女儿表现得很好,经常几个月不违规,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一些行为习惯。
制定规则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家长要做好表率。父母是循规蹈矩的人,孩子跟着做,自然也会成为循规蹈矩的人。其次,家长的口头教育也不可或缺。父母要随时随地教给孩子做事的规则。言传身教,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培训的内容虽然很简单,但是在孩子学习品质和生活品质的培养上,明确了孩子应该做什么,家长应该做什么。培训期为3个月。
父母适度懒惰,学习能力弱,给孩子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看似浪费时间,实际上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能力。孩子做自己的事,家长不要过多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