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教案
1.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学习如何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制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 cm的实际长度,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困难
建立1 cm的长度概念。
学习工具和教具
幻灯片、纸条、棍子、尺子、钉子、图钉等。
教学过程
查看导入
1.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铅笔、小纸片和钉子来比较他们的课桌,然后根据他们不同的测量工具报告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长达4英尺,长达8张小纸片...)
2.老师谈话:学生是对的,但是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因为我们用来测量桌子的东西不一样。
3.导入:为了获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有人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吗?(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量书桌的长度,但是不知道用什么单位,不知道书桌有多长。今天我们要学习数量短缺时使用的单位和计量方法。(板书:知厘米,量厘米)
4.老师:当我们想测量一个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厘米”作为测量单位。
第二,新拨款
1.知道长度单位“厘米”
老师:请拿出尺子,找出刻度“0”。从刻度0到1,中间长度为1厘米。
老师:好好看看。1 cm有多长?
老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让我们找出,在你带来的物品中,以及你周围的物品中,长度最接近1厘米的是什么(纽扣的直径、指甲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胶的厚度...)
看尺子上。2厘米长在哪里?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尺度0到尺度2是2cm;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5级到7级是2厘米...)
看尺子上。哪里有3厘米长?从哪里到哪里5厘米长?(报告)
问:通过在尺子上寻找这些不同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1.刻度从0到几厘米;2.把后面的大刻度减去小刻度得到几厘米;3.就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
2.学会使用厘米
试着测量同样的学习工具(一根8厘米长的棍子)
老师:每个学生都有一根棍子。请你试着用尺子量一下这根棍子的长度好吗?
问:测量的结果是什么?说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
比较正确的方法和错误的方法(用物理投影演示两种方法),让学生识别正确的方法。
总结:测量物体时,将尺子“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这个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
学生活动:首先选择一个你带来的学习工具,给学生看,估计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等于估算值。
3.老师:你通过学习学到了什么?
第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大家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和5厘米,和邻座同学对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练习
问:如果孩子的尺子前几格刻度不清楚(展示图片“磨损的尺子”),有什么办法可以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
第四,归纳提问
你从这一课中得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动词 (verb的缩写)布置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测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了解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是以厘米为计量单位的。
板书设计
用厘米知道厘米。
厘米
当我们想测量一个相对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我们通常以厘米为单位。
测量方法:将尺子“0”的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物体的另一端正对着刻度,这样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案点评:
导入时,让学生以不同的量具为标准报出每个人书桌的长度,然后通过一个“为什么结果不一样”的问题自然引出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数学教案——用厘米认识厘米,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用厘米认识厘米》。
在教认识厘米时,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然后通过实物去感受1厘米的长度,从而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测量棍子的长度时,老师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老师用标准化的动作和标准的测量方法对学生进行测量,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操作,在比较中有所顿悟,从而掌握量的要领;最后,亲身实践,使知识技能的掌握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
数学教案——用厘米量理解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