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对称性教学的记录与反思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对称性教学的记录与反思

第一,教学记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分析: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具有对称性的东西,学生对对称性并不陌生。这节课是按照知识介绍-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一步步进行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先设计了“贴蜻蜓”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对称的实物图片(树叶、松树、蝴蝶、鱼等。),分析了它们的异同,引出了“对称”的概念。然后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剪纸活动,学生们在观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对称秘密”。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解对称现象,认识对称图形。

2.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对生物和相应图形的欣赏,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学与教的材料准备:CAI课件、剪刀、彩纸、图片。

教学过程:

(1)情境活动和知觉的对称性

1.粘一只蜻蜓,感受“对称”

老师:(电脑播放)让我们一起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

“小荷刚露出尖角,蜻蜓早就站在他头上了。”在夏天的晚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蜻蜓满天飞。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张蜻蜓的图片。谁愿意为我邮寄它们?(展示红蜻蜓和黄蜻蜓的图片)(学生看后大笑)。

老师:请观察这两位同学贴的蜻蜓,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生1:黄蜻蜓两边翅膀一样。

生2:红蜻蜓翅膀不一样。他们怎么能飞呢?(四个翅膀大小都不一样)

老师:你讲得很好!我怎样才能让红蜻蜓飞起来!

生3:把它的翅膀换成同样大小就行了。

老师:是的!为了让红蜻蜓飞起来,它的两边必须有相同的翅膀。(指着)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几张图。(先糊一半,再糊另一半)

(有:树叶、蝴蝶、衣服、葫芦、树)

2.观察、讨论和揭示主题

老师: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发现老师贴了一半一半。

生2:发现左半边和右半边一样大。

生3:我发现这几个圈两边大小一样。

老师:大家都讲得很好!像这样两边一样大的图形,我们说它们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将学习对称[板书]。

【点评:有趣的粘蜻蜓比赛的引入,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非常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体验和感知对称性。从参与的角度来说,全班动员,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而且老师很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学生的疑惑自然引出话题。]

(2)动手操作和探索对称性

1.切了再讨论。

老师:你能试着用剪刀剪出这样对称的图形吗?试试看!

(教师巡逻、教练和地图)

老师:请先停下你的剪刀,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图片。()你认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

生1:我觉得图形1,2,3是不对称的。

生2:我也觉得图4不对称。

S3:我认为数字5、6、7和8是对称的。

老师:(参照图2)能说说是怎么剪的吗?

生:我是这样用剪刀弯的。

老师:(参照图3)能告诉我们怎么剪吗?

生:我拿着纸,这样剪,再剪。

老师:哦!所以你随意剪。似乎很难裁剪出对称的图形。

老师:让这位同学(图5)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剪!

生:我先这样折,然后用剪刀剪。

老师:很好!来,给大家看一次。

(参考图6)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我先对折,再剪,然后我剪出来这个图。

老师:太好了!想想吧,同学们。为什么他们能切割对称图形(5-8号)而他们不能(65438号+0-4号)?秘密在哪里?

胜七说:他们没有对折。

老师:请仔细看。在这些对称的图形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1:有封。

生2:有一条线。

生3:有折痕。

老师:是的!数学上,这个折痕被称为“对称轴”。请读两遍。

师:谁能画出其他图形的对称轴?其余同学,请在你切割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

【点评:让学生切割讨论,探索对称的秘密。恰当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猜猜看,打折。

老师:(展示一张长方形的纸)它对称吗?猜一猜,它有几个对称轴?

老师:有多少对称轴?请从九折开始。谁能给你看?

老师:是的!矩形有两条对称轴。再猜一下,一个正方形有几个对称轴?

老师:谁能说出一个圆里有多少对称轴?然后开始折。

生1:有一个。

生2:有四个。

生3:有十个。

生4:有一百个。

老师:似乎学生们有不同的意见,所以我们向计算机求助。电脑屏幕上显示了很多对称轴,还伴随着一个声音:我也折叠累了,不想再折叠了。)

老师:一个圆有几条对称轴?

健康1:无数。

生二:无数篇。

老师:是的!一个圆有无数对称轴。

【点评:讲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多少对称轴,这是这节课的难点。让学生猜一猜,打个折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巧妙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对称性知识的体验和理解。]

(3)拓展应用,强化外观。

老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这些图形,很多物体也是对称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的例子有:书桌、椅子、铅笔盒、橡皮、窗户、黑板、衣服、飞机、脸、人等。

老师:你能指出一个人的对称轴在哪里吗?

老师:谁能指出书的对称轴在哪里?

老师: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物体是对称的。让我们一起欣赏它们吧。

(电脑玩:蝴蝶,蜻蜓,脸,鹿,飞鹤,8。北京体育馆、埃菲尔铁塔、民间剪纸等。)

老师:欣赏完美丽的画面,你想剪吗?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更漂亮的图案!试试吧。

(当学生开始切割时播放音乐)

(学生把作品剪下来贴在黑板上。)

老师:谁能告诉我们你剪的像什么?

生1:我剪的像窗帘。

生2:我剪的像梅花。

生3:我切的像火箭。

生4:我割的像飞船一样。我长大后想成为一名宇航员。

……

【点评: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教师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到科学、艺术、建筑等学科中,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既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又使单调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4)全班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这些对称的图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健康1:非常漂亮!

生2:很好看!

S3:非常有趣!

老师:是的!这些对称的图形很美,老师给了大家一个词“美”。(贴个对称的“美”)

【总评:该班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创造了学生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依附对称感知、切割对称探索、拓展对称、应用对称的过程,主动学习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第二,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具有现实性、意义性和挑战性,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结合新课标精神,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

生活中很多物体(包括建筑物)都是对称的,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很容易找到生长点。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无论是从导入到探索新知识,还是欣赏操作活动,我都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全体学生用手、用脑、用嘴参与实践活动,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教学以“贴蜻蜓”比赛引入。我展示了两只红黄不同颜色的蜻蜓,让学生们粘在竞赛中。这个设计是因为学生对蜻蜓比较熟悉,在发帖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红蜻蜓翅膀不一样,就笑着说:“红蜻蜓怎么会飞呢?”这也暗示了蜻蜓的翅膀是一样大的。贴蜻蜓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探索“对称”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剪纸、折纸,大家体验了裁剪的过程,发现对折后才能裁剪出对称的图形;折纸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对称轴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极端思想。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一步加工教材/文章/。

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是按照知识导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渐发展起来的。在介绍知识的过程中,我采用了“贴”的方式,促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红蜻蜓不会飞?黄蜻蜓会飞吗?

在教“对称性”的时候,我不是直接教学生先对折再剪,而是在发现“两边大小相同”的基础上,让学生随意剪。这样,一些会剪的学生会对折,不会剪的会从他们的演示和介绍中明白“一定要对折”,非常容易找到对称的秘密。

3.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

在探索“对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先试着切割,再进行比较和演示,揭示“对称”的秘密,然后通过画一幅图、猜一猜、叠一叠、举一个例子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和体会“两边大小相等”。

巩固应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再创造。学生举出很多身边对称物体的例子并指出它们的对称轴,感觉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最后剪纸是学生认识和技能的提高。他们这次切的图形和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模型很像。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几个同学先对折,然后画图再剪。这些剪出来的数字真的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整堂课都以“美”字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