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册是找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除法应用题教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李杜安塞县第二小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4页例题2、例题3)

设计理念:

“倍”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抽象概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关于倍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时间的概念是通过比较两个数产生的。一个数作为单位,另一个数包含几个这样的单位,后者是前者的几倍。上学期,同学们学习了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也对时间建立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上学期,按照次数的关系,是多少呢?我们现在要完成的是根据倍数关系和除法的知识,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想清楚的思维过程。为了防止学生犯认知错误,要让学生反复操作,注意暴露自己学习的原始状态,教师要帮助纠正,让学生充分积累感性材料,扎扎实实地体验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教科书从这里开始讲授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课本首先教的是数量是另一个的几倍的应用题。因为讲授关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首先要给学生建立“倍数”的概念,要联系一个数包含其他几个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也要联系一个数包含其他几个数的应用题。这样安排教学会更顺畅。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教材要注意加强实际操作。首先,学生要通过摆棍子的方式,建立“倍数”的概念,在之前学过的一个数中,把几个数和其他几个数连起来。然后让学生们支起棍子。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再教找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应用题。说清楚35是7的几倍,其实35里有多少个7。所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有多少个其他数是不一样的,只是术语不同,数量关系是一样的。这样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学习情况分析:

在这节课中,要尊重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从直觉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学会利用所学的除法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如何通过转化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这一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包含其他几个数”这一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践、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决应用题。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更简洁地表达解题思路。

教学策略和手段:

1,复习旧知识。唤起学生对有关“时间”知识的记忆。巩固和深化对“时代”概念的理解。(目的是为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这一实际问题做好认知准备。)

2、动手操作,初步探索新知识。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整的运算活动和简单的语言表达中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目的是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这个实际问题做准备。通过预习“主题图”,让学生提出“谁是谁的几倍”这个问题,认识到生活中许多量之间存在多重关系。目的是为“课内交流课”的讨论和交流做准备。)

3.巩固练习方法。在应用知识中设计问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倍数含义的理解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的基本思维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总结归纳。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最终总结来揭示选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20支

教学时数:1小时。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电脑显示:12里面有()4。

15中有()个3。

问:怎么算?

第二,动手操作,初步探索新知识

(A)摆杆

1.在第一排放两根棍子(电脑显示)

老师:第二排有三根棍子和两根棍子。你能放它们吗?(威尔)赶紧试试。

问题:你在第二行放了多少根棍子?(6)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报告

电脑显示六分之三二。老师强调,也可以说“第二排的棍子数是第一排的三倍”,并要求学生一起读。

2.老师:让我们在第二排再放两根棍子。有多少根棍子?你是怎么说的?

学生报告,同时老师电脑显示:老师放的。

问题:老师和你一样吗?

填空:电脑表演

8包含()2,第二排的棒数是第一排的()倍。

老师强调:也可以说8是2的几倍。

3.老师:如果第二排的棍子数是第一排的6倍,应该怎么排列?一个* * *放几根?

让学生荡秋千

报告

老师问:12有几个2?我还能说什么呢?(必要时讲师会提示)

4.练习。

电脑显示:(1)12里面有()个六。

12是6的()倍。

(2)42中有()个7。

42是7的()倍。

(二)计算机显示态势图

1,老师:你看图片知道什么?

健康报告

老师:你能根据图中所示的条件提出一道数学题吗?你能回答吗?

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个倍数关系的问题,同时在黑板上写下:青蛙比猫多几倍?

老师: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衍生题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除法)应用题的几倍。

4.老师:你能回答吗?(学生试做公式,报告,老师在黑板上写公式)

问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报告)提示学生写答案。

老师强调他们是倍数,所以“倍数”不能作为单位。

5.老师总结:如上所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包含多少个其他数”的实际问题,所以必须用除法计算。同时在黑板上写:(除法)

第三,巩固练习

电脑显示:

1,台灯49元台历7元

一个台灯的价格是多少倍?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检查

2.法官

3.选择

4.扩展问题

(1)图片青蛙4猴子8鸟2。

让学生选择两种他们喜欢的动物,并谈论它们的倍数。

在同一张桌子上问个人问题

(2)图片

小明说:我今年8岁。

梁肖说:我今年4岁。

陆军说:我的年龄是小明的两倍。

大君多大了?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问题:你怎么看?是如何计算的?

健康报告

第四,课堂总结

我们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除法应用题。

p;青蛙的数量是猫的多少倍?

35÷7=5

答:青蛙的数量是猫的五倍。

任务:

教学反思:

该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所包含的其他几个数的除法意义”。教学设计我力求在数学学习中体现“体验-理解-解决-应用”的过程。

1.从孩子的生活经历中学习新知识。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提炼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其实就是“一个数里还有多少个其他数”。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则一个数要除以另一个数。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建立平面地图,突破了这个知识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2.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数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节课上,我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引导学生多观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根据图片提供的大量信息,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用的数据,提出相关问题,并应用所学进行回答。同时,根据问题的具体含义,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提问、按要求回答。

3.注重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注意力不集中,爱说话。在课堂上,我经常要求学生注意坐姿和写字姿势。反复提醒学生要专心听讲,不仅要听老师的话,还要听回答问题的学生。因此,我要求学生不时重复别人发言中的要点和问题。比如学生在读除法的时候经常会把“除”字弄丢,这不仅引起了答错题的学生的注意,也引起了全班的注意。

4.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大三学生的合作中,往往缺乏时效性。所以在合作之前,我注意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及时给予个别指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5.在课堂上对个别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指导。这些学生思维不活跃,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板书用了太多彩色粉笔,让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