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西人迁居贵州发生了什么?
答:以前江西人口不密集。西汉平帝二年,总人数约37万,居全国第17位。由于战争等各种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随着江西经济的发展,江西人口迅速上升。1290年,江西人口上升到14万,居全国第一。当时人口90%。缺少土地和土地的农村人口为了寻求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不得不踏上迁徙的征程。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江西境内有三次人口迁徙。第一次大迁徙是在明初,也就是所谓的“江西填湖”。朱元璋称帝后,继续进犯湖广、云贵,均以江西为根据地。当时军需任务重。而且税目繁多,还有送夫、送银、送物等仆役,令百姓不堪其扰。为了吸引移民来耕种,朱元璋在两湖地区实行了放宽赋税的政策,于是很多江西农民陆续而来。
b:明朝中叶,江西第二次人口大迁徙也叫“流民入云贵”,原因是富户占地。有钱有势的大家族乘虚而入,霸占土地,弄虚作假,把佣人转嫁给农民。明朝嘉靖八年,赣南巡抚周勇上奏朝廷,列举了十余种豪门向农民转嫁田赋的模式。政府和大亨们的勾结导致了农民的绝望。上山的都是土匪和加入农民暴动的人,而破产的农民大多背井离乡寻找出路。在湖广平原定居非常困难,许多难民不得不远走云贵高原和湘鄂西部山区。根据中国移民史,云南境内江西籍公民和军事移民超过70万人,其中军事移民25万人,难民近30万人。在当时,这个数据是相当可观的。
c:江西第三次人口大迁徙发生在明末清初。明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张称帝、吴三桂反清等战争不断,导致四川人口大减,农村贫瘠。康熙年间,四川巡抚张德地上书康熙皇帝,提议将湖广人迁回四川。康熙十七年,清政府下令各省官民“允许携妻入川者归化”,“允许外省人带子归化”,相对较轻的租税吸引了定居江西山区的客家人和江西土著移居四川。
家乡失去或几乎没有耕地的江西农民来到这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开垦土地,繁衍生息。他们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了这里。明末清初,与此同时,《天工吴凯》中总结的工农业生产经验通过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被带到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2.各种形式的军事和政治移民
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迁徙,是由明初的朱元璋发起的。明朝建立后,敌对势力不愿意退出历史舞台。东北的那霸楚和云南的梁王瓦尔米,继续沿用元朝的年号,互相称雄。朱元璋认为云南离蒙古较远,决定先取之。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九月,朱元璋任命傅友德、颍川侯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西平侯为左右副将军,统率三十万大军于云贵。第二年,云南被平定。这一军事行动史称“太祖平定”,又称“南调北”。朱元璋的养子穆瑛奉命带领一万多名官兵留守。其余部队在“就地养兵,则家将尴尬”的圣旨下,分散在黔中广大地区。军士们在这里筑堤开荒。据估计,明代先后入黔的官兵有213108人。这些士兵既是军人又是平民,为明朝建立了西部战略大后方,从而为今天的贵州留下了宝贵的屯堡文化遗产。
参加平甸战役的官兵,江西占了很大比例,战后立功受奖的人数可想而知。据《明太祖》记载,洪武十九年(1386)二月,赐白金锭1800锭镇守江西等地,同年六月,赐银锭49000锭给江西园洲等镇守,以征云南官军钞。据艾青毕节《黔南土司略》记载,贵州土司多为江西人,多为洪武时期的“功臣”。可以肯定的是,军营里有很多来自江西的士官。其中,陆军后裔陈丹就分布在贵州各地。
在很多当代贵州人的家谱中,关于他们的祖先从军从江西来到贵州的记载数不胜数。。。。。。
与军营同时出现的还有上屯、民屯,很多江西人来到这些碉堡。除了屯堡人,还有很多江西的官员来贵州,他们中的一些人做出了巨大的成就,受到人民的喜爱和纪念。如郭,江西太和人,名向奎,号,明五年进士(1571)。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贵州巡抚蒋东之“平播”失守,三千官兵被革职。朝廷副都郭奉命为贵州巡抚,整顿军队。1600年6月,破海龙屯,平定亳州使杨应龙叛乱。郭在省内扩城,疏通航道,赈济灾民,兴办社学,奖励学者,记载文物,编辑碑文。十年治黔,成绩斐然。为了保证朝廷给予贵州学生的优惠政策不被外族侵占,郭还积极清理“假报名”,主张从招收蒙古子弟开始就建立学生档案,从而保证了贵州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万历三十五年(1607),郭九次被免,升任兵部尚书。离开贵州后,贵州人民为他们建了七座神龛。清代在评论说“钱之名为官,明清螺蛳为冠”。
古驿道时代的贵州,交通闭塞,有“天高皇帝远”之说,于是成为流民的避难所。据说明朝皇帝文健被他四叔朱迪抓走后逃到这里,桂阳金阳新区有一个托林寺,说建寺的和尚徐东是被奸臣魏忠贤追杀的林东党人。
江西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明清时期,尤其是明初,江西学生通过科举入仕的人数在全国首屈一指。从文健到成化的38名宰辅学生中,有12人来自江西。吉安府曾有“两江丞相,五里三状元”的盛况。移民到贵州的江西后裔对诗词书法了解很多,有很多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其中,江西六渡河陈家湾贝波的第三子陈友谅,移民贵州后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改变了贵州新天地,成为夜郎文化在贵州的推广者。
3.“江油商帮”
江西,顾名思义,在长江以西。据魏目录及杂注,“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油。盖自江北望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因此,江西也被称为“江油”,江西商人被称为“江油商帮”。
“江油商帮”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商帮之一。而贵州是“江油商帮”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在明初军营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时候,商屯也迅速发展起来。弃军经商,弃农经商,移民中的手工业者形成了一批以地域差异和农村条件为纽带的商帮。由经营油、药、酒、布、文具的商人组成的江油商业集团,生意兴隆。
据《贵阳的故事》一书记载:“贵阳主要商业区大石至喷水池一带,当时也是商业中心,西边的房产几乎都归江西会馆所有。目前从紫林庵到维西门一线都是江西会馆的土地财产。江西丰城人几乎垄断了贵阳的石油行业。“今天贵阳北部上合群路和环城北路交叉口有一条路叫‘江西村路’。该路段有一所小学,名为“江西村小学”。据说以前这里聚集了很多江西居民。据史料记载,今天的桂阳四中是“张羽中学”。崇尚“贾德”的江西商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夜郎故里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